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唐初皇族权力纷争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瓜子心 2020-08-08

在唐朝初年,李氏皇族内部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秦王李世民带领部下在玄武门袭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这就是令大唐朝野震惊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有些突然,令包括唐高祖李渊在内的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毕竟是李渊三个儿子之间出现的权力斗争。在玄武门之变过后,李渊也只得把皇位让给李世民。

可以这么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也才真正掌握唐朝大权,这也才会有以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但是,玄武门之变也可以说是李世民一生中抹不去的污点,因为他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进而夺得了太子之位,这按古代封建礼法而言,实乃弑兄篡位,就是称其大逆不道也不为过。

(唐·玄武门)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以大唐初年皇室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李世民却有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理由,毕竟,如果李世民不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话,那么李建成和李元吉联合起来,反而会杀他。在面对生死存亡之时,李世民也只能先动手了,即便要诛杀的是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李世民也知道,自己不能心慈手软。这篇文章,咱们从唐初李氏皇族权力纷争入手,探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前言

(李世民画像)

《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记载:"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诏立秦王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

这是在正史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简要介绍。玄武门之变是改变唐初政治格局的一件大事,毕竟原先大唐朝廷有李世民和李建成两大势力,为了争夺皇位,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用尽了手段。而唐高祖李渊呢?名义上是皇帝,可是皇帝也难断家务事。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他的儿子,究竟把皇位交给谁,李渊是很犹豫的。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你说李渊要把皇位传给李建成吧!可又觉得对不起李世民,毕竟在大唐立国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太大,李渊的敌人,如王世充、窦建德和刘黑闼等割据势力,都是李世民率兵剿灭的。可如果把皇位传给李世民呢?李渊又觉得对不起李建成,毕竟李建成是长子,也很有才能,在古代废长立幼,可是大忌。

也正是李渊有着这样的犹豫,才加剧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争斗。可以说,李渊当皇帝合格,当爹可真不合格。毕竟,他知道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就应该想着如何化解他们的矛盾,即便不能化解,也应该早作决断,确定让谁登基。否则,也就不会出现玄武门之变这样的宫闱惨祸了。咱们就从唐初李氏皇族权力纷争入手,仔细探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为了争夺太子之位

(唐高祖李渊画像)

《新唐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高祖诸子》中写道:"事连建成,恐应者众。尔自行,还,吾以尔为太子,使建成王蜀,蜀地狭,不足为变,若不能事汝,取之易也。"

这段史料是唐高祖李渊因杨文干之乱,牵涉到太子李建成,于是许诺让李世民当太子。但是李渊因为同情李建成,竟然对李世民食言了。身为一个皇帝,说出去的话,就跟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收不回来的。可李渊居然说话不算数,把偌大的秦王李世民当小孩儿耍。李世民即便是他的儿子,可也是一位志在天下的君王。

(李世民雕塑)

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被父亲把答应过的事赖过去了,李世民心里怎么能服气呢?况且为了建立大唐,李世民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征伐,如果没有李世民,那大唐几乎就别想得天下。可李渊赖账,偏向没有多少功劳的李建成,李世民怎么能不委屈?即便他压着火气,马上没有发作,可实际上也给玄武门之变埋下了隐患。

为了避免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加害

(隐太子李建成影视形象)

《资治通鉴·唐纪七》记载: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

这是有关李建成加害李世民的一段记载,如果不是淮安王李神通及时搭救,李世民就被毒酒毒死了,可见李建成对待李世民这个弟弟有多么歹毒,也让我们看到了李唐皇室皇权争斗的惨烈。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是李建成要加害他,李建成可是他的大哥,李世民心里得有多么伤心,一母同胞,下此毒手,李世民又怎能不重新审视和大哥李建成的争斗。

(李渊影视形象)

这已经不是以前在父皇李渊面前用言语攻讦,已然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李世民原先可能还念及兄弟情义,至少没想着把兄弟置于死地。可大哥李建成如此对待他,李世民又怎能再向原先一样忍让呢?毕竟以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计谋才略,都要远胜李建成,因此,既然是你死我亡的争斗,那李世民自然也就更能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斩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因为,李世民已不把他们当成兄弟,而是敌人,不死不休的敌人。而对待敌人,李世民从来不会心慈手软,他原先面对的敌人,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和李密等等,哪一个不比李建成和李元吉要凶残呢?可他们都一样成了李世民的手下败将,所以,李建成、李元吉的下场也注定和这些人一样!

