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久平:春联是民俗文化的灵魂

 逸◆远 2020-08-08

小编推荐  2018年运城楹联界十七件大事

陈久平:春联是民俗文化的灵魂

过大年,贴春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在农耕时代,农家对过大年贴春联相当重视,成为当年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农家在忙碌了一年以后,把家庭、院落、环境,到处进行清扫,把窗户用新纸糊出来,再贴上新新的红对联,整个生态环境变成了崭新。所有春联都是用的梅红纸,把个年装扮的一片红。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红是喜气,红是富贵,红是吉祥,红是幸福。这就是春联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一年的福运相和。这种传统习俗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传统美德的继续,是民俗文化的灵魂。

一、遍地红联迎吉祥:

春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要吃好、喝好、娱乐好,这是中国人对年的盼望,辛苦了一年就是图个一年的好运,过一个美好的团圆年,这就是年的幸福。过年的一件大事就是必须认真贴春联,所有地方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这就要求春联分门别类,各样齐全。具体要分为:大门联、家门联、炕联、家俱联、仓库联、油酒器皿联、牛羊圈联、鸡窝联、狗窝联、所有地方都要有春联。过去的农家还要供奉许多神位,院子里有天地神,家里有灶君神,有家堂神,这些神都是和人在一起共同管理家务的,也就是头上三尺有神明,这些神位上都是要贴上对联的。我记的上了高级小学以后,我就是村里的写对联能手了,到了过年的那几天,就是天天为村里人写对联,写对联为村民服务成了专职,家里的事这几天基本上不用我来做。那时候村上的对联是有专门抄写好的对联书的,是不能随意编写的。我也为了每年写对联抄写了那样一个本子,到了过年时拿出来给村里人写对联用。我记的:

大门上的联是:

门前车马非为贵:

家有儿孙不算穷。

积善门中生贵子;

读书堂内出贤人。

家门上的联是:

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

知足者常乐;

能忍者自安。

羊圈门上的联是:

大羊年年盛;

小羔日日生。

天地神位上是:

敬天三杯酒;

谢地一炉香。

灶君神位上是:

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

家堂神位上是:

米面如山厚;

油盐似海深。

这些年代也就是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还在刚刚从旧社会走出来,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解放出来,农民还在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小农经济的温饱中过着安稳的日子,春联也是那个时代下,农民以积德行善为主要内容的,盼望有一个好的年景,期盼吉祥,好运发财,希望自安,田园丰收,六畜兴旺,这些联短小精悍,好记,既是对联,也是那个时代教育人的格言,这些警句名言写在对联中,在当年弘扬民俗文化中确实是很有成效的。春联对于当年来说,确实是难得的文化资源,是德高望重的两行文学。所以大年初一要村上的人看对联,念对联,红红的春联给人们在新的一年喜气洋洋,大展宏图。这种春联文化的效应是中华几千年来习惯,是民族习俗传承的伟大事业。春联的力量是博大精深的。

二、春联紧跟政治时代:

在我国工业还处于薄弱环节下的农业合作化时期,北方的广大地区仍然是以农耕为主的纯农业时期,从县城到乡下,以种地打粮为主导产业,所以民俗的主体还是农耕。解放以后一些农村小学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了。农村小学的方兴未艾给农村文化注入了活力,一些文化节落后地区也都有了农村小学教师,这样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就随之而活跃起来了,这个时期农村真正实现了耕读的教育普及。由于农村文化的发展,相对来说,农耕时期的楹联文化也就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些古老的在抄写时期的对联也就慢慢退出了对联阵地,一些新的符合时代气息的楹联就贴在了过春节的各个地方了。

每当春节,农家出现了一片红,处处红色新气象,家家楹联贺春光。人们沉浸在了新年的气氛中,扫新房,办年货,做熟食,户户热闹非凡,买炮仗,买红纸,贴神位,家家乐在心中。一年的讲究,一年的风俗习惯都要在这几天有所表现。

我记得一九五四年的楹联就写上了:

全作生产力量大;

集体经济发展强。

到了一九五八年就贴出了:

总路线光芒万丈  ;

大跃进万紫千红。

到了一九六六年,对联也发生了变化。有的人家就干脆写上了:

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还有的贴上了:

