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一战成就战神”,白起指挥下的长平之战到底是何等战役?

 瓜子心 2020-08-08

引言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晋城高平市,发生了战国有史以来的最大战役:长平之战,这是秦和赵的决战,当时秦国已经成为不败神话,而赵国则是损失惨重,赵国的君主赵王用赵括代替了廉颇来进行最后的决斗,赵括呢把廉颇的军队格局尽数变化,更换将帅更是频繁,而秦国则是暗暗把白起用为主帅,白起诱敌深入,分割包围,最终获得最终的胜利,赵国元气大伤,再无攻打之力,这场战斗,成为了白起的封神之战,而也是慢慢推动了六国的灭亡,秦一统的天下仅仅是时间问题了。

这场巅峰之战是如何产生和进行的呢,这一场大战,双方人数将近百万,秦国的所有能够战斗的男性几乎全部参与了战斗,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规模最大的战役,秦统一六国的最后一块绊脚石被解除,而那六国最后的希望也将破灭,当时在北方里的国度里,赵国可谓是最强的,而这一战,赵国再也没有站起来,这也是白起的封神之战,而失败的一方赵括则是有了纸上谈兵的败名,四十玩的赵军在他手上尽部坑杀,而这一战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一战的的开始与结束几乎用了十几年,而开始就来源于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陶邑。

长平古战场遗址

曾经的乐毅打败了齐,而齐国吞了的土地却有秦国占领了,而这个地方就是秦拿到的陶邑此地经济富饶,成为秦国国外的经济地区,而也是当时秦国国舅的地盘。故《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范蠡曾三次迁徙,第三次就来到了陶邑,从他的经商思维来看,陶邑这个地方是自古以来商业发达的地方。

一、不起眼的小地方,一度改变了秦的战略

陶邑是当时水路交通要道,在水路能经商,也能运量,而且是两条水路的交通要道,荷水和济水,荷水能能南到彭城,北到山东半岛,而济水更是贯穿了东西,所有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名声很大,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成为了著名的商业都会,秦国拿到这个地方可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是因为他有更大的攻击目标,魏国,从下图可以看出秦国和陶邑之间还隔着韩魏两国。

魏右边白色区为陶邑

从上面的图来看,为什么要有攻击魏国的目标呢,原因有两种,第一种,为了打通陶邑与秦本土之间的战略要道,而魏国一直夹杂其中,陶邑就成为秦国的境外富饶之地,管理不易,成为了飞地,什么叫做飞地,就是不在本土的地盘,在战国时候攻伐频繁,而飞地大约都是小城池都是被丢的小城池,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韩国基本都臣服了秦,伊阙之战后的秦国基本成了秦国的傀儡政权。

在刚开始,韩和魏都是目标,在三晋分之后,韩国占领的地方都是战略通道,魏国和秦国,如果想要进入华北平原,都得从韩国控制得地盘出入,韩国一直徘徊周旋在秦魏两者之间,简直坚持到最后,但被白起打趴以后,秦国对他来说就是地狱,秦无论说什么,韩国都会照做。

陶邑的周边国家

在公元前276年,秦国魏冉开始攻打魏国,占了不少城池,而直逼魏首都,魏国深知春晚唇亡齿寒的道理,派兵求援韩国韩国也不想完全成为傀儡,于是增兵魏国,魏国士气大振收回了几座城池,但秦国不愿意了,又打了回去,魏国不得让出城市来求和,魏国始终觉得韩国是秦国的同盟,于是拉起赵国准备攻打韩,韩国根本打不过两个国家,于是求救秦,秦在一开始并不同意,但当韩说道陶邑的时候,秦不得的不出兵,白起起兵。

根据《孙子兵法》记载:轻装前进,日夜不休,到战场后,体力不支,敌人以逸待劳,大败。

这段话说的是军队急行,物资根本不要,军队会脆弱,而白起起兵却急行了八天八夜,五百公里的距离,他是怎么做到的。当时魏国与赵国的联军与韩国战于华阳,而华阳与秦国的咸阳大约是五百公里,白起觉得,如果魏国和赵国对自己的行军速度不了解的话自己就可以瞬发制人,于是急行军奔走八天到了华阳城下,白起立刻发起进攻,魏大败,又攻赵,赵亦大败,退入黄河,而魏军是发起者,白起当然不放过,直逼大梁,魏再也无力攻占,于是向秦求和,这时候的秦已经直到燕赵已经联合起来就魏国,于是赶紧答应魏国请求,于是魏国再也没有任何对秦想法,与韩国一样。成为了秦国的附属。

韩国控制的要道

二、魏国的失败,露出了中原的财富,秦的战略转移

当魏国失败以后,中原地区对秦国也就打开了,中原的物资让秦国馋红了眼,秦开始对华北平原进行了战略部署,魏冉认为山西高原远远不如华北平原,于是他想把白起在晋北打下的城池也就是赵国的城池去交换赵国和魏国在河北平原的土地。这种交换土地可谓是头一次,攻下的城池也是战略要地,拿这战略要地去换那与秦国不接壤的地方,真是匪夷所思,秦既然敢做也就意味着十足的把握,军事能力的强大,中原的诱惑对他们太大了,而且这还是魏冉的私心,想要在陶邑以外扩展自己的势力,但无论是他的私心,还是秦国的战略失误,这个决定并不好,因为不接壤的土地管理困难,韩魏仅仅是武力下的诚服,反咬一口的能力已经会有,如果成功,魏冉势力就会扩张很有可能会分裂秦国。

