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曹叡的文治武功入手,探析其优秀的治国理政才能

 瓜子心 2020-08-08

曹丕代汉自立后,在北方建起了大魏帝国。本想一统三国成千秋大业,可惜因病早亡,留下二十二岁的平原王曹叡继承大统,即魏明帝。曹睿一生勤于政事,不但将魏国的内政治理的井井有条,对外也颇有建树。曹叡在位期间成功抵御了吴蜀两方的多次进攻,而且还平定了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

不仅如此,曹叡的文学造诣也有所成就,对魏国法令的完善也做出了许多贡献。本文从内外两个角度入手,探析魏明帝曹叡对魏国的贡献。

(曹操)

前言

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曾生有曹叡、曹喈、曹协、曹蕤、曹鉴、曹霖、曹礼、曹邕、曹贡、曹俨十名皇子。曹睿乃甄皇后所生,即是嫡子又是长子。二子曹喈生母不详,但应不是甄皇后所生,出生仅两月余就夭折。加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一直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曹叡顺理成章成为了大魏帝国的第二位皇帝。曹睿自小聪明机灵,深受曹操的喜爱,并将他带在身边培养。

《三国志注》记载:“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於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於法理。”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有意将曹叡培养成为后继之君,并嘱咐曹丕多多关怀曹叡。曹丕登基后不久就将曹叡封为武德候,并亲自为他挑选老师授课。

仅仅过了一年,曹叡就再次受封为齐公。但同年曹叡生母甄皇后因失宠说出怨恨皇帝之言惹怒曹丕被赐死,曹叡也受连累被降为平原候。可七个月后就重新被封为平原王,由此可见曹丕对他寄予厚望。

(曹丕)

《魏末传》记载:“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此事之后,曹丕更加坚定立曹叡为太子之心。曹叡登基之后随即投身朝政,经过他十而年的努力,终使大魏帝国日益强盛。

曹叡对内的文治

在当时的背景下,因曹操拥有十分大的声望和卓越的驭下之术,使曹氏亲贵不敢不听从其号令。但至曹丕时期,亲贵宗室就恃宠而骄,借助过去卓越的战功使皇帝在行使权力时感到掣肘。曹丕继位不久便想对国家进行改革,一是变更土地制度,从亲贵手中中回收土地进行屯田;二是废除东汉一直延续下来的察举制,改用陈群的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

这两项改革措施深深触及到了亲贵宗室们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皇帝在实行新政之时也步履维艰。避免宗室亲贵掣肘,于是变更对亲贵宗室的态度和政策,使亲贵宗室颇为不满。

(九品中正制)

曹叡上位后为缓和这种矛盾,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宗室亲贵。尤其是对待曹植的态度,与曹丕成鲜明对比。

《全三国文》记载:“王颜色瘦弱何意邪?腹中调和不?今者食几许米?又啖肉多?见王瘦,吾甚惊,宜当节水加餐。”

曹叡此意在于拉拢宗室亲贵,因魏国江山是亲贵虽曹操戎马一生打下来的,如果不能够使亲贵心向皇帝,那国家就有分裂的风险,而且随后进行的政治改革也不能够顺利进行。而且魏文帝时期因过度打压宗室亲贵,所以多重用亲贵以外的臣工,造成魏国朝政异姓重臣势力较大的局面。如司马懿、陈群等人皆在魏国朝堂之上有着重要的话语权。

(陈群)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记载曹植曾向曹叡谏言:“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 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唯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所以曹叡放开对宗室亲贵的限制,意图也在恢复亲贵与异姓重臣的平衡,使双方共同制约,以免魏国江山落入他人之手。从现在看来,曹叡此举虽然使曹丕的新政改革产生一定程度的退步,但有效遏制了司马懿势力的崛起,使魏国江山得以延续。

(司马懿)

在亲近亲贵的同时,为了遏制亲贵势力过于嚣张跋扈,曹叡以《汉律》为基本修订魏国律法,即《魏律》。曹操在位期间,十分厌恶《汉律》中过多的条例,于是将其简化并沿用。汉献帝虽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曹丕在位期间虽增加了些许条款,但也未做大的改动。曹叡自小便对刑律十分感兴趣,继位后不久就着手编修《魏律》。

