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2 静禅式的田野实验 --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

 读书当玩 2020-08-08

好多的暗示,我需要读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了。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一直以为是类似《苏菲的世界》这样的书。《苏菲的世界》读过后,觉得是少儿读物。因此,十多年前买了本《瓦尔登湖》,给儿子读。近来,见有好几个相识的人在读《瓦尔登湖》。又巧在几本书中,刚好读到提起这本书的。于是,在家里好几墙的书柜中找这本书。家中的书,虽然多,以往,我的某本书,大概在哪个书房,哪个书柜,哪个大致的地方,差不多每回能够找到的。这回找来找去,硬没找到。第二天,打电话问儿子,是不是把这本书带广州去了。儿子回答,是。

在市里的图书馆,见到至少五个版本的《瓦尔登湖》。本想找译文出版社的,没有。比较之下,选择了中国华侨出版社的“一生的珍藏”系列中的这本。诱人的封面导语,“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儿子说,这本书不怎么好读。另一个朋友也持这个观点。昨天,游泳回来,专门看了看时间,下午3点40分开始读。5点25分,全部读完,算读得比较细致的了。

说什么呢?一个有想法有个性有追求,也带有点离群索居灵魂不安之人,在人生某个阶段的静禅的田野调查而已。

生命的不可复制,让那些从心底想探寻生命本质意义的人,总有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他们想地童贞式的不染铅华,赤裸的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领悟人生与社会的真谛。

信,与不信。在人生自觉与不自觉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传承中,信了太多不可动摇的东西。

背负着我们的坚信不移的相信的东东,走在曲曲弯弯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那么的一天,原来的信,会动摇起来。

梭罗在他28岁,已经毕业于世界知名的哈佛大学,对社会有比较全面的认知后,却抛开名利金钱的羁绊,平静的选择了瓦尔登湖,去寻找自己和人类的本心。

在瓦尔登湖孤独的生活中,作者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光,写下了离开文明社会后的这些文字。

我的原来以为这本书类似《苏菲的世界》这样的书的判断,并无大错。梭罗说:“我这本书,或许更适合清贫的学生阅读。至于其他的读者,可以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的部分。”

我们的生活与人生,到底应当如何的过?真的就是西北人所说的,长大大,放羊羊,讨婆姨,建房房,生娃娃式的循环?

在越来越社会化的生活环境中,绝大多数人被复制到格式化的的生活方式中去,在重复的工作和劳动中,异化成了有着“固定模式”和“约定俗成”的苦乐标准的人。

“不停劳作的人,无法抽出闲暇来完善自我;他无法维持自己与他人之间最高尚的关系;一进入市场,他的劳动就贬值了。他就如一架不停运转的机器,根本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的人,怎么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呢?”(P5)人们的全部价值,关联到有利可图的奋斗与社会交往,一根“成功”的“胡萝卜”,引诱着全部的人生。或者是“所谓听天由命,就是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比绝望的都市走到绝望的乡村……”(P7)更可悲的,是那些喜欢折腾的人,其实无不在期望处,以不同的形式,不过是用成功打发成功,用无聊遣散无聊而已。

在工作时,劳动时,享受工作与劳动本身之乐,而不附带其他的奢望,已经成了机械社会,现代社会的空想。

到瓦尔登湖去,到树林里去,到离开人们的自我世界去,成了已经业已学成,世界观已经定型的梭罗的向往与尝试。

多样生活的尝试,多样价值的体会,多样的得失取舍,多样的悲苦感受,多样的荣辱判别等,都成了他的强烈实验愿望。他写道:“然而,从圆心画出半径有多少条,生活的方式就应当有多少种。所有的变革都是奇迹,值得我们思考。孔子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P9)书中好多处引用到孔子的话,梭罗,中了孔子之“毒”了。

在个人的孤独生活中,失去环比的寂静的生活,让梭罗体会到“绝大部分奢侈品,以及大部分所谓能使生活舒适的东西,非但不是必要的,反而会大大阻碍人类的进步。”(P12)他认为简朴,贴近自然,崇尚自然,是人类当坚守的秉性。“一件又一件的衣服穿到我们身上,好像我们是外生的植物,没有外加物就不能生长似的。”(P20)梭罗进山建房,借助的只是一把并不是别人家里最好的斧头。虽然,在建自己家的过程中,千辛万苦,但感到实实在在的快乐。而对于那些金字塔的建造而言,他认为根本算不上什么奇迹。用那么多的物力人力,同时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忍受屈辱,甚至耗尽一生的精力,就是为了给某个野心勃勃的笨蛋修建坟墓。用梭罗的话说:“这个笨蛋还不如淹死在尼罗河里,叫野狗吃了尸体,这样还显得聪明一点,有点男子汉气魄。”(P49)梭罗这话,除了正义感之外,还让人感觉有点抑郁之愤吧?

简朴的生活,只要适当的劳动,便存活,便可以换取大量的自由时间。梭罗在村子里做木工,干一些杂活,的挣下13.34美元。够他从7月4日到第二年3月1日共8个月的生活费。难以想象的工作劳动与生活最少必须品之比,是这样的不成比例。读者不相信的话,作者用油水帐以示证明。

梭罗还用自己田野生活的实验告诉人们:“这两年的经历告诉我,即便在这个纬度上,要获得一个人必须的口粮也不难,甚至容易得令人难以相信;人可以吃得像动物那样简单,却仍然拥有健康和力量。”我们的最基本最简单最质朴的快乐,来自于劳动获取的快乐。而当这些简单质朴的劳动,在与外界机械化,现代代,信息化,全球化的对比中,便失去了价值所在,变得机械重复和被迫及奴役式的了。都市里,失去了梭罗的瓦尔登湖。

终极的说,文明发展后的许多审美,与随之而来的审美价值观,变得转向精神贵族式的享受歧途上去了(至少当时的梭罗秉执这种观点)。起码的实用和最基本的需求,离开了有限向地球获取,从人类最长远利益看的基准视点。在利益的角逐下,人人都向前靠,去掠取最大的享乐资源。巧取豪夺式的发扬光大着极端的智慧,以降服自然,逼生养我们的地球母亲举起手来!

