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元辉|别样的春节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别样的春节

刚忙完一个学期的工作,准备年货就过年啦!
春节前夕,虽然“二师兄”的身价比往年提升得高,但是一家六口,上有年过耄耋的双亲,下有呀呀学语的三岁幼儿。“磨骨头养肠子”,春节的餐桌上怎能让“二师兄”缺席呢?
置办春联也是必备的年货之一。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往年寒假放得较早,准备年货的时间绰绰有余,因此,市场上花花绿绿、式样繁多的对联一般不喜欢买,总是与时俱进,想好文字喜庆、平安;句式平仄、押韵;格式对仗工整的春联内容。再购好书写对联的蜡光纸,泼上自己的墨宝,一副副自己心悦的春联出炉了。将之贴在自家门框上,洋溢着全家的喜庆。
今年忙完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是腊月二十几了。自然筹备年货的时间较为仓促,便在街上草率买了几幅春联,增添新春佳节的喜庆。
回到老家,自然也少不了打扫宅院卫生,贴春联等事宜。
过年的全部工作准备就绪,静待岁月敲响鼠年的钟声,全家老小过一个祥和、幸福、快乐的鼠年春节。

这些年,有“盆景山城”美名的家乡六枝,无论是古镇韵味、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当地特产、景区小吃等等均声名鹊起,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宜人气候确实令人青睐。平时忙于工作的我,哪有时间带着耄耋双亲和孩子去走一走、看一看、尝一尝。
我暗自忖思,春节假期,带上他们,逛一逛六枝的景区景点:从落别布依风情到岩脚古镇的温泉、火焰山;从古镇郎岱的百草园、岱山书院到牂牁江自然山水。尝一尝六枝的美味:如岩脚臭豆腐、郎岱凉粉等地方小吃。
计划没有变化快。辞旧迎新的时刻未到,武汉的疫情来啦!贵州的疫情来啦!六盘水的疫情来啦!这一魔霭肆虐“偷袭”全国每个旯旮角角,不仅淡化了年味,而且“粉饰”上沉重、担心、恐惧之霾影。
紧接着武汉封城,速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钟南山院士逆行,贵州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朋友圈、微信群、QQ群全是“疫情”发展变化、预防措施、宣传资料等;父老们议得最多,说得最多仍然是“疫情”、“疫情”、“疫情”……
抗疫防疫!党中央在行动,全国人民在行动,家乡父老在行动,设点、劝回必不可少,乡镇小喇叭连天“硬核”宣传。方法未必如何高大上,但一个个检查、劝回点上,是工作人员们的汗水;小喇叭里的土味乡音,是每一个防控人员的关心。
说来唏嘘,往日里难得休沐,本想打算带着老人孩子一同游玩。但非常时期,一身筋骨却又坐不下,躺不得,空有一身劲力,便只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提笔写《告示》,是为了在劝回点的工作人员;检查过往车辆,摸清行人来踪去往,是为了防止传播;排查校园师生有否去过武汉,或者与疑似病例有接触……防疫抗疫之事,能做的不多,却也想着再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
我本不是这样勤劳的人。但,若是他人平安,是否也就代表着自己的平安;他人受助,是否也就代表着自己的受助?在学校时难得有暇,这样的问题总被第一时间逐出脑海。现在想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人的良知总会在最需要它的时候散发光辉。
“宅家也是做贡献”。但是这个贡献怎么做呢?
农村老家没有牵通网线,如同与世隔绝一般。关注全国“疫情”发展、关注国家防疫抗疫之战略,为一线“抗疫”英雄点赞……唯一能接收外界新鲜事物的只有手机了。
早晚打开手机浏览器,看到当天让人望而生畏的全国新增病例,武汉新增病例,贵州新增病例,六盘水新增病例之变化曲线;看到一线“抗疫”英模们放弃父母,放弃妻儿,放弃除夕夜的团聚,零距离与确诊病人接触,与死神赛跑……这些目睹事实,在后方“抗疫”的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静静地期盼曲线早点“清零”,默默地祈祷“逆行者”们平安凯旋。
“健儿何惧海中浪,击鼓扬帆正当时”。打开手机关注“疫情”之时,也看到一些文学社社团、报刊杂志、网络APP开展“防疫抗疫·文军在行动”之征文活动。我虽然才疏学浅,但是激起了写作兴趣,也想把一些狙击“瘟霾”的真人真事、想法看法整理出来。什么岁月静好,也只是充实岁月罢了。
用兵之时,恰逢今年春节带电脑回家,没让其闲着,也该派上用场!激情来时,也把电脑请上桌面,用之码一码文字,发挥其“职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虽然在功效上讲,不过是闲人拙笔,不起风浪,但是,也算尽自己宅家所能,不给“抗疫”后方添乱,而给前方的战士们加加油、鼓鼓劲吧!
别样的鼠年春节,不仅过得有滋有味,而且众志成城保净土,打起精神抗疫情!

作者简介


郑元辉:男,彝族,出生于1978年12月,贵州六枝人,现供职于贵州六枝特区月亮河乡中心校。热爱文学,才疏学浅,2018年12月创作以来,偶见作品于各级网络纸媒


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