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人才和军事两方面,浅析东汉末年河北袁氏政权的势力

 瓜子心 2020-08-08

东汉末年皇权衰微,群雄并起,各地诸侯纷纷裂土自立。拥有较强实力的共有十八路诸侯,如河北袁绍、南阳袁术、北平公孙瓒、兖州曹操等等。这些诸侯割土自立,虽然表面上仍奉汉天子为尊,但在自己的领地中却行皇帝之事。

其中河北袁绍势力堪数天下第一,其门生故吏遍天下。其帐下文有四大谋士,武有河北四庭柱,阵容及其豪华。并坐拥天下四州,成为当时最后可能推翻汉王朝改朝称帝之人。本文从人才储备、军事实力两方面对河北袁氏政权势力进行探析。

前言

袁氏家族居于汝南,汝南袁氏的名声也四海皆知。从袁绍高祖父袁安开始,袁氏族人皆入仕为官,四代人之中有五人位居三公,这也就是袁氏四世三公的由来。袁绍的父亲袁逢就曾担任过司空一职、叔父袁隗曾担任过司徒一职。

(袁隗)

《元和姓篡》记载:“袁氏自后汉魏晋至梁陈,正传世二十八人,三公、会仆一十七人。”

可见汝南袁氏人才辈出,直至魏晋、梁陈时期也一直有族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记载:“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从光武帝时期开始就以察举制为举荐人才的唯一渠道,其特点就是地方长官在地方对人才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之后变举荐给中央委任官职。而袁氏一族几代都位居高位,提拔了不少人才,这些人才就成为了袁氏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所以袁氏家族在朝廷之中颇有影响力,许多朝臣都是袁氏的门生。这也是董卓入京之后不敢轻易动摇袁氏家族的理由之一。

(袁氏家谱)

袁逢生有两子,嫡子袁术和庶子袁绍。因袁成无子,所以袁逢将庶子袁绍过继给袁成,故在袁氏族谱中将袁绍列于袁成之子。

袁绍出生年月不详,史料并未加以记载。但他从小就聪慧过人,深得家人喜爱。不到二十岁时就已经被朝廷任命为濮阳县令,这就可以看出袁绍个人能力应十分突出。后来因对朝廷现状不满,辞官回乡,同时暗地里结交各路英杰,广交各路贤才。

直到外戚大将军何进相中袁绍,重新征辟其回京,袁绍这才回到东汉政治舞台之上。此后,袁绍辅佐何进与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斗争。

《后汉书·何进传》记载:“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宦者,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然后得免。死者二千馀人。”

何进被谋杀之后,袁绍领兵进京诛杀十常侍,使东汉末年宦官乱政的局面得以结束。后来袁绍参与讨董联军,两次运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声望,为以后建立起庞大的河北袁氏政权奠定了基础。

(何进)

袁绍逃离京都之后,董卓因担心袁绍家族背景雄厚会起兵反董,为了安抚袁绍便以汉帝的名义下诏,封袁绍为渤海太守。袁绍也在此时开始着手打造他的“袁氏帝国”。接下来,我们就从两方面对河北袁氏政权的势力进行分析。

从谋士团看人才储备

前言中已经提到,袁绍辞官回乡之后虽然脱离东汉政治舞台,但私下仍广结英才。其中就有许攸、曹操等人。这些人中大多都一直跟随着袁绍在北方扩张势力,一步一步建立起庞大的河北袁氏政权。曹操因胸怀更大志向,不愿寄人篱下所以脱离了袁绍,自行前往兖州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

郭嘉、荀彧等人虽为曹操的核心智囊,但起初都曾投奔过袁绍。后因种种原因才脱离袁绍投奔了曹操。所以我认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天下士人想要在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功名大业,首要目标就是河北袁绍。

(颜良)

袁绍的人才储备中号称四大谋士的有:审配、逢纪、许攸、郭图。除此之外还有名士田丰、沮授、陈琳等等。武将则有号称“河北四庭柱”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四大谋士之一的审配从袁绍吞并冀州时就跟随在其身边,常常担任留守邺城的任务,并对袁绍忠心耿耿。邺城守卫战之中,就是审配带领城中守卫誓死抵抗曹军的攻势。后虽被曹操活捉,有意招降之,但审配宁死不降,曹操无奈之下只得将审配斩首。临死前审配还曾向北叩拜旧主袁绍。审配虽深受袁绍信任,但一生并无奇谋。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中记载了逢纪对审配的评价:“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节。”

(审配)

四大谋士之二的逢纪曾辅佐袁绍一举夺得冀州立下大功。公元191年时,逢纪曾献策袁绍,称应与公孙瓒联手使其率军南下,对冀州韩馥造成大军压境的紧迫感。因韩馥与袁绍交好,所以一定会请袁绍领兵相助,如此就可以一举夺得冀州之地。袁绍纳之,轻而易举就夺得了冀州的控制权。

夺取冀州之后,逢纪又辅佐袁绍回攻公孙瓒,因袁绍与公孙瓒势力悬殊,所以又轻松夺取了公孙瓒的属地,袁氏政权的势力开始快速扩张。逢纪如审配一般,也对袁绍忠心耿耿。在邺城城破之日慷慨赴死,并未投降于曹操。

《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中记载了孔融对逢纪的评价:““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

(逢纪)

四大谋士之三的许攸战略眼光极其深远,堪称大才。在袁曹二军交战之时,许攸就看出曹军兵少,面对强大的袁军定然是倾巢而出。那么曹操的根据地许都就一定防守空虚,一旦袁绍派兵奇袭许都定能大获全胜,而且还可以夺回天子,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如果袁绍采纳许攸的建议,曹操必败,且再无力回天。然而袁绍执意与曹操正面决战,直至于错失良机。后因许攸家人触犯冀州法律,许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辅佐其夺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最终攻入冀州。

