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良伤害了多少人

 文侯读书 2020-08-08

办公室里,年轻的同事小饿小困,买了包辣条还有包康师傅“32”夹心饼干。这饼干我吃过,纯粹厚厚的正方形,很硬,怎么下口都别扭;全塞进去就能在腮帮子上看见棱角,地上掉落不少渣渣沫沫。本来要赶跑小饿小困,结果弄出另一副嘴脸,狼狈不堪。本来休闲的善良的零食也成了尴尬的鸡肋。 

接孩子放学的小学路口,只要出来个孩子就把水壶盖拧开使劲甩干净最后一滴水。我听见过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时说的一句话,所以理解孩子的行为。那句话是:“剩下一滴水回家就揍你!”


形容老师教育学生辛苦,经常用一个词苦口婆心,或者耳提面命。太多太长时间的教导效果总是适得其反。好比部队誓师大会,司令员讲三分钟的效果绝对优于三个小时。这也是我们读贺铸《六洲歌头》就热血沸腾的原因。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好一个贺鬼头!多少苦口婆心的班主任都要跟你学习!水多泡倒墙,你考虑过墙什么感受吗?它究竟是为何而倒?墙倒了你就有功了?墙倒就表明佩服你五体投地了?话多了也是污染!都怕《大话西游》里那个唐僧。本来慈悲为怀的佛号念多了也便成了紧箍咒。你可理解吴承恩的良苦用心!我们可曾做了唐僧?

 

如果想让孩子在校多喝水就直接说啊,何必说那句?想让小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生活难道就必须让他被开水烫一下,被电门电一下?多么堂皇的善良的理由!

这些善良,伤害了很多孩子。

其实,以善良为借口,大人之间也在相互伤害。

季羡林明明是研究南亚史的,非叫国学大师,引得声讨一片,弄得季老狼狈不堪。单位里每年几次的评优树先,非要从好几百芸芸众生里挑出几十个优先去表彰,然后用这个善举去伤害其他劣后,并冠以激励的名号。中国人有个理论,瘸子里面拔将军,再差的也能选出优来,于是全部都优也便有差的。激励不是用极少的荣光照人去比照多数的自惭形秽,虽然不会引发全民均贫富等贵贱的暴力抗争,但一定不能引得受到伤害的人去奋发赶超。

奖项多分一些,种类不同,像幼儿园一样,讲卫生小红花”、“拔草能手小红花”、“帮奶奶小红花”、“吃饭不掉饭粒小红花,人人都有小红花,哪个孩子放学时不高高兴兴的?人,本来只有差别,没有差距!评优是个善举,但是没被到的那些人,是否受到了伤害?

1994年,台中教育大学的王财贵,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随后来到大陆宣讲,他一手缔造了“老实大量读经”思想体系。他在宣讲中描绘了一幅教育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只要通过简单的读经,就能把孩子塑造成大才甚至圣贤的美好蓝图。江苏常州的读经学堂“吉祥之家”、河北承德山中的新学堂……2009年,借着《百家讲坛》蝉联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央视栏目的东风,深圳凤凰山上开起了上百家读经学堂。佛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别行疏抄》全书十四万字,一个叫郑惟生的孩子背了整整一年。在一本经典背诵教材的序言中,编者明言:最好的读经老师不是人,而是复读机。某书院老师裴志广胸有成竹:我们这些学生可不是做老师啊,要治国平天下啊!

在浙江、福建两省交界处的温州市竹里乡,坐落着据说相当于体制内清华北大的最高读经学府,王财贵亲自授课的文礼书院。这个成立于2012928日的最高学府,每年招生两次,现在在校的33个学生不知道过的什么样日子,他们的家庭又是怀着怎样心情送他们来的。还有全国那些送孩子去深山老林里读经的家庭,都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只知道,郑惟生读经的承德山中的书院里,只有三个孩子和七条狗,《史记》都是禁书;我们只知道,他们的家长都是很善良的,想从现有体制外找寻成大才之路!


自然界有个法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虾米只恨小鱼,不恨大鱼。不但不恨,还把大鱼当救星。隔开的伤害通常看不到,用善良的理由当隔断,就更难认清——大鱼都是小鱼吃虾吃大的!

想想,”善良“伤害了多少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