人民公社好

兴无灭资好

当然这些用联律来要求,确实不合格,可是那个政治化非常严肃的时代,农村的一些老师也多以牛鬼蛇神对待了,人民只能用这些红色口号来代替楹联。因为是过春节,楹联是必须贴的,那时候的文化人也不敢胡编乱造些什么对联了,农村人是重乡俗的,过年贴对联总不能被革命了,不贴春联就不是年,就没有年的气息,就没有年的滋味,只有红联才能焕发喜气,只要满院红就可以了,红是主要目的,管他写什么内容。总然比过去农家扣碗托当对联要先进的多了。

三、万紫千红才是春:

中国楹联学会的建立,给春联的新生带来了新时代。中国楹联学会在孟繁锦会长的领导下,总结了我国的对联发展,探讨了古今对联的创作历程,继承了国学的传统风格,编写了对联准则。准则的出现,使的对联界有了一个创作的总体依据,对流行的对联有了一个总体的要求,再也不是乱象横生了。联律准则成为了楹联创作的大纲,对楹联创作、评论都统一在了一个标准下,对对联的对偶有了严格的规定,对用词的结构有了详细的实用结论,对对联有发展有了深远的意义。对对联的繁荣创作,提高质量和品味,提高文学质量,有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使楹联创作可以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发扬广大。全国各地的楹联爱好者,汇聚在了两行文学的这所大学里,作联,赛联,处处挂联。全国各省、市、县的楹联学会相继健全组织,壮大队伍。有的地方出现了全国楹联县,全国楹联乡,全国楹联村。全国的楹联旗手层出不穷,一个展示中华民民族复兴新时代的强盛时期再次展示在中国大地上。特别是山西省运城市的河东流派从培养接班人的目标兴起,从娃娃抓起,一个全民性的做联,挂联的文化氛围大力展示,高水平,高质量的楹联队伍在全国出类拔萃,大展才华。创作的春联更是艺术品,文学精粹。

如今在这个火红的年代,春联从用词到合律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非常极致的时期。无论从格律到声律,追求精神美,追求创意美,成了当前春联创作的美好生活。人民从千古未有的富裕时期过上了小康生活,春联的创意要求也不是从前的简单陈述了,对春联的质量也就有了新的标准了。全国各地的楹联学会要专门组织创作适合各个行业的春联创作,那真是优中选优,名家精品不断涌现,各种报刊杂志,各种楹联刊物,各个学会的春联学者们深入民间写春联,创春联,一个奉陪繁荣的春天年年满面春风。春联的语言美,创意美,形式美,结构美,艺术美处处展现,把个新时代的春节打扮的万紫千红。成为了当今民俗文化的主流。年丰富多彩了,春联也锦上添花了。

让春联为中国文化添彩吧,让春联为中国梦助力吧,让春联为中国民俗传承建功立业吧,让春联为国粹繁荣昌盛走出新路吧。只有把春联提高,才能使春节更加祥和、快乐、有滋有味。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 论文 回顾

联·论文‖杨振生:河东流派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从“初现端倪”到发展壮大

联·论文‖王庆新:刍议河东流派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向

联·论文‖ 汪星群:新艺术流派  大文化担当--从河东流派看楹联文化发展

联·论文‖欧阳飞跃:清襟凝远 妙笔纵横——“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析

联·论文‖王家安:由岳民立先生新型楹联理论兼谈楹联学科体系建设

联·论文‖文振西:发展大楹联 功夫在联外——兼论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及发展路径

联·论文‖吕可夫:左撇右捺撑起上仄下平——“河东联派”产生的重要启示

联·论文‖ 曾小云:传承清联写作技艺 攀登楹联艺术高峰

联·论文‖ 周永红:试论对联流派之构成要素以及当今准“流派”现象之实质与意义

联·论文‖巩行远:运作楹联能做大——— 山西运城市楹联文化及其“河东流派”现象的文化感悟

联·论文‖王永江:对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的探析

联·论文‖杨旭:试论“河东流派”的三种境界

联·论文|严海燕:王天性、徐熙彦对联创作合说

联·论文|朱天运:河东联派的语言特色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纪要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论文集前言

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  论文选

联·艺‖叶子彤——乔应甲对联作品之艺术技巧

联·艺‖王庆新——直面社会人生的谠论诤言——乔应甲联语内涵理义特征浅识

联·艺‖马长泰——乔应甲楹联的文学价值初探

联·艺‖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初探

联·艺‖杨振生——《半九亭集》的联史地位及联语风格

联·艺‖余德泉——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的楹联典籍——《半九亭集》楹联初步探讨

联·艺‖陈树德——《半九亭集》的重大意义

联·艺‖明乔应甲《半九亭集》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联·艺‖曹克定——读乔阁老“偶感”联

河东楹联网视频 精 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