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艺‖王宣:楹联与律诗对仗之比较

 逸◆远 2020-08-08

楹联对仗基本的要件可概括为五点:(1)上下联的句型相同;(2)上下联句数及对应语句的字数相等;(3)上下联(节奏点)平仄相反,节律对拍;(4)上下联词性相同或相近;(5)上下联句法结构、修辞运用彼此对应平衡。这些,也适用于律诗的对仗。

但仔细斟酌,楹联和律诗在对仗上又不完全相同,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是:

一、律诗押韵,楹联不押韵。律诗限定声韵,而且一韵到底,四联都要押韵;有的首联出句也押韵,中间不得换韵。所以对仗时,韵脚对作者的束缚非常大。而楹联则不需要押韵,在构思时相对灵活些。

二、楹联提倡马蹄韵,律诗没有这个说法。马蹄韵是一种形象说法,就像马迈步走路,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表现在多分句楹联中的具体要求是句脚平仄要“仄顶仄,平顶平”,如昆明大观楼联: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此段上下联的句脚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而律诗除联内必须对仗外,上下两副联之间相邻的两句平仄还要相粘。如上联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下联上句必须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格式,否则就失粘为病。

楹联与律诗的句脚不同。律诗八句的句脚平仄为“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且平声字要求韵部相同;而对联则无此要求。

三、对联每句的字数可以随意增加或减少,而律诗几种格式的字数是固定不变的。

四、律诗在平仄上出了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本句或下句进行拗救。如:“马蹄踏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方岳《梦寻梅》)上句“六”、“七”两字旧韵仄声为拗,对句第五字改用平声“三”相救,诗的效果很好。

而对联中平仄都用各言句的标准格式,虽然也有变格,只有当平而仄或当仄而平之谓,却无拗救一说。

五、律诗忌孤平,而楹联孤平非病。两者近乎相反。

六、楹联有无情对,可以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互不相干,使人产生奇异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如“鸡冠花未放;狗尾草先生。”而律诗由于通篇意思连贯紧密,不能前后割裂或离题万里。

七、格律诗重平仄,绝句可不琢对,律诗所对者亦仅中间四句;各对句之意思,均为片断的部分。楹联重对仗,而且字字相对、意思完整。特殊时律诗可以“零对仗”。如孟浩然《洛中送奚三还扬州》中的颔、颈两联:“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实际上,初唐的律诗是不太讲对仗的,但平仄格律则很严谨,平仄对于律诗比对仗地位重要得多。而楹联则不同,楹联重对仗,对仗第一,“对”是联的灵魂。一副对联,只要对仗工稳,即使联内平仄有些不合,仍可成为佳联。如: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片滑石路;三椽枯木禅。”反之,一副平仄完全合律的对联,只要不对仗,就不被认作对联。

关于三仄尾、三平尾问题,诗与联要求基本上一致,都是所避忌的。只在特殊情况或边缘上目前有些不同看法和争议。古代律诗中三仄尾是有的,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变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句式,这种情况当尽量避免。三平尾即“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式,是诗之大忌,应当避免的。作联也该这样掌握。尤其五言、七言律句,其它句式稍宽。如南阳武侯祠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清·顾嘉蘅)

纵观历史,诗与联相比较,在平仄上楹联有时比律诗要宽松一些。如:“三强数理化;九章勾股弦。”(华罗庚)“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予一人。”(乾隆《自寿联》)虽有三仄脚三平脚出现,却不失为名家名联佳作。

当然,我们现在特别是新学诗联者,还是应当按着联律通则来掌握,即: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掌握了律诗对仗和楹联对仗的异同,无论对?吟诗还是作联,都是大有益处的。

作者:王宣

sdfd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 论文 回顾

联·论文‖杨振生:河东流派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从“初现端倪”到发展壮大

联·论文‖王庆新:刍议河东流派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向

联·论文‖ 汪星群:新艺术流派  大文化担当--从河东流派看楹联文化发展

联·论文‖欧阳飞跃:清襟凝远 妙笔纵横——“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析

联·论文‖王家安:由岳民立先生新型楹联理论兼谈楹联学科体系建设

联·论文‖文振西:发展大楹联 功夫在联外——兼论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及发展路径

联·论文‖吕可夫:左撇右捺撑起上仄下平——“河东联派”产生的重要启示

联·论文‖ 曾小云:传承清联写作技艺 攀登楹联艺术高峰

联·论文‖ 周永红:试论对联流派之构成要素以及当今准“流派”现象之实质与意义

联·论文‖巩行远:运作楹联能做大——— 山西运城市楹联文化及其“河东流派”现象的文化感悟

联·论文‖王永江:对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的探析

联·论文‖杨旭:试论“河东流派”的三种境界

联·论文|严海燕:王天性、徐熙彦对联创作合说

联·论文|朱天运:河东联派的语言特色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纪要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论文集前言

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  论文选

联·艺‖叶子彤——乔应甲对联作品之艺术技巧

联·艺‖王庆新——直面社会人生的谠论诤言——乔应甲联语内涵理义特征浅识

联·艺‖马长泰——乔应甲楹联的文学价值初探

联·艺‖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初探

联·艺‖杨振生——《半九亭集》的联史地位及联语风格

联·艺‖余德泉——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的楹联典籍——《半九亭集》楹联初步探讨

联·艺‖陈树德——《半九亭集》的重大意义

联·艺‖明乔应甲《半九亭集》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联·艺‖曹克定——读乔阁老“偶感”联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作品展播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及金奖获得者作品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上)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下)

河东楹联网视频 精 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