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朱元璋出生入手,浅谈明朝官府地主色彩出现的原因

 瓜子心 2020-08-08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众多,算上未曾统一的政权就更是浩如烟海,在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中,没有一个人的出身比明太祖朱元璋更加低微,也没有一个政权是像朱元璋一样是依靠农民起义军的力量夺得的天下。虽然在其建国过程的后期,其队伍逐渐褪去了农民起义红巾军的色彩,但是其主要成果依然是建立在农民军的战绩上的。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在后期建立明朝的时候却没有建立起一个为百姓着想的人民政权,反而建立了有利于地主阶级的封建集权政府呢,这与明朝末期的社会形势有着莫大的关系。一般我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平民色彩的政权是早期的西汉政权,通过对这两个朝代建立时的区别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朱元璋曾经做过乞丐)

引言

西汉政权的建立者刘邦也是身份低微的平民,其夺得天下的过程中也依靠了其故乡人才的帮助,萧何,曹参都是刘邦担任亭长时的部下小吏。而且其也是借助了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全国农民起义的浪潮才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元朝末年的社会形势与秦朝也比较相似,人民的生活十分艰难,而且还遭受了残酷的民族政策的欺压。因此在全国各地兴起了多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其中以刘福通等人领导的红巾军最为势大。而各地的义军也纷纷以红巾军作为他们起义的名号,其中郭子兴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在生活困苦的时候就加入了郭子兴的革命队伍。后来更是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也逐渐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核心人物。

据《明史》记载:“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

(朱元璋跟随朱元璋起义)

后来由于郭子兴缺乏进取的精神,朱元璋逐渐听从其指挥,自由征战,后来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接受了刘福通龙凤政权的官制,成为兵马左元帅。但是并不听从命令。后来朱元璋迎来了红巾军的小明王,但是也不尊其为上。在小明王去世后,朱元璋终于自立为王,彻底脱离了红巾军。而促使朱元璋做出这一决定的都是朱元璋信赖的江南文人们,从他们入手可以更好地理解朱元璋背叛农民革命的原因。

文人思想的变化与阶级形势的区别

朱元璋脱离红巾军的过程中,其麾下谋士的进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刘基,在小明王初到滁州的时候,刘基酒拒绝拜见,并且称其为“牧竖”后来更是劝导朱元璋早日放弃小明王,脱离于红巾军的关系。朱元璋很快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去除了自己军队的起义军性质。

据《国初礼贤录》记载:“刘基大怒,骂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遂不拜。适上召基,基遂陈天命所在,上大感悟。”

(明初重臣刘基)

而当时的文人比如刘基,宋濂等人之所以不拜小明王,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文人已经脱离了农民阶级,与西汉初年的文官十分不同。西汉初年的小吏比如曹参,萧何,其本质是庶人或者落魄贵族。秦朝是刚刚结束了战国时期的贵族政治,秦始皇采取的郡县制之下,这些小吏的社会阶级以及生活状态与农民并无差异,因此他们与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是基本一致的,他们也不会做出有损于农民的事情。

但是自从隋唐施行科举制度以来,所有的读书人都开始以踏入仕途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逐渐脱离生产,而且政府对待读书人的政策也要明显好于普通的农民。这就导致在文人与农民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阶级差距。

(小明王之死是朱元璋政权转变的标志)

而且自从隋唐以来,中国的文人阶级由于大多都做了官员,而官员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一直视农民为自己的剥削对象,他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更多时候考虑的是如何能够更好地剥削农民达成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如何让农民阶级过的更好。

朱元璋麾下的文人虽然都不是达官贵族,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可以做到跳脱出自己的阶级意识,因此他们像之前的文人一样不把农民当作自己的同伴。那么他们支持朱元璋脱离红巾军洗清自己的农民色彩也就不足为奇了。

(富庶的江南地区是当时的经济核心)

土地所有权的异同

在秦朝时,土地是分给农民耕种的,但是土地的所有权是在国家手中的。虽然无论怎样的土地政策在朝代的晚期都会出现土地兼并的现象,但是由于秦朝执政时间较短,因此当时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农民的社会地位较高,在起义以及武装斗争过程中,农民也能为新兴政权提供比较多的帮助。因此刘邦的汉政权在战争的过程以及建立王朝之后,其政策都有着利民的色彩。

