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1189 职工食堂--安纺后卫门轶事(7)

 读书当玩 2020-08-08

安江纱厂的职工食堂,比行署食堂办得好。

一是食堂建筑好,砖房。

二是照顾三班倒职工,开四餐,除了早中晚餐,晚上十一点职工下班后,还开一餐。

三是品种比行署食堂多,特别是面食,大肉卷子,舌尖上的味道!

安江纱厂职工食堂,门口有水泥塑造的“职工食堂”四个大字。进门处有几根水泥柱。

食堂位置在进了纱厂大门,经过文化宫,临近工厂生产区大门,右拐弯,在通向锅炉房与职工宿舍的路及纱厂医院交叉口的半途。

进职工食堂,需要下几个台阶。

职工食堂的门脸并不大,职工食堂里面的餐厅挺大,可以容纳百十号人同时就餐。

纱厂的职工食堂与行署的食堂区别,纱厂食堂绝大多数是职工自己吃饭的地方,很少一家都吃职工食堂的。

行署食堂,大多数人家里是不做饭,一家人吃食堂。

纱厂职工,多在家做饭。

早晨,也有去职工食堂买馒头与卷子,作为上学孩子早餐的。

一般很少家庭,去职工食堂,买饭买菜回来吃。除非是双职工。

双职工,也多半是自己去食堂吃。

在四姨家住,很少去食堂端饭菜回来全家人吃的。

除非临时来了客人,家里已经做了饭,就可以到职工食堂去买饭与加菜。

四姨家的职工食堂的饭菜票也是放在抽屉里的。需要去食堂买的时候,四姨与外婆会叫我或者表妹去买。

我们最喜欢吃的是纱厂做的肉卷子。

刚开始住四姨家,去纱厂食堂买饭菜或馒头卷子,是有点小小的心理障碍的。

纱厂大门有带枪的门岗。与行署大院不同的,行署大院多是解放军端着冲锋枪或者步枪。纱厂的门岗,门口站岗的是民兵,身上挎一个盒子炮。

我们孩子到纱厂里去挑开水或者食堂买饭。门岗问哪里的?去干什么?

纱厂的孩子都会说:厂里的,去什么什么。

我呢,连纺小也不能读,只是姨在纱厂。肯定算不上是厂里的。所以,也不敢像其他孩子那样说:厂里的。只能畏畏缩缩地说,我的姨是纱厂的。

后来,混久了。也胆子大了,不仅说自己是厂里的,还跟着其他孩子带个杯子,去抢热天给职工挑担子的“清凉剂”。

每回,四姨下中班,会用饭盒带上几个卷。

有时,是当宵夜吃。有时,是当作第二天上学的早餐。

纱厂职工食堂每当拉喂子,职工上下班,食堂门前那景象,一片一片的职工从各方涌向食堂。

特别是那些女职工,白布蔸前印着红色字样的安江纺织厂,头上戴着无沿的白色薄布帽子,有说有笑,侃天侃地,三五成群的来食堂吃饭。

这个时候,那正是食堂里最热闹的时候。

在纱厂食堂排队买饭,周围全部被变了些样,特有的长沙话包围。

这样的话,我挺喜欢,一直在四姨家说了五年。

外面的人,不说这是长沙话。好听的说,是安纺话。不太好听的说,是纱婆子话。

如今,只要听到了安纺话,会油然的升起一股亲热感。

纱厂的女职工,好些长得特别的好看。

去食堂买饭,或者下班出厂门,那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虽然,那个时候只是个孩子,也喜欢欣赏这些在长得好看的女职工。

在纱厂后卫门住五年,纱厂的食堂,肉卷那舌头上的味道,纱厂食堂的红火与买饭时的景象,到现在也难以忘怀。

水牌子--安纺后卫门轶事(6)

文化宫--安纺后卫门轶事(5) 

拉喂子--安纺后卫门轶事(4)

记忆中的邻居--安纺后卫门轶事(3)

入住后卫门--安纺后卫门轶事(2)

一树桃花--安纺后卫门轶事

  

                

2020年4月7日广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