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谏官制度入手,漫谈为何说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瓜子心 2020-08-08

引言

天子一人能掌管国家的朝政,但是天子也是凡人之躯,如果出现了私利之心,就很容易遭到百姓和臣子的弹劾。再加上特殊的世袭制度,并不能保证每一代君主都是治国之才,为了国家的兴衰不会被皇帝随意的言行而左右,才出现了谏官的职位。

《吕氏春秋》中曾写:“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这是在告诫天下的君主,作为天子不能够口出戏言,否则会失去人心。

为了维护皇室的权威,朝廷专门派人监督皇帝的言行,专门递交那些别人敢怒却不敢言的劝诫,谏官的主要职责就是纠正皇帝的错误言行,在一个国家中,如果谏官能够不怕死的规劝皇帝错误的行为和言行,那么这个国家肯定国力强大。

古代谏官官员

一.谏官制度的出现

古人认为国家能够设立专门的谏官,就是开启了一个国家兴盛的道路。中国的谏官制度已经传承多年,各朝各代都有设立类似的职位,虽然名称叫法不同,但是都是为了规谏皇帝的言行过错而设立。

谏官的设立最早是在周代,早在舜帝时就有类似的职位,被称为纳言,《尚书》中说:“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周文王时没有保氏的职位,担任保氏的就是周文王的庶子召公。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设立大谏一职,并且占据了齐国官制的主要地位。

谏官私下对皇帝进言

秦朝作为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很多官职都有发生变化,但是仍然保留了谏议大夫,其谏官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对后代的影响至深。值得一提的是,秦汉时期,谏并不只是谏议大夫的职责,其他加持了官衔的中央官员,都可以在皇帝身边进行谏议的作用。

宋代设立谏院,官职权力很大,能够朝夕耳目天子行事,对于各个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宋代的谏官制度很强大,但是同时也产生 了一些弊端。宋代初期的时候谏官的职务还是专门针对纠正皇帝的言行。后来谏院独立权力扩大,皇帝亲自挑选人才成为谏官,所以当时的谏官不仅可以纠正皇帝的过失,还可以兼领其他职务,对皇帝的规谏程度就被削弱了。

历代谏官制度的设立,能够看出各个朝代对谏官的设立都十分重视。其中以唐代的谏官机构最为完善,宋代的谏院发展最为鼎盛。虽然他们能够规谏皇帝的言行,但是对皇帝的影响还是有限,虽然不能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是一个很重要的谏察部门。

三贤唱和

二.谏官的进言能够得到赦免

谏官的主要职责就是指出皇帝的言行错误,但是在老虎头上拔毛,难道就不怕惹天子动怒吗?国家设立谏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谏官能够说出来,所以谏官是古代少有的言论自由者。“言之当者,朕有厚赏,言之不当,朕不加罪”哪怕谏官讲错了,只要是为了国家社稷好,也不用担心,天子对谏言不会追求论罪。

在唐朝白居易就是有名的谏官,他刚刚上任的时候刚好是四月,正在举行一场科举考试,在考场上皇甫在对策中言语激切,直击时政。另外两人。牛僧儒、李宗闵也在考场上大力诋毁朝廷中的宦官。当时的的考官不仅直接录取了三人,名次还排在前列。

此举激怒了宦官,李吉甫恶其直言,泣诉于上。双方都对这次考试的结果有所不满,于是皇帝命谏官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查清之后都觉得考官的举措食正确了。但是宦官不服,不肯罢休于是继续请罪于上,没想到皇帝听信了他们的哭诉,颠倒黑白,罢免了这次主考的考官。对复查此事的谏官也给与了处分,白居易也参与了这次的复查工作,但是时候为受到处罚的几个人辩护,却没有受到处分。

“臣伏以王涯、卢坦、韦贯之等皆公忠正直,内外咸知,所宜授以要权,致之近地。”用这些人“则必君子之道长”,退这些人,“则必小人之道行。”“臣职为学士,官是拾遗,日草诏书,月请谏纸;臣若默默,惜身不言,岂惟上辜负圣恩,实亦不负神道。所以密缄手疏,潜吐血诚;苟合天心,虽死无恨。”

谏官白居易

白居易在状书中表明了自己的谏官身份,谏官是言者无罪的,这份状书在皇帝看后都只能表示生气但是又无奈,但是他也只能无奈而已,却无法给他定罪。说明在当时谏官的进言不论对错,都是言者无罪的。

