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久平:对联是城市的精神

 逸◆远 2020-08-08

小编推荐  2018年运城楹联界十七件大事

当你还认识不到这个问题时了,就为时已经晚了。对联这个不起眼的东西,是两行文学,是国粹,是文学中的精品文学。一个城市在一些重要地方没有一些很好的精品对联,那说明这个城市的文化素质太低了。一个文化艺术太差的城市可以看出他在各方面并不会走在社会的前面,而在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也会是很低水平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眼睛的话,对联就是一个城市的精神。

一、对联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

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是蜕变的,这个城市就没有生气,就会是死气沉沉,这个城市的发展就不会是理想的。在我走过的中国城市中,四川省的成都市是对联文化的集中地,凡是旅游景点,寺庙、公园、步行街,所有的门店,都能见到有木雕的永久悬挂的对联。人们坐下来休息,都会有许多有趣的对联掉入眼帘,无论你想看还是不想看,他早已经让你沉迷于它的精彩中了。六柱的亭上是三副对联,八柱的亭上是四副对联,每一个楹柱上都有大大小小的对联,对联依柱而设置,有长联有短联,细品每一副对联,都意义深远。正如武候祠的对联一样: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这一副对联精辟地告诉人们对联的重要性,这两行文学既不是雕虫小技,也不是无品之谈,是真正的国粹。它可以和诗词、曲赋、文章媲美,它可以给堂室、山川、人物增辉。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更可以为城市添彩,让城市更有知名度,更有文化自信。特别是成都市的公园对联,凡到之处都要有对联,没有缺联的门柱。当你入园时,大门上的对联就会给你留下很好的印象,一副对联就会使你大体对这个公园略知一二。对这个公园的所好感。我也没有时间抄录这些公园对联,也难以列举,使我总体感受成都的这做法很好,应该向全国的城市推广。

对联和诗词不一样,它的两行是对偶的,这些句子好读,好记,句子不长,读起来顺口,又很通俗。读一篇文章时要费很长时间,读一部小说也要好几天,读一副对联也就几秒钟,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对联又是文化精髓。当然对联也有教育的,也有励志的,也有劝导的,也有养生的,各式各样的对联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读之大有裨益,效果显著。特别是一些寺庙对联都是教育人们积德行善,对做人做事,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好处。从城市对联可以明显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一个城市的对联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也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如果虽然挂上了对联,而错字别字很多,在对联创作方面也是很不讲究,病联很多,甚至出现一些词不达意,文不对题,有的虽然挂出了对联,但是就连上下联也难分清,说明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很差,没有对联素养,是一个文化精神很不理想的城市。

二、对联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精神

对联是中华国粹,是语言精品,是好词好句的结晶。一个城市的对联表达了一个城市的文明。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城市,在主要景点、景观等风景名胜之地都要悬挂几副对联,有长联,也有短联,而对联也以德善仁义为主要内容。这样完全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精神。比如:   身似菩提心似镜;

云在青天水在瓶。

观大海者难为水,

悟自心时不见山。

平时不说无情话;

每日常观有用书。

开怀一笑天下事;

闭口不论世上人。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些楹联在一个城市悬挂,使世人观赏,也能体现一个城市各方面在人文景观方面的文明教育。使人静心,使人可以积德,人人可以遵守法纪,成为好人。城市对联的选优,可以让城市变成君子国。

在山西省运城市就有许多市联。这些市联对社会影响很大,对创建运城文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就比如:

人文至本,关公至圣,盐湖至宝;

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杨振生作)

龙抱中华,山蕴祖根,文明遍地长滋我;

凤鸣世界,业开新运,锦绣一篇永照人。(杨开茂作)

城市对联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的表述,更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精神。

三、对联是一个城市的昂扬精神

对联是城市的旗帜,一个优秀的城市必须有让人信服的精致对联来武装。对联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对联是一个城市的昂扬气势,对联是一个城市的文学代表。一个没有任何对联的城市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住在一群白痴。尤其是一些很好的励志对联,对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是一个楹联爱好者,我每当走到一个城市,总爱看一个城市的对联艺术,从对联艺术中品味这个城市的文化素质。

