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34 也许有不同的编辑小组--读2019年7期《新华文摘》

 读书当玩 2020-08-08

2019年7期《新华文摘》读完后,觉得比前一本第6期编辑得好些。怀疑着,是不是《新华文摘》存在不同的编辑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采编某一期的文章,然后再统编,也许吧!

开篇的杨洁勉的《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展望》,虽然也还是有些“不出所料”的观点,但至少存在许多更专业的读点。比如说全球科技展望,“今后一段时期,新兴科技领域有望取得密集的技术突破,并将给经济与商业运行模式及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关于未来数年的前沿技术创新空间,自主设备、增强分析、人工智能驱动的开发、数字孪生、边缘计算、沉浸式体验、区块链、智能空间、数字道德和隐私、量子计算十大科技趋势认为在未来5年将迅速增长,高速波动,并达到临界点。而且,随着技术创新和社会对新技术的依赖性逐渐扩大,相关安全风险亦将上升。其中,网络领域的安全风险最具有代表性。”(P7)这话,读下来,带劲。

第二篇是吴敬琏的《改革能否落实到位是发展转型成败的关键》。我听过吴敬琏与励以宁的课,不喜欢。这两个人的文章,也关注。从来不喜欢。更不以为他们是明灯似的灵丹妙药。如果说知识分子误国,这两个人,首当其冲。

法学栏目中选摘了两篇六十年代,权力末端城乡治理经验“枫桥经验”。不想说这个“枫桥经验”本身,与两篇文章如何。只想说,我们国家封建王朝中,有好多传承与遗留下来的属于“权力末端”的这样民众控制与治理之术,已经部分的积淀成我们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新华观察栏目“中国对外开放观察与思考”国张宇燕写的《中国对外开放的理念进程与逻辑》也是一贯性的将对外开放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以为中国真正的对外开放,是乒乓外交后,中美建交开始的,这是对外开放的重大事件,不可忽视。应该当作对外开放的逻辑起点。后来,只是全面的开放而已。

人物与回忆,李平写的《为木心逝世七周年而作》这篇可读性,可回味性强。文章介绍了木心的“转印画”(或叫做“拓印画”)“……就是先在一块玻璃上澄清大量的颜料,接着‘啪’一下盖上一张白色卡纸,再迅速将卡纸翻转过来,然后对纸上的画面做出修改。”(P105)

管理栏目发了一篇刘菲与王永贵的《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思路与筋络不错。其主要的发展转向:从价值独创逻辑到生态逻辑;从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从传统商业模式逻辑到创新商业模式逻辑;从技术模仿逻辑到技术创新逻辑;从传统单一管理逻辑到多元灵活管理逻辑。

读一本书,切记不要妄想什么都装到脑袋里去。一是根本无法装进去,二是书中有太多的垃圾,装多了有害无益。

 2019年6月12日怀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