《中国法制史》中提到:“《新律》共18篇。其篇名分别是:刑名、盗律、劫略、贼律、诈律、毁亡、告劾、系讯、断狱、请赇、兴擅、乏留、惊事、偿赃、户律、捕律、杂律、免坐。”

(《汉律考》)

《魏律》的出世使曹魏真正成为一个法治国家,条条框框皆有法可依。不但使国内秩序得到稳定,还有效遏制了宗室亲贵在过去嚣张跋扈肆意妄为的情况。国家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魏律》较《秦律》和《汉律》更为完善并加之细化,更为贴近时代,对后世各封建王朝皆产生了重要影响。曹叡在位期间澄清吏治,罢免了诸多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同时下旨各地严格选拔人才。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我认为曹叡此举虽然加强了朝廷官员的素质,但以是否通晓儒家经典为唯一举荐标准未免有些太过片面,较曹丕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种退步。

(《秦律》)

曹叡对外的武功

黄初七年,吴主孙权抓住魏帝新丧,新帝刚刚登基,魏廷不稳之机举兵进犯江夏,诸葛瑾进犯襄阳呼应孙权。此时魏廷慌作一团,只有曹叡一人保持着冷静,并客观分析了当前局势。曹叡认为东吴并不善于陆战,江夏之战是东吴因偷袭才占了上风,不必过于紧张。

随后调兵遣将,不但解围江夏,还大破进犯襄阳的诸葛瑾军,此战以曹魏完胜而告终。曹叡在此役中尽显优秀的个人能力,不但使朝廷大臣心服口服,也使蜀汉和东吴不敢轻易再犯。

(孙权)

在曹叡执政的十三年间,蜀汉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多次进行北伐。曹叡在位时间是公元226年至公元239年,诸葛亮北伐的时间是在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也就是说,诸葛亮北伐皆在曹叡执政期间发生。魏蜀两方在长年累月的战争中虽然互有胜负,但每次皆以蜀汉北伐失败而告终。

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失败,含恨死于五丈原,自此魏蜀战争暂时宣告结束。多年以来曹魏能够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是与曹叡冷静指挥,善用人才分不开的。曹叡赏罚分明,对作战失利的将士严惩,对立下功勋的将士赏银封侯。使将士皆愿为国家英勇作战。

(诸葛亮)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记载:“是时朝臣未知计所出,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在国家危难之际,曹叡不顾自身安危决意御驾亲征,也可以看出他作为君王的胆气。在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曹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镇压了鲜卑部族的步度根和苛比能。二人归顺魏国不久再次起兵反叛,曹叡再次将派司马懿其镇压,彻底降服鲜卑部众。同时曹叡也能够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在五年后,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中央,曹叡再次派遣司马懿出征平叛。但因司马懿多年掌兵,朝中大臣皆以为司马懿在军中声望过高,此次领兵数量过多容易对朝廷不利,都建议削其兵权。但曹叡不以为然,执意令司马懿出征。最终司马懿不负君望,成功收复辽东,使魏国境内得以安定。

(公孙渊)

评价

曹叡一生勤俭执政,虽然仅仅执政十三年就因身体虚弱不幸离世,但在他治下的魏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内部政治清明,君臣上下一心,百姓安居乐业。外部成功抵御蜀吴的多次进犯,并镇压周边少数民族势力,消除了对魏国朝廷的威胁,同时还在镇压公孙渊叛乱之中收复了辽东等地。

但可惜的是,曹叡执政之间过短,许多政治措施未能得到长久实行。因其膝下无子,所以只能过继亲贵的子嗣来继承魏国国君的位置。他所选定的曹芳由于过于年少,皇权便旁落在朝廷重臣司马懿手中,成为汉献帝一般的傀儡皇帝。魏国江山自曹芳之后便改姓司马,曹氏集团的江山正式易主。

参考文献:《三国志注》、《魏末传》、《全三国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中国法制史》、《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