中国的城市化,四个全面蓬勃发展,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他以高度重视中华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对联作为国粹,更应该有新的发展理念。随之而来的中国城市化,对联文化也应紧跟上,让对联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扬帆者,永往直前。在这一方面山西省运城市做出了典范。用对联来发展运城,用对联来装饰运城,用对联来覆盖运城。使的运城成为了全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楹联文化节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建设起五百多个楹联组织,各级会员一万余名,对联队伍普及到了市、县、乡、村、学校和部分企业、社区。全市出现了三条楹联文化带,十个楹联文化节密集区,两千多个中小学校。发展了对联创作的河东流派。楹联文化成为了城市的软实力,成为运城在对外展示形象的靓丽名片和窗口,在推动全市的社会发展中,彰显出楹联文化的无限魅力。运城市投入了很大精力和时间,主动作为,创作了二十万副服务群众的楹联佳作,并能制作悬挂于各行各业的标志性位置。楹联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楹联的城市化给运城提升了文化品味,提升了形象。运城楹联文化节现象为各地城市对联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创新了楹联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建设中,对联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建设。我们有些城市宁愿花几万元栽一株风景树也不愿意挂几副对联。实际对联也是风景。有些地方有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对联,有些对联是一些小人物写的,人们在观赏中也不在意,有些是一些很有名气的大人物写的,自然会有名人效应,对一个城市的名气会有很大的提升效果。如果和运城一样,所有县都建成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所有街道,学校,机关,寺庙,商店,公园,旅游景点,都要挂出精品对联,对于发展事业,振兴经济会有很好的作用。

城市对联的发展,要有一支城市对联的骨干力量,要争取党政主管部门支持,要有宣传文联等机关主抓,使城市楹联事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运用对联武装人,教育人,比如在一些交通要道贴一些交通警示联,在一些党政机关挂一些廉政建设对联,在一些公共场所创作一些道德修养联,在一些商业网点悬挂一些诚信对联,在一些学校周围写些励志对联,这样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会有很好的文明效果。人们会见联修身,做到自觉行动。各种对联的纷呈出现,会给一个城市带来一种高昂的境界,使人们对这个城市肃然起敬,给人一个好的印象。

创建楹联城市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必然。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 论文 回顾

联·论文‖杨振生:河东流派的文化自觉与时代使命——从“初现端倪”到发展壮大

联·论文‖王庆新:刍议河东流派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向

联·论文‖ 汪星群:新艺术流派  大文化担当--从河东流派看楹联文化发展

联·论文‖欧阳飞跃:清襟凝远 妙笔纵横——“湖湘楹联七子”流派浅析

联·论文‖王家安:由岳民立先生新型楹联理论兼谈楹联学科体系建设

联·论文‖文振西:发展大楹联 功夫在联外——兼论河东流派的创作风格及发展路径

联·论文‖吕可夫:左撇右捺撑起上仄下平——“河东联派”产生的重要启示

联·论文‖ 曾小云:传承清联写作技艺 攀登楹联艺术高峰

联·论文‖ 周永红:试论对联流派之构成要素以及当今准“流派”现象之实质与意义

联·论文‖巩行远:运作楹联能做大——— 山西运城市楹联文化及其“河东流派”现象的文化感悟

联·论文‖王永江:对以“中楹流派”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变迁的探析

联·论文|严海燕:王天性、徐熙彦对联创作合说

联·论文|朱天运:河东联派的语言特色

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纪要

第十七届中国楹联论坛论文集前言

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  论文选

联·艺‖叶子彤——乔应甲对联作品之艺术技巧

联·艺‖王庆新——直面社会人生的谠论诤言——乔应甲联语内涵理义特征浅识

联·艺‖马长泰——乔应甲楹联的文学价值初探

联·艺‖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初探

联·艺‖杨振生——《半九亭集》的联史地位及联语风格

联·艺‖余德泉——一部具有历史和学术双重价值的楹联典籍——《半九亭集》楹联初步探讨

联·艺‖陈树德——《半九亭集》的重大意义

联·艺‖明乔应甲《半九亭集》中所反映的民本思想

联·艺‖曹克定——读乔阁老“偶感”联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作品展播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及金奖获得者作品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上)
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提名者作品展播(下)

河东楹联网视频 精 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