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3 闻墨刀裁毛边书

 读书当玩 2020-08-08

看了那么多的书,没听说堂而皇之还不打折卖毛边书的。相信多年的书店老板是个读书人,说的话当不是为了赚钱。在十多种的毛边书中,挑了两本,一本是看过《曾经风雅》的作者张昌华写的《书窗读月》,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范凤书的《私家藏书风景》,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驻足在十多本的毛边书边,一本一本的翻看,本来想买四本,一年四季,一季一本毛边书。另外的两本,也是熟悉的作者。细翻了,连书带页的粘连,不知要读到何年何月。想了想,不过是长个见识,附个风雅,作个藏书纪念,有两本足矣。

看过德国著名的藏书家乌尔夫·D·冯·卢修斯的《藏书的乐趣》,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从我们为什么藏书说起,说书架到收藏。告诉我们:书,不仅仅是文字;藏书撷要;寻踪觅迹;旧书的价格;收藏的生活与工作;不承担的义务;同道切磋;书迷万里行;从前活在世上的人都去哪儿了等等藏书知识。书中穿插了丰富的图片。让人知道藏书,还有那么多的道道。这本书,有各式各样的书的图片,来回翻过,没提过毛边书。

书店老板,再三强调,这是文人雅士喜好的一种读书方式,非常值得收藏。

毛边书,是装订好了,没有将封面与书粘连,没有剪裁整齐,缺少最后一两道工序的书。这样的书,如果是宣纸版的,可能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意思。如今,仿古了。这样的书,开着后门才弄得出来。

听得老板说着好不容易弄到手,一般人不会要这样的书。真是读书人,才推荐。我觉得不会像他说的好不容易,印刷厂抱一大捆出来,只说是质量问题,有什么太难。关键是要有人识货,听得进信得过如此读书,就是风雅。

风雅不风雅,不是我想要的。体验如此的读书感受,尝个新鲜,是个好的玩法。

在广州曾经买过一本一边有意没切得斩齐的书,记得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盗版太厉害,可能是防盗想出来的辙。那本书大致是说中国经济的,翻了翻,束之高阁了。要的是书的样式,什么时候读,看兴致。

毛边书,肯定不是防盗。无法统一边角,也无法用边边折折作防盗暗记。我想,毛边书,可能是中国古时由错而将错就错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一把小刀的裁边剔页。不急不愠,停匀气息,缓缓拾页,期望在这样的读速中,让书页款款生情,也让文文字字飘出香来。

张昌华的《书窗读月》,写的依旧是文人轶事,分六辑,全部与书相关。里面的人与事,想见好似曾相识,可能有在《曾经风雅》中看过。《曾经风雅》集中写的是人物,可以说是大特写,小传记。《书窗读月》的体例是一人一事,几人几事,一情几情的间或穿插,杂七杂八的人与事,全部用书的线条穿起来。六辑分别是:书人往事;书生本色;书香人和;书简一束;书林落叶;书外风景。

喜欢张昌华,是因为他的文笔。读在《曾经风雅》中,每个人物从他的墨香中走出,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个中师文凭,自谑为:“我是个俗人,好附庸风雅”的人。看他的书,文笔已经在浩然之上。可他在自序前言中提到对三位前辈感恩,第一位就是浩然。是浩然,把他引入文学门槛,改变了人生轨迹。文贵亦在德,只有德中正了,文字才立得住。

张昌华的可贵之处,每写一个人物,从不窠臼,不蹈旧辙。选好了角度,抓准了素材,或重墨铺,或轻描画,精勾细勒,幅幅都是神妙的水墨丹青人物画。

裁纸声中读得几页《书窗读月》,刀墨处轻轻曼妙的含气说事说人的能量上身,添得一时的雅气与雅量。

《书窗读月》不知会读到什么时候。一刀一刀的裁,几乎是页页需刀。看得不连贯,干脆懒得裁,高悬低摆,先将大概的意思读完。

我知道自己是难得风雅的那种不太雅不太俗,大雅说俗,大俗说雅的那种人。看毛边书,按书店老板的说法,读了就是读了,没读就是没读,骗不得人,更骗不得自己。我翻翘式,大体的在书洞洞中读了的,肯定是不算作读了。没得裁书声,哪个闻墨香?

这一刀一刀的下去,裁得几页,不忍下手。能读的读了,掀不开的页码,留得来日再读再裁。说不定,这样的书,与藏画一样有个什么新的讲究,不裁开更有收藏价值,更有留香

的翩翩余味。

范凤书的《私家藏书风景》是介绍私家藏书的。翻阅中,意外见了“书林清话文库”中有一本沈文冲写的《毛边书情调》。留着神,得买本回来读一读。到底,读毛边书左手一书,右手一刀,一页一裁,一读一停,与我读毛边书体会的情调,有什么讲究和雅俗区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