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剩下的,就是好好活了

 文侯读书 2020-08-08



父亲去世的时候,村里刚修好了公墓。记得爷爷去世的时候,拄着哭丧棒,尾随在送葬队伍后面,走了老大会儿,才到了祖坟里。朔风野大,纸灰飞扬,灰暗一片,哭声一片。双腿走累了,还要走回去。

死者安息,生者却更不易。送着送着别人,自己也就不累了,也不走了。
父亲的墓穴离家很近,离汶水也近。翠柏矗立,大理石光滑如鉴。他来到这里之前,爷爷奶奶早迁了过来。
回家路上,母亲和我说,她爷爷的坟也迁走了,从离家最近的一处果园,迁到了大舅屋后的一片山坡上。每个坟,村里给四千块钱搬迁费。老姥姥爷去世以后,也埋在了泰山东麓,和缓而安静的山坡上,老姥爷身边。
一家人,总要团聚的。
岳父岳母六七年前就开始张罗自己的百年之后,终于选定位置之后,他俩大笑,这回放心了,到时候你们不会手忙脚乱了。到时候?谁都知道有个时候都会到来,也知道每个人都有这个时候,可一旦老人们说出来,孩子们便陷入一阵黯然。没有老人陪伴的日子,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怎么办?
我们的家人已经足够好,穿过天空,辛苦越银河而来。人生却还多的是,“你从这边走向那边,避开了我的一生”。我们又何尝能陪伴自己的子女,看他们老去?能够老去已经不错了,很多人还没来得及老,就死了。
三岛由纪夫自杀那年,45岁,蒋勋正念大学。写过《金阁寺》,生命也像金阁寺一样,在火光冲天中毁灭的三岛由纪夫,给蒋勋以极大震撼。这位后来蜚声台湾文坛的作家,1984年写了篇散文《到哪里都一样》,在文中他这样写:
这种生命的态度,大概是出发于对生命完美的执着;在少年期,在生命最饱满完美的状态,不能接受这生命会衰老、萎缩、病变的事实,便宁愿它在最完美的时候结束。

而我听朋友说,为治母亲的病,去北京301,请最好大夫,用最好的药,多方论证打听,国内进口3万一支印度千元一支……多半年没有停下休息。而她的母亲,每当从泰安到了北京去治疗,总是很高兴,特别配合,进了大医院,像获了特赦。而周围病友最大的四十多岁,最小的十多岁,更是让快七十岁的老太太释然。

人一旦获得了生命的相对长度,便更渴望活下去了。这便是中国人所说的“仁”:果仁的“仁”,杏仁的“仁”,果核中发生生命的部位。

母亲对自己父母在九十多岁相继离去也算达观,哭过之后,反而安慰她的儿女了。从山上下来,母亲小声和我说:“剩下的,就是好好活了!”
长花短草,贴石而立,飒飒秋风,也破涕为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