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69 应和了时代大呼叹--观看电影《流浪地球》点滴

 读书当玩 2020-08-08

读过刘慈欣的《三体》和《时间移民》,不认为他是个好的小说家,也不认为是个出色的科幻小说家,尽管得了包括美国科幻诸如此类的大奖。

好的小说家,是具有文学性的叙事强大本领,他不具备。

好的科幻小说家,是具有将来科学的现实性和现代科学的前瞻性及现实抵达将来的可信的认知适度性,他同样不具备。

刘慈欣,顶多是个理科性质的点与线性层面,带上个人想象,抖空筒杂耍式的科幻童话小说家。

原本是不愿意去看《流浪地球》的。后来听说又打破了票房记录,突破了14亿。我想,小说通过再创作,通过影像化,可能会出彩。于是,同家人一起,买了晚上十点最便宜的电影票。

看完《流浪地球》,出了影院,想起三件的事。

一件是前些年反日的爱国激情游行。还有更远一些的所谓的要民主自由的激情游行。

一件十多年前,在北京看正火着的张艺谋拍的电影《英雄》,100元一张的票价。整个一个红色的大场面。场面,场面,还是场面。故事及英雄着的人物,都被红色的大场面喧宾夺主了。

另一件中也是十年,或二十年前的事了。从时装杂志上读来的故事。后来,又在凤凰电视台的“冷暖人生”或是别的什么节目中看过。说的是两个时装方面的记者(抑或是时装方面的专家),在某个煤矿,邂逅了一个高挑个子女孩,按照东方审美,其实长相很丑,至多算是一般。两个人同样认为(可能参与了国际审美),这女孩特别的美,美到了难以想象与企及的地步。于是,发现了宝贝般将这个人带了回来,通过公司训练与包装,最终成了国际著名模特。

这三件的事,加一块儿,那就是观看《流浪地球》的感受了。

说这三件事与《流浪地球》的联系,一是想说,有运作的激情运作与激情之下,容易集合大众的跟风;二是想说,场面与特效是宏大与先声夺人的;二是想说,电影本身的美丑与煤矿里的那名女子一样,只要有人运作与包装,便可以成名与赢得票房。

看完电影,出电梯时,电梯挺大,上了好些人。一个小孩先开口了,看不懂!

他爸爸说,你这么小,怎么看得懂。

旁边的人又说他爸爸,你看懂了?又问一起来的朋友,你们看懂了?

我插了一句,越是大家看不懂,才是越是科幻呢!

这部电影成功吗?

不喜欢是一回事,公正的评价又是另一回事。

《流浪地球》按照大众喜欢与时代呼唤的两样标准,还加上我们自己科幻影片的现状而言,是成功的。电影的票房价值,不管是不是商业电影,是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观众的小众电影,再是具有“范示”的价值和经典的观赏性及里程标式的意义,那能算真正的成功吗?

照顾大众审美与观赏角度的电影,才是真正为大众服务的电影。

《流浪地球》从价值审美的意义在于:最主要的成功,在于人们在全球大分裂的时代,发掘了潜在的良心呼唤,发掘了离开私欲的大团结的需求,发掘了大时代需要同呼吸共命运大团结的呼叹:

关心地球,关心整个人类,关心人类共同的命运,比关心钱;关心个人成功;关心家庭幸福;关心企业赢利;关心国家强盛;关心地域兴衰更为重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19年2月13日陈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