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1257 地雷区,人性也被掩埋--观看二战电影《地雷区》点滴

 读书当玩 2020-08-08

6月7日晚,在中央六台看了佳片有约的二战电影译制故事片《地雷区》。

电影拍得真实。好看,逼真,让人思考,让人感悟。

为了纪念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海上登陆作战,那天,是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而播放的这部电影故事片。

影片告诫人们,人性也在地雷区,放飞与管理人性,每个人都得小心翼翼。

不论是人类整体国家与民族,还是局部地区与海岸,以及每个个体的人,都要管控好人性,防止大的冲突,防止战争。都要努力打造与建立人类的安全区,减少相互侵害的地雷区,且要在已有的地雷区,防止脚下踩雷,以及兽性爆炸。

电影故事线条非常简明:二战结束后,德国战败。战争中,德国在丹麦的整个西海岸,留下了超过两百万枚地雷。

这些地雷怎么解决?解铃还得系铃人。

丹麦当局,让二战中的德国俘虏去排雷。

这些德国人中,大多是乳臭未干,上战场不久的年轻人。

战争,其本身就是人性的雷区。

一旦爆炸,天空地下,还有行走其中的人性,听能听到撒旦的声音,上帝的声音被挤迫到只有月亮偶尔撒下来片刻的宁静角落,那张还可以呼吸,可以让灵魂起飞,仅存而又小得不能再小,带有自由意味的床上。

电影的开头,丹麦军士开着吉普车,盯着队列中的德国战俘,充满不共戴天的仇视,哪怕他们大多不是青春岁月的孩子。

他,把他们当作泄愤的对象,当作猪狗不如的畜生。

这些的孩子,在丹麦被编排与组织起来,在丹麦军官的带领下,成了排雷的肉体工具。

没有吃的,但必须工作,必须排雷。

这些德国战俘,在刚经历二战丹麦军人的眼中,已经再是活生生的人了,是排雷的机器。

炸死一个德国战俘,不如炸死一条心爱的狗……

战争,让对立的双方,相互成了雷区,触碰不得。

得胜的一方,得到全部的命令权与掌控权。

对立的双方,哪怕是战后的人与人的接触,人与雷的接触,生与死的碰撞,心与心的碰撞,都存在着好多的“地雷区”,不得轻易的碰触。

战后的人性,被浓缩到《地雷区》这样的一部堪称经典的小视角小故事中。人性,在海岸的地雷区,亦步亦趋的行走,一边是一个军士长的胜利者,一边一群战俘。

据说这部电影的导演,当得知这样一个雷区的事实,怀着决心要将“无辜的孩子被卷入战争”,这个令人心痛的事实,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他选择这《地雷区》这样的一片海岸,选择一这样一位军士长,以及一帮带着稚气的德国年轻的士兵。

战争,让人的仇恨无限放大,也让人的兽性无限放大。

这样的仇恨与兽性,是有惯性的,会在战后拖出很长很长的尾巴……

值得庆幸的是,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怕是战争,哪怕是雷区,哪怕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人性总会苏醒,总会顽强的开出鲜艳之花。

军士,最后想方设法兑现他的排完雷后,让活着的孩子们回家的承诺。

 《影视观感》

《书与知识的真相》

             

2020年7月1日怀化清乐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