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游杂记之七

 文侯读书 2020-08-08


      去巴黎途经法国东部一所城市,贝桑松。这是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出生地,仅这一点就让这个城市蜚声海外了。更何况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也是以这个城市为背景。当主人公于连跨过贝桑松的吊桥走进这座城市,欣赏着该城的美景,他赞美贝桑松是法国最美的城市之一。可惜我们只与它的城边擦身而过,没有时间深入领略它的韵味。

      从贝桑松去往巴黎的路上,又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有人开始抱怨旅途的遥远,坐那么长时间车,才玩小半天。可是,难道只有目的地才有风景?看沿途的窗外,大片大片的碧草平原,金黄地毯一样的向日葵,绣在蓝天上的云彩,尽管转瞬即逝,却也是一次小小的相逢。途经一切皆风景。

     7月28日下午三点左右,我们的车终于抵达巴黎老城区,相对于巴黎新城区,这里被称为“小巴黎”。

       坐在车上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川流不息的车流,整饬得看起来密不透风的奥斯曼式楼群,衣着时尚的各种肤色的人群……这是巴黎给我的第一印象。这让刚刚从世外桃源一样的瑞士赶来的我们,感觉巴黎真的太嘈杂了。

       在巴黎的街头,会见到很多的黑人和黄皮肤的亚洲人。导游介绍,巴黎200多万人,其中40多万是中国人。法国人的生活节奏缓慢,注重生活品质,每天晚上八点左右除了咖啡店,多数商店都关门了,回家陪伴家人是法国人最重要的事情。加班在法国是违法的,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假期,这使得法国人的业余时间充足,咖啡馆里点一杯咖啡,跟朋友一坐一个晚上,或者坐在塞纳河边发呆的,一般都是法国本地人。我想,应该是慢节奏的生活,造就了法国人的浪漫吧。所谓闲情逸致,首先是要有闲的。

        我们的巴黎第一站是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的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它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它不像我们的故宫,室内室外占地一大片,卢浮宫整体都是室内展厅,圆形的拱门,粗灰泥一样质感的墙面、地面,古典的内饰都透出丝丝神秘气氛。那么大的博物馆,如此丰富的天才之作,花一天的时间流连其间也不能穷尽其美,两三个小时就只能走马观花了。虽然手上拿了地图,还是感觉卢浮宫如同迷宫一样,我们仨轮番用蹩脚的英文询问工作人员,才得以在不同的展厅欣赏到卢浮宫的“镇馆三宝”——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像和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尽管仿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见到这三件艺术名作的真身时,还是被深深吸引和感动。

     在小小的,不足半个尺幅的蒙娜丽莎画像跟前,围满了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欣赏者。蒙娜丽莎用她幽深的微笑着的眼睛,注视一切。让我感动的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最靠近这幅画像前的一片空地,用绳子围起,是专门为坐轮椅的残疾人设置的赏画地带。

      各个展厅游客都很多,但并没有人声鼎沸。我们经过一位老人身边,他正在描摹眼前的一尊雕像,能听得到纸笔沙沙的摩擦声。

      我们从一个露天的旋转楼梯来到地面,正对着卢浮宫南门广场。这里最显眼的就是广场中间一个硕大的玻璃金字塔了。它是贝聿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的。据说贝聿铭在建造这个作品初期,遭到90%巴黎人的反对。30多年过去了,这座金字塔已经拥有了一个美称——“卢浮宫院内巨大的宝石”。

      从卢浮宫出来,来到向往已久的塞纳河。有人说塞纳河是巴黎的灵魂所在,此话不虚。当我们迎着傍晚的余晖和微风,站在塞纳河游船的船头,塞纳河两岸最迷人的风景在面前徐徐展开,如画一般地。众多年龄高达一两千岁的名胜古迹散布河畔,左岸的文艺气质和右岸的历史底蕴交相辉映。一川碧波,旖旎多姿,摇曳着千百年来绝代的风华。这是巴黎最动人的画卷。

      塞纳河上有三十几座风格迥异的桥。比如亚历山大三世桥,是1900年俄国赠送给法国的,成为法俄友谊的象征。这座桥石柱上是镀铜的骑士群雕像,飞马振翅欲飞。

      塞纳河畔不可忽视的,自然还有巴黎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它是巴黎的象征。一群盛装的人们正在铁塔下面的游船上聚会。我们在第二天晚上有幸欣赏到了埃菲尔铁塔的灯光秀,blingbling的,很是好看。但据说就是夏季这每晚五分钟的灯光,要闪掉五万欧的银子。

      在船头偶遇几个来自波兰的孩子,他们冲着岸边的人们欢快的呐喊、打招呼,也冲着我们笑着眨眨他们蓝色的眼睛。我们也情不自禁跟着他们欢呼雀跃起来。美景总是让人忘情。

想起一句诗:塞纳河在流淌

                        时光消失了

                        我依然在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