然而元朝的社会与秦朝十分不同,中国社会从隋唐时代以来就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而朱元璋立足的江南地区土地兼并的现象更加严重。在五代时期,北方的社会秩序被大量破坏,而南方则在地方割据的态势下得以保全。

朱元璋头像

之后的宋代南方更是成为了中国的新经济核心,而宋代发达的商业也让地主阶级的财富得以快速积累,他们也借此完成了大量的土地兼并。元朝时虽然中央政治混沌,但是地方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江南地区的制度与发展形式与宋朝时相似。而元朝沉重的税赋也让流民的数量进一步提升,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借此快速进行,江南地区的财政收入几乎全部仰仗于这些富户地主。

朱元璋为了稳固其根据地的统治,必须安抚当地的人民,朱元璋虽然保留了部分农民起义军的色彩,在攻陷城池之后会接纳流民并给予其食物。但是他更基本的政策则是不打扰当地的生产秩序,这个政策无疑保护了江南地区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人民虽然从元朝的统治下解放,然而并没有因此真正获利,朱元璋真正拉拢的人是在江南地区影响力巨大的地主阶级。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太祖宣:‘汝宜各安职业,毋怀疑惧。……旧政有不便者,吾为汝除之。”

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政权是一定要摆脱农民阶级的影响的,这也是其背叛农民革命军的最重要原因。

《明太祖实录》部分史料内容

人民需求之异同

汉朝时期,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农民民不聊生,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政府来替代秦朝政府。当时中国经历的社会形态比较少,只有周代的分封制度以及刚刚实行的秦朝制度。虽然秦朝制度不好,但是之前战国时代带给人民的苦难与秦朝也是不相伯仲。

因此人们对于新政权的农民属性要求比较迫切,他们反对贵族的专制,也厌恶分封。刘邦此时高举农民政权的旗号,就可以获得人民的支持,这也是他能够击败山东六国后人的重要原因,人民的支持才是西汉建国过程中最大的助力。

(汉高祖刘邦)

而元朝与秦朝虽然都是因为暴政而让人民生活陷入苦难之中,但是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这就让人民反抗的不仅仅是暴虐的政府,还有外来的胡人。因此人民对于新政权的期盼中,对于其政治体系的要求便明显降低,只要其能够推翻元朝的统治,并且领导者是汉人就可以了。

据《元史》记载:“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朱元璋哪怕褪去了身上的农民色彩,成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但是只要其可以在战场上战胜元军,收复汉人河山,那么他就可以获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戴,因此朱元璋联合当时势力强大的地主阶级却没有遭到人民的反对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蒙古统治者对人民压迫甚重)

结语

朱元璋作为一个从社会底层走出的帝王,其早年的经历锻炼了其坚毅的性格,也让他了解了民间疾苦。在其革命过程中,也队底层的农民关爱有加,因此获得了大量农民的支持,但是其在获得了革命胜利之后,就开始逐渐洗去自己的农民色彩,开始向之前的贵族靠拢,依然做了家天下的皇上,而明朝政府还是建立在对于农民的剥削之上,这不由得让人们大失所望。但是通过与刘邦的对比,我们也能知道他的苦衷。

首先就是在元朝末年农民阶级掌握的资源的确有限,不能够帮助他稳定政治,也不能支撑庞大国家的财政支出。

其次就是在长期征战之中,朱元璋逐渐脱离了农民阶级,而与文人出身的谋士们越走越近,这些人本就看不起农民,自然也不甘心文农民政权服务,因此便劝导朱元璋建立贵族政权。

最后则是朱元璋本人对于权力,对于富贵有了额外的追求,这一点结合其执政后期的废除宰相,以及建立锦衣卫中就可以看出来。虽然朱元璋的确窃取了人民革命的成果,但是其将人民从元朝的黑暗统治之中解放出来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只能说其为了巩固统治而没有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才是其贵族政治的真正起因,而这的确难以做到,我们不应苛责。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国初礼贤录》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