许攸虽然才能出众,但因投奔曹操攻杀旧主却遭到了当时社会一片声讨。且辅助曹操立下大功后居功自豪,遭到曹操忌惮,最终难逃被杀的命运。

《汉末名士录》曾记载袁术对许攸的评价:“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

(许攸)

四大谋士之四的郭图也曾在袁绍夺取冀州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力劝韩馥将冀州让与袁绍。郭图也是袁绍谋士集团中第一个提出应奉迎天子的人,但袁绍之志在于取代汉帝自立为帝,所以并没有采纳郭图的建议。郭图虽然眼光长远,但一味心思想着在谋士集团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常常打压沮授和田丰。在乌巢被曹军焚毁之后,郭图立即建议袁绍放弃乌巢,直击曹军大营。

在计策失败后却将责任一味推给张郃,使张郃高览一同降曹,造成袁军军心动摇一触即溃,最终遭遇惨败。此时的河北四庭柱以损其二,颜良文丑已被关羽在白马之战中斩杀,其余二人又投降曹军,袁绍账下再无良将可用,失败已成定局。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中记载了郭嘉对郭图的评价:“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郭图)

虽然以上四人是袁绍账下的四大谋士,但沮授和田丰二人才能并不在四人之下。沮授也曾提出应抢在其他诸侯之前奉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袁绍不以为然,最终使天子落入曹操之手。而田丰则从事始终一直反对袁绍过早与曹操决战,力谏袁绍应积攒势力,使袁绍实力能够达到碾压曹操实力之时再行决战。袁绍仍不以为然,急于与曹操决战。

二人虽能力出众,却不得袁绍重用,但最终也无一人投敌。袁绍帐下的谋士团综合能力还是十分出众的,但因谋士之间为谋得袁绍青睐,互相攻击,致使众人不能够同心协力。加上袁绍优柔寡断,面对这种情况不能驾驭臣下,最终惨败于曹操。

(韩馥)

从地理位置看军事实力

袁绍在四大谋士的共同努力下夺得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此时已经堪称天下雄主,拥有最大的人口、土地和军队。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我认为袁绍拥有着最优越的资本,曹操也后期将自己的根据地从许都迁往邺城也能够看出冀州的优越之处。

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冀州是袁绍的根据地,庞大的冀州也拥有者庞大的人口,各郡国的人口都在六十万人左右或更多,所以袁绍轻易就可征得大量士卒。韩馥在经营冀州时并未使冀州遭遇太大的战乱,所以冀州的农业基础也较好。在封建时代,拥有了人口和粮食,就拥有了逐鹿天下的基础资本,而且袁绍坐拥天下四州,拥有优于其他诸侯的战略纵深。

而幽州虽然有着广袤的土地,但因地理位置较差,人口数量一直不如其他州郡。但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中原许多百姓都居家迁徙到此,此时的幽州反而拥有了较大的人口基数,为袁绍发展农业和征兵提供了基础。

《后汉书》记载:“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

(黄巾军)

东汉末年因中央政府对各地州郡的控制力下降,各路诸侯也忙于互相攻杀,外敌趁此机会侵入。在幽州和并州等地都有乌桓的势力渗透进来。袁绍为对付公孙瓒时曾与乌桓首领蹋顿和亲并建立同盟关系,乌桓也时常向袁绍提供战马。

《三国志》记载:袁绍“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

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总体以步兵为主要作战单位,骑兵数量较为稀少。且中原战马矮小,耐力也较差,不如北方战马优良。所以即便乌桓能够提供给袁绍的军事支援较少,但战斗力却不俗,袁绍的军事实力得到再一步加强。

再者,幽州因远离中央,所以地方的世家大族和豪强通常拥有自己的家族武装,且在当地拥有不俗的实力。公孙瓒诛杀刘虞引发了幽州大族和豪强的反抗,而袁绍又剿灭了公孙瓒,所以大族豪强多依附于袁绍。所属武装也被袁绍收编,强化了袁军的军事实力。

(乌桓地理位置)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中也曾记载:“绍步卒五万,骑八千。”

由此可以看出,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应投入了不下十万兵力,但这并非袁绍全部军力。因其还有部署军队镇守四州各关隘和城池,庞大的疆域会严重稀释袁绍可以在官渡之战中所投入的总兵力。综上所述,袁军总数应有数十万众,从袁绍官渡之战兵败后,其子仍可召集大量武装据守邺城这一方面也可印证。

评价

袁氏家族在东汉末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拥有着最佳的政治声望、拥有者最大的领土和人口、拥有者最大规模的军队和最大规模的谋士团。对外征服了周边的各路诸侯,对内将内政治理的井井有条,兵精马壮,国库充盈。

(官渡之战)

但袁绍驭下无方,文臣之间只顾相互斗争,却无心为主上谋划良策。即便同僚提出良策,为了与其立场不同竟然强烈反对,丝毫不顾袁绍大业的危亡。有如此臣下,袁绍必然在与曹操的争霸中败北。他所苦心经营的一切毁于一旦,都拱手送给了曹操,助曹操成为了天下第一雄主。

即便是在袁绍死后,他的文臣武将仍没有停止争斗,而是分裂成两派,一派辅佐袁谭,一派辅佐袁尚,继续内斗。最终袁氏政权的土地、子民、钱粮尽数归于曹操,不免令人唏嘘。

参考文献:《元和姓篡》、《汉末名士录》、《后汉书》、《后汉书·何进传》、《三国志》、《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三国志·魏书·袁绍传》、《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