但是失去了这层身份就不能够这样直言不讳了,范仲淹在部担任谏官之后,就任礼部员外郎,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就曾经威胁他说,你已经不是谏官的职位了,你不可以再直言不讳的妄论朝政大事。但是范仲淹根本不怵,不顾自己的身份坚持向仁宗皇帝进言,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被皇帝批越职言事,官职被降罢知饶州。

这两个人的经历充分的说明了,身为谏官最大的职责就是直言不讳的说出皇帝的错误,皇帝不能够对谏言的臣子定罪。但是一旦失去了这层身份,就要小心谨慎,一旦在皇帝面前说错了话,轻则被贬官,重则可能牵连家人,有被杀头的危险。

三.挑选谏官的人才制度

如果皇帝诛杀了谏臣或者给他定了罪名,那这个皇帝就成为了昏君,虽然这项礼法制度已经成立上千年,但是敢于承担谏官这个职位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谏官大多是丞相和皇帝亲自提拔出来了,通常都是选用敢说真话还不怕杀头的年轻人,同时他们的官位都比较低。

谏官范仲淹

这么重要的职位,为什么要选用官阶比较低的人呢,谏官之所以要选用比较低的官位的人,就是因为他的官位低下,进言的时候才不会有什么顾虑。如果让一个官位很高的人来担当这个位置,他可能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唯唯诺诺,看到皇帝的脸色不对马上就不敢说了。那这个谏官的位置就形同虚设了。

同时谏官也要选择年轻的人担任,通常谏官是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大多是刚刚上任就要承担谏官的职责。因为谏官这个职位,最需要胆子大敢说的人,并且刚刚步入官场不深,满心的宏图大志,不懂得人情世故,敢怒敢言。所以要挑选年轻胆子大的新官来担任这一职位,在敢说上,没有谁比年轻人更合适了。

四.谏官的工作方式

朝廷每日都会召开例会,群臣上报奏折商谈国事。如果这个时候谏官在朝堂上,纠正皇帝的过错,那皇帝的面子往哪隔。古人当然知道要估计皇帝的颜面,不能够让皇帝面色难看。但是谏官的使命就是挑皇帝的错误和毛病,这种忠言通常都要偷偷摸摸的传递,这就是谏言不露的道理。

谏官如果有话要对皇帝说,需要呈报秘密奏折,不然就会像魏征一样,在朝廷上公然的指出太宗的错误,险些遭受杀害。

而秘密奏报,既不会影响到皇帝的威信,也能够让皇帝提前毁灭掉关于自己的罪恶历史。封建君主都知道自己会有一本史书,专门记录自己一生的功绩和是非,哪个君主想要自己的过错出现在后人的面前呢。所以谏官的话如果有道理,皇帝也会提前命记录史书的人对篇幅进行修改。

谏官魏征的雕像

在司马迁编著的《史记》中,就记载了一点点汉武帝的坏话,后来被大臣埋怨,汉武帝应该杀了司马迁,不然后世也不会知道关于他的诽谤流传千古。

谏官虽然在言行上无罪,但是皇帝作为天子,将谏官撤职再处置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身为一名谏官,最重要的就是具有职业操守,那就是宁愿说出来被处死,也不要默默无闻的苟且偷生。

不仅仅是因为国家需要这种逆风行走的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统治者来说这需要这种逆耳忠言来点醒自己。历史上无数忠臣都因为谏言而死,范仲淹也是因为谏言三次被贬官,就连他的好友曾经赠诗一首,希望他能够拴紧自己的舌头,闭上自己的嘴唇。但是范仲淹却以一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表达了自己的坚持。

谏太宗十思疏

结语

谏官制度在封建国家能够流传千百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由于政治上的需要,古代的帝王需要旁人客观的判断,大概就是旁观者清的道理。

皇帝一个人要治理一个国家,很难保证不会被一些谗言所迷惑,而谏官不仅仅是要发现并指出皇帝自身的过错。身上背负的,还有辅佐皇帝向正确的方向治理国家的职责,如果皇帝失去了监督他的人,可能会导致昏晕暴君。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谏官就是专门用来帮助君主拉住刹车,及时调转方向的人。

参考资料:《吕氏春秋》、《史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