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年战争”|为何说“法国成就拿破仑,黎塞留缔造法国”?

 瓜子心 2020-08-08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之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法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之一,尤其是在德意志分裂之后,法国在欧洲的发展更是少了一大阻碍。然而,优越的条件并不一定带来国家的强盛,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采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政策,如此才能使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

而在法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法国的领导人实际上走过不少的弯路。因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会发现尽管法国拥有着优越的条件,但法国并不一直都是欧洲的霸主,即便是在德意志长期分裂的时期,法国仍然难以在欧洲大陆称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法国内部错综复杂的社会与宗教情况,导致法国国内常常矛盾重重,难以集中力量进行发展。

因此,我们会发现,法国的强盛往往伴随着一个强势领导人的出现,强势的领导人往往可以统一国内力量,打击阻碍发展的势力,从而使得法国迅速走上发展的道路。这样的强势领导人,大名鼎鼎的拿破仑当然算一位,本文所要讲的黎塞留也要算一位。应当说,黎塞留是促进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法国成为欧陆强国的一位极其重要的功臣。

法兰西的缔造者:黎塞留

黎塞留新政前的法国

在具体讲述黎塞留以及他的新政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当时法国的社会以及经济状况有一个了解,因为只要了解了这一时期法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黎塞留改革的目的以及其必要性了。

黎塞留于1585年出生于巴黎,在1624-1642年期间担任法国的首相。这一时期的法国,商品经济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丝织业、印刷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马赛、波尔多、南特等新兴港口城市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

同时,法国的传统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个后果,那便是在社会上出现了全新的阶层——资产阶级阶层以及市民阶层。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富裕之后,便希望在政治上发声,以此来进一步地保卫和发展属于资产阶级的利益,而这就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与传统的封建贵族产生了冲突。

黎塞出生地:巴黎

法国的封建贵族在14、15世纪的法国势力庞大,他们不仅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产生冲突,甚至与国王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而这种状况则是由法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的。在法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国王作为权力最大的封建主将自己的领地层层分封给其下属的贵族,这些贵族因而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与势力范围,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之内是最高的存在,而国王对于这些贵族则没有直接的管辖权,这就造成了一种情况——“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也就是说贵族所辖领地的骑士以及农民并不听从法国国王的命令,而是直接听从所属贵族的命令。

这种情况自然造成了封建主势力的坐大和国王权力的衰微,但是,王权总是有着扩大与集中的趋势的,因此,法国历代国王扩大与集中王权的尝试自然就与封建主的利益产生激烈的冲突,正如《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市民与资本主义的产生》一书中所说的:“王权和附庸之间进行着不断的斗争,凶野的叫喊声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淹没了一切……”。

法兰西时期的贵族们

而资产阶级之所以与封建贵族产生冲突,则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安定的生产环境、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庞大的市场,而封建贵族所辖的土地则恰好把大量的劳动力束缚在了土地上,强迫这些劳动力为封建贵族服务,这自然就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冲突。不仅如此,封建贵族还在一些地方公开设卡收税,甚至抢劫商人钱财,这些对于资产阶级利益都是极大的损害,双方自然是针锋相对。

如此一来,新兴资产阶级便与国王有了同一个敌人——封建贵族,这就为黎塞留实行的新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黎塞留既可以得到国王的支持,也可以得到大量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当然,双方的目的并不相同,国王希望的是加强王权,他希望以资产阶级为武器来对付封建贵族,而新兴资产阶级则希望通过国王来打击封建贵族,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黎塞留的新政措施,则正可以归结为这两方面的内容:加强王权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7-18世纪的法国地图

黎塞留新政的措施

在黎塞留新政之前,资产阶级与旧封建贵族之间、国王与旧封建贵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但离分出胜负却还有不小距离。马克思对于这一时期法国的社会状况有着十分准确的评价:“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在这种情况下,黎塞留出现了。

黎塞留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学习过神学和军事,1616年的时候由吕宋主教被升任为国务大臣,1624-1642年期间担任法国首相。他之所以开展新政,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王权和提高法国的国家地位,联合资产阶级只是一种手段,正如黎塞留自己所说的:“我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第二个目的是王国荣耀”。为达到这一目的,他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在政治上,他开始重用“穿袍贵族”,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对于贵族的惩治力量,对旧贵族施以严厉的打击。所谓“穿袍贵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金钱获得贵族身份的贵族,这些人一般是拥有雄厚资产的资产阶级,他们通过诸如贩卖公债、借款给政府、购买破产贵族的财产及爵位等方式获得国王的封赐和贵族身份,并进而获得一系列的特权。

油画中的“穿袍贵族”

这些“穿袍贵族”与传统的旧贵族不同,他们并没有深刻的传统封建贵族的观念,他们实际上就是有着贵族身份的新兴资产阶级。黎塞留重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实际上就是就对旧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打击。除此之外,黎塞留为了加强王权和中央集权,设立了由首相直接进行领导的各部大臣,间接地架空了由封建贵族把持的“国务会议”,将权力完全集中到中央以及首相手中,国家的行政事务不再通过贵族的“国务会议”来决断,而是由首相本人进行决断。

其次,在经济上,黎塞留通过发放补助金、减免赋税、实行关税保护以及授予资产阶级特权等一系列的措施,推动和鼓励资本主义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同时,为了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同时打击封建贵族,黎塞留甚至还重新开启了用金钱购买贵族头衔的政策,使得大批的资产阶级在他的治下获得了贵族头衔,这对于旧贵族同样是一次极大的削弱。除此之外,黎塞留还通过剥夺教会财产、加重对于农民的税负压力等方法,为国家聚敛财富。

法国资本主义下的蓬勃发展场景

最后,在对外关系上,黎塞留则通过参参加著名的“三十年战争”,推翻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霸权,树立起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三十年战争”完全体现了黎塞留作为强势领导人的风采,他也因为“三十年战争”被誉为“西方外交学之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黎塞留在“三十年战争”中完全跑开了中世纪欧洲对于宗教的成见,完全将法国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他不惜采取一切外交手段来达到目的。

为了遏制德意志的统一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发展,黎塞留本人作为天主教的红衣主教不惜与欧洲的新教国家联合对德意志天主教诸侯以及哈布斯堡王朝作战。在黎塞留看来,宗教的同一已不重要,争取法国的国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而黎塞留也确实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外交与军事手段,击败了哈布斯堡王朝,使得法国取代哈布斯堡王朝成为了欧陆的霸主。而“三十年战争”,实际上也成为了检验黎塞留新政效果的最好试金石。

1618-1648年,法国“三十年战争”

结语

黎塞留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实际上并不逊于拿破仑。黎塞留虽然没有如拿破仑一样横扫四方,但他同样通过参加“三十年战争”,使法国登上了欧陆霸主的地位。除了军事上的成就之外,他在政治以及经济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样如拿破仑一样,极大地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对于法国日后的发展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黎塞留的新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看到了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资本主义发展以及王权集中的趋势,并且不遗余力地推动这种趋势的发展。作为天主教的红衣主教,他也并没有保护教会的利益,而是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这种做法实际上为日后的政治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同时从黎塞留身上可以看到,一位领导人应当看到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需要有足够的决心及手段采取措施,推动国家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如此一来,国家才有可能取得迅速的发展。

参考资料:《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市民与资本主义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