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80 凌波欲去东风住--读纳兰性德的《纳兰词集》

 读书当玩 2020-08-08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纳兰性德(《点绛唇·咏风兰》)

毕生的壮志与才情,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一语成谶。31岁的纳兰性德因寒疾离开了人世。人去词留,冷香半缕,留存在《通志堂词》《饮水词》各种版本的《纳兰词》中。这是读过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词’系列书目”丛书,纳兰性德著,张草纫导读的《纳兰词集》最大的感受。

几乎没听说过纳兰性德,也没读过他的词。读了都梁的小说《狼烟北平》中引用的好多纳兰性德的词,挺喜欢。所以专门找来欣赏欣赏。

《纳兰词集》封面简洁清秀,纳兰词集四字像是启功先生的题字。白底绿衬黑字书名上,一枚小圆形的篆刻“词”,压在封面正中,书衣的整个布局和格调,叫人喜欢。

读完《纳兰词集》,难得的词书。携着灵性,恰似贵兰,孤高圣洁,抿嘴吐芬,冷翡红泪,柔情断肠。

凌波欲去,壮志未酬。纳兰性德总希望做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竟须将、银河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金缕曲》)”纳兰性德广交当世文化名人,效仿钱谦益与柳如是、吴伟业与卞玉京、冒辟疆与董小宛等,纳江南名妓沈宛为侍妾。凌波欲去,大志向上,银河挽,普天一洗,带上了点帝王思想,在封建皇朝是非常危险的。至情至爱上,因为所爱的表妹进宫,抑郁寡欢,虽然情终有所归寄,到底意难平。

17岁纳兰性德有幸进入国子监,成为太学生。因他学习出众,在名师教导下脱颖而出。乡试会试殿试,基本是顺风顺水拾级而进。22岁时,当上皇帝身边的三等侍卫官。正统正规的学习,使得纳兰性德有着扎实的词学功底,加之满人开放纵情的民族性格,与自身特有的大志大情,词间的才情气韵,有人称初清第一词人。王国维对他更加赞赏有加,说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

浸淫在《纳兰词集》中,动弹不得,只被那一词一曲缭绕得心痒不止,隔着时空,戏剧角色一般,进入词人的异空异时,与之同韵,所情所感。

掩卷回味,留下一点作者性别上误判,先入为主印象的遗憾。臆测到底要不得!读《狼烟北平》中的纳兰词,原以为纳兰性德是个女子,因为词中深含着女骨柔情。展开词卷,却原来是皇帝身边的才子侍卫。男人写下这些的词,与出自女人之手,读来是有大差别的。

如果,纳兰性德是个女性,这本《纳兰词集》可算是十全十美。反过来,太多的红泪玉冷,与许多“萧萧”感慨,出自一个男儿之手,叫人总有点感觉是女词人李清照忽然一个转身,便成了虎背熊腰的七尺男儿,让人惊诧莫名。亦有点像关公放下青龙偃月刀,立马回首女人样的唱了曲“黛玉葬花”。

就说《纳兰词集》中的“萧萧”吧。假若《纳兰词集》的作者纳兰性德是个女性,词中许多“萧萧”,会当作女人特有的且能为词添色的情怀,肯定不会有特别印象。可是,先知道词作者是男人,读完了《纳兰词集》,不意印象中好多的“萧萧”,反成了男人脸上不合谐的“粉色”。读完《纳兰词集》,又随意回到书中验证一下,真是“萧萧”何其多。信手挑与了其中的一些“萧萧”为证: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玉连环影》)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浣溪纱》)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菩萨蛮》)

“萧萧几叶兼风雨,离人偏识长更苦。”(《菩萨蛮》)

“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干。银灯飘箔琐窗间,枕屏几叠秋山。”(《河渎神》)

“系马南枝犹在否?萧萧欲下长川。九秋黄叶五更烟。止应摇落尽,不必问当年。”(《临江仙》)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木落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一络索》长城)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琵琶仙》)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风流子》秋郊射猎)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浣溪纱》)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菩萨蛮》)

大几百首词里的这些“萧萧”,本了不足为奇。只是读的过程,戴上了性别的有色眼镜,无意滤下了词中约多的重复。

性别与角色的反串,并不十分的影响对《纳兰词集》客观的欣赏。男人的阳刚,添加些特有的女性阴柔,阴阳之火力叠加,可能是词的内存需要。词曲,写到纳兰性德这个份上,其情感的压强,已经临近气球吹胀饱和的最大值。《纳兰词集》中,是他用生命当汁,灵魂作笔,谱写一曲生命与灵魂的交响曲而留香后世的。

且为东风住,31岁的纳兰性德因寒疾而终。为什么呢?也许为“萧萧”所缚?

不管怎么说,《纳兰词集》还是十二分的喜欢。喜欢词的朋友,不读纳兰性德的词,可能是重大的遗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