分享

杜甫千古骂人金句,短短14个字,多少人用来夸人了?学习下别出错

 火锅的历史 2020-09-23

讽刺,是一门艺术活。没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功底是做不到讽刺的。生活中讥笑他人,那叫嘲笑,而不叫讽刺。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载:“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在很早的时候,人们便会用诗来讽刺时人、时事。至于为什么要用诗?

因为诗难懂。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读哪怕读千遍,倘若不结合实际分析,不解其真义,在人看来也只是一句顺口成章的话而已。

要说哪个流派的诗人最会写讽刺诗?毫无疑问,必须是现实主义诗人。因为他们肯入世,入世自然晓是非,看的多,想讽刺的人、事自然也就越多,杜甫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杜甫千古骂人金句,短短14个字,多少人用来夸人了?学习下别出错

杜甫的“讽诗”与杜甫的人生

杜甫,总会让人想到“半生潦倒”。与李白合称“李杜”,但仅限于后世之人对他的称呼,当其活在世上时,籍籍无名。

杜甫算是出身官宦之家,只可惜刚出生时便家道中落。好在祖辈们留下了不少遗产,杜甫在少年时代,就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等地,他人先一步,见识到了世间的光明与黑暗。

从杜甫的人生轨迹来说,杜甫不能算是一位才子,后世之人对杜甫文学造诣评价虽高,但是在当时,他的才华却并不为世人所接受。在其游历归来后,曾赴洛阳应举,结果不中。

杜甫千古骂人金句,短短14个字,多少人用来夸人了?学习下别出错

三十五岁后,过了而立之年,杜甫又到长安应举,再次落第。没办法,杜甫想了一个其他法子,向皇帝献诗,向贵人投赠(给诗又给钱),终于得以挤入官场。进入官场之后,杜甫看到了唐朝的上层社会。

时值晚唐,昔日强盛的帝国,到了彼时已垂垂老矣,风雨飘摇。贵族奢靡成风,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随着国家命运的飘零,辗转多地。

可以看到,杜甫虽出生不错,但后来经历却非常糟糕。前后的反差,也造就了他独一无二的性格、以及行事特征。

不去阿谀奉承(为官后),一支笔写尽天下事,关键是被写的人还不知情。这些诗,便是“讽诗”。

杜甫千古骂人金句,短短14个字,多少人用来夸人了?学习下别出错

这一千古名句,可不是用来夸人的

杜甫的讽诗,向来滴水不漏,哪怕被当事人听到,也只觉得是在夸他。如文学造诣极高的《丽人行》,描写三位尊贵夫人,文笔细腻、词藻华丽,实则是在嘲讽其骄奢淫逸。

又如一千古名句的出处《赠花卿》,原文如下: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肃宗上元二年,花敬定(花卿)平叛有功,地位尊崇,深得皇帝赏识,朝野之上目中无人,权倾一时。

摆宴、奏乐、舞女、美食,身居高位者的生活大抵如此。这首诗便是称赞,花敬定摆宴所作音乐的高级。

杜甫千古骂人金句,短短14个字,多少人用来夸人了?学习下别出错

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如此乐曲只能是天上才有,人间又能听到几回呢?

音乐最美不过仙乐,古人认为天上的仙乐最为美妙,杜甫将此曲比作仙乐,就是要写出此曲的不同凡响,又用人间罕闻,写出其之珍贵。

曲为实,“仙乐”则为虚。虚实结合、虚虚实实,让人浮想联翩。让人不禁想要追问:这首在锦城(成都)演绎的曲子到底有多好听?这首曲子到底是什么?

何曲不知,但却知是天子之乐,是皇帝的专属。如此说来,这首诗的用意便出来了,花卿是不是有僭越嫌疑?

杜甫千古骂人金句,短短14个字,多少人用来夸人了?学习下别出错

古礼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说,君父臣子,乃是定论,不可稍有不敬,皇帝对于不敬者,可杀之,犯下欺君之罪,便是犯下滔天大祸。

伴随着一个帝国的没落,礼崩乐坏是必然的,只能期待下一个统治者重新建立秩序,那么在礼崩乐坏的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这些古礼,反而不是那么重视。

但是,那些忠臣直吏却不这么认为,显然杜甫也是这么想的;花卿,作为一名臣子,擅用皇帝专属音乐,此为不忠;身居高位,整日娱乐,此为怠职。

杜甫千古骂人金句,短短14个字,多少人用来夸人了?学习下别出错

不过,杜甫大概没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会成为千古名句,更没想到,会被人们误解被用来夸赞音乐好听,幸好大多数听者也不知其含义。

杜甫千古骂人金句,短短14个字,有多少人用来夸人了呢?不妨学习一下别出错。

结语

从杜甫作了这首诗的后续结果来看,花卿应该是没看出其中含义,大概认为杜甫真心觉得曲子好听吧。但对于咱们来说,误会可就大了,以后再用来夸人,可就要小心使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