梭罗的反叛精神,让他在自己的田野实验中,“我绝不会花钱去买窗帘,因为除了太阳和月亮,我没有必要将别的什么偷窥者挡在窗外,其实我很乐意他们进来瞧瞧。”(P58)正因为有了这段的田野实验的经验,梭罗以后的5年,“我仅靠双手劳动养活自己,我发现,只要一年劳动6个星期,就足够以支付我所有的生活开支了。我的整个冬天和大部分夏天都比较轻松自在,正好用来读书。”(P60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麻痹的时代。绝大多数人,会被传承和教育中的价值观,或者说发展中约定俗成的大众价值观锁其一生。他们不想,或者根本不会思考,那些大家认为对便是对,大家认为错的便是错,不会存在别样的判断。随大流有什么不好呢?快乐着大家的快乐,毫无疑问的是自己的快乐归属。社会认为对,那就是对。大家认为错,那就是错。而事物真实的价值与对错标准,永远是移动的,永远是具有蒙蔽性的。“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顶尖的快乐,区别在于你站在什么样的层面与高度,站在哪些人的立场来判断。用梭罗话说,人要学会苏醒!

选择自然山水作田野实验,是梭罗学会苏醒的途径与方法。“正因为我希望自己能活得有意义,所以我选择去林中生活,这样我只需要面对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实,还可以看看我是否能学会生活教给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终的那一刻才发觉,我这一辈子白活了。”(P80)“难道这个世界永远局限在一所巴黎大学或者牛津大学吗?”(P98)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学校里走出来,从习惯的价值判定中走出来。去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真正快乐的田园!

“这是一个令人惬意的傍晚,我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浸透着欢愉。我以一种奇异的姿态,在大自然中自由来去,与它融为一体。我只穿着衬衫,漫步在布满鹅卵石的湖岸上,虽然天气寒冷,多云,有风,也没什么特别吸引我的东西,但此时大自然的一切都对我异常的适宜。”(P117)与自然亲切接触,会体会到比凡胎母爱更强大的母爱!

在静禅式的田野实验中,梭罗按照孔子之言“德不孤,必有邻”的教诲,与周遭的山石田野,人与动物,湖泊山林等,友好善良的毗邻而居。尽管实验中,他认为社交活动通常没有多高的价值。他还是喜欢社交,不为价值的社交。他的家中有三把椅子。“一旦有任何一个富有血性的客人来访,我就会像吸血的水蛭一样死死地吸住他不放。”(P128)德立,德不孤,是独行与相伴而行所共同需要修炼的。

田野实验的场所瓦尔登湖,并不是意想天开的选择。在作者的眼中,“瓦尔登湖的景色只能归于简朴一类,尽管很美,却算不上壮丽,对那些不经常来游玩的人或不居住在湖边的人而言,它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然而,瓦尔登湖的深邃和清澈是最令人称道的,值得对它作一番详细的描述。”(P164)深邃与清澈,也是梭罗思想领域和人生价值观的田野追视和探寻。

不要以为梭罗的人生价值已然定型在了瓦尔登湖,那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种价值实验,价值判断,价值肯定。对每一个有着深度价值探索的人而言,同时间层面的价值肯定,可能有某种主导的价值肯定,但同时价值肯定也是多样的,更何况不同时间层面。就梭罗而言,他自己说:“我发现,现在仍在不断的发现: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本能,想要追求一种更高级的生活。或者说探索精神上的生活。对于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有同感,然而我还有另一种本能,就是想要回归到原始和野蛮的生活状态中。这两种本能我同样看重。”(P196)人的价值选择,中心是我们回归自然原本的动物的野性方向,向外延伸和扩展,是我们的社会化的文明,同时也是集约着异化个性的同质方向。

人类的田野实验,永远在路中。人们想清醒的认识自然,认识自己,最终只能走静默的禅悟。

人类活着的真谛,一经语言传递,就会歧意重生,陷于被污染的境地。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静禅式的田野实验,回答也是无语的。“一个安静的冬夜后,我醒来时,感觉睡梦中好像有人问我什么问题,梦中的我有心回答,却又回答不出--什么--如何--何时--何地?外面已是黎明,大自然生活着世间万物,她面色安详而满足,从我的大窗户向里张望,看她的嘴唇,似乎并不曾发问。醒来后,我看到大自然和黎明的天光,意识到这就是问题的答案。”(P263)

需要强调的是静禅式的田野实验,只是梭罗的一种活法。他,还有许许多多的活法。不然,不会两年多点,就走出了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终是积极向上的实验,尽管实验的形式是退隐的。梭罗说:“通过实验,我至少明白了一点:一个人若能充满信心地向自己的梦想前进,努力经营自己想要的生活,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P300)

读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我想说:早晨,我们在母亲的襁褓中,黄昏,我们即将行至墓地。这天里,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活?

       2017年11月22日清乐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