为了安抚手下文武

(尉迟敬德画像)

《资治通鉴·唐纪七》写道:"人情谁不爱其死!今众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祸机垂发,而王犹晏然不以为忧,大王纵自轻,如宗庙社稷何!"

这段资料是尉迟敬德劝李世民的话,直接指出了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就是李世民为了安抚手下文武,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了。只因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犯了众怒,他们不仅谋害李世民,而且派人拉拢、行刺和诬陷尉迟敬德,更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借李渊的旨意赶出秦王府,更有李元吉要征讨突厥,居然撺掇李渊,要把李世民的秦王府人马全部调走。

(李世民影视形象)

这可就真真切切触犯到了李世民的底线,也触犯到了秦王府文臣武将的利益。毕竟这些人都一调走,李世民身边就没有人保护了,那么李建成和李元吉再想杀李世民也就简单了。而李世民若被害死,这些曾经追随李世民的部下也只有死路一条。如此关系到生死,李世民的这些手下怎能不着急呢?

文臣以长孙无忌为首,武将以尉迟敬德为首,都劝李世民想办法诛灭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李世民不答应,那么估计这些人也不会再保李世民了。毕竟再跟着这么一个主子,大家连保命都很难,又谈什么荣华富贵呢?而李世民此时也明白了,自己再不能下定决心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么自己这些手下人心就要散了,于是,李世民这也才发动玄武门之变。

为了迫使李渊让位

(李渊画像)

《资治通鉴·唐纪七》中写道:"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这些资料记载的正是,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让权之事,先是封李世民为太子监国,然后又自己让出皇位,让李世民登基为帝。此时的李渊已经认清朝廷大势,李建成一死,大唐朝廷上下都是李世民的人,于是李渊也只能放权。如果再继续霸占着皇位不放,那么很可能又会祸起萧墙,李渊还是很会审时度势的。

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最终的目的不也是夺得皇位吗?当初其父皇李渊曾经食言,更对李世民继承皇位之事首鼠两端,其实早就让李世民心中有怨气。而李世民会发动玄武门之变,也和李渊对待李世民不公有关。毕竟,在李世民心中,他为大唐出力最多,那么能继承皇位的也只有他李世民了!这似乎就是天经地义的吧!

总结

(玄武门之变画像)

玄武门之变,终究以李世民袭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迫使李渊让位,画上句号。不过,玄武门之变终究是一场震惊大唐朝野的宫闱惨剧,可见皇权之争是多么惨烈无情,即便是父子兄弟也能反目成仇。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大哥,他可曾会想到,会因皇位之争,就被自己的二弟杀死呢?

李元吉是李世民的四弟,他也可曾想过,因为帮助大哥争夺皇权,也死在自己二哥的手中呢?而如果不是生死之争,李世民又可曾想到,自己会亲手杀死自己的大哥和四弟呢?一切都仅因皇权,仅因皇帝的宝座。在想到以后能当大唐皇帝,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自然也都不会相让,毕竟以后成为大唐皇帝,君临天下,那是何等风光。

这也才有了争斗,有了玄武门之变。而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仅被杀,就是他们的子嗣也都受到株连,名为被李世民赐死,实则杀戮,斩草除根。好在李世民虽然发动玄武门之变,但还是清醒的,他没有对李建成的心腹魏征、王珪及其他太子府的旧臣妄加杀戮,毕竟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已经死了,这些太子府的旧臣也只能认命!

而且大唐毕竟刚刚立国,在北方还有强大突厥颉利可汗虎视中原,唐朝中枢已然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的血腥杀戮,却也再经不起其他内耗了,而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位,也成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或可告慰玄武门之变被他杀死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感谢阅读,再见!

参考资料:《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新唐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资治通鉴·唐纪七》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