但这次并没有得秦国所愿,赵国反悔让秦国大怒,赵国拿捏了时间,在秦国交了土地撤兵之后,而自己却没有交换,秦国受到如此大辱,岂会甘心。秦国大将胡阳率领大军进攻赵国,这一战为后面的长平埋下伏笔。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军发兵万人,占据山上最高点,秦军攻打,赵军俯击秦军,秦军大败,四散而逃。

太原与华北连线

秦军穿过上党地区,直插入赵国的腹地:阏与,这个地方离赵国的首都仅仅又百里,秦军想要切断赵国山西高原与华北得连接,上图就可以看出,占领以后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赵国进行攻击,所以赵国对此地也是不允许失掉得,但是秦国已经插入此地,赵国如何拯救,这时候赵国有位大臣名叫赵奢,他认为狭路相逢勇者胜,赵惠文王知道后就命他带兵,赵奢率军到邯郸三十里后就不再行军,不行军在搞什么呢?

工程,在大营内修建防御工程,这种迹象不是攻打秦军得意思,更像是就地打要塞防御,这时候秦军也在提防赵国的军队,而赵国迟迟不来惹得秦十分恼火,于是派出间谍前去侦察,当间谍搜查完回去报告之后,赵奢立马召集军队急行,仅仅两日就到了离阏与不足百里的底地方,赶紧修建营寨,这时候秦军忽然醒悟,刚开始以为赵奢是守首都,没想到赵奢集中兵力开始奔向阏与,这时候秦军开始强行夹击赵奢。

秦军进攻路线

赵奢听从属下建议,立刻奔向北山,拿下北山,秦军急行而来,体力不支,更不说上山打赵了,这时候赵军伏击秦军,秦军大乱,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战,赵军可是打破了不败神话的秦,秦收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败仗,赵国在这一战,屹立群雄。但秦军可不是一场败仗就放弃了自己的目标。

三、一个人的到来,最终决定了最后的巅峰之战

赵奢班师回朝被国君封侯,正当赵国开始普天同庆的时候,一个魏国人的到来,让秦国重新活了起来,这个人在商鞅,张仪之后重新成为秦国的顶梁柱,这个人叫做范雎,当他见到秦昭王的时候,对他说:世人只知宣太后和魏冉,谁人知您呢?

秦昭王一听就知道此人必有高见,这时候秦昭王开始重用范雎,在朝廷内,范雎开始为秦昭王收拢权力,而且开始了新的战略:远交近攻,意思是对近的邻国使用武力交涉而远处的则是友好交往,为什么呢,因为远的国家即使打残之后也不是自己的,路途遥远,而近处的国家又蠢蠢欲动,将吸取教训,把魏冉的攻打中原的思路开始矫正,而范雎把目标看上了三晋的韩与魏,当宣太后芈月逝世以后,魏冉也回到自己的陶邑开始自己养老般的生活,魏冉的一生也是为秦国尽心尽力,将国力提高了一个台阶,还把白起提拔了出来,白起在秦国的各个重大战役上可谓是大杀四方,为扫平六国平了障碍。

白起影视剧形象

韩魏两国本身离秦很近,外交政策的改变更是哭了这两个国家,秦国对连个国家开始不断地攻打,但慢慢吃掉韩国的时候,韩国的将官决定在上党高地上决一死战,韩国把仅有的版图交给了赵,赵国一看是上党高地,肯定要这块地盘,而秦也是要这块,韩可谓是祸水东引,秦赵两个又对立上了。

根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野王降秦,上党道,绝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

战争一触即发,秦国一直没有动静,其实他在慢慢的磨刀,秦国在想,和氏璧让秦王下不了台,赵国又戏耍秦,又让赵奢杀了十万大军,上党又让赵国拿了/公园260年,秦国倾国之兵攻打赵,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将帅确实一个从未听过的王龄。那白起呢?秦国如此大规模,若是没有把握为何换人,上文讲到,白起是魏冉提拔的,魏冉倒台,秦昭王肯定不想让白起再获得影响力,因为他已经功高盖主了,而这个王龄呢则是下一届的领导班子,能任主帅,实力也是不凡,赵国的面对则是老将廉颇,但却用了赵奢之子赵括,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廉颇擅长的都是骑射,几乎都是在草原上的,而这次战斗则是山种步兵战,廉颇远远不如赵括,说到赵括,大家以为他是纸上谈兵,但他也是很有本事的,再赵奢行动的时候,赵括在后面不断地参谋,当时人们对赵括的评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脑子灵光,绝境反击,而十年前的赵奢一战成名,赵括也受到了光,但开始的时候,赵王还是人用了廉颇,他认为廉颇的经验丰富和十分谨慎,廉颇占领上党之地后,迅速布置防线,三层防线层层设防。

纸上谈兵史料图样

第一道防线仅仅守了三个月,廉颇没想到这么快也没想到秦国战斗力这么强,于是进行了守城,只守不出,秦军也是远途作战,而长平又是赵国本土,供给远远强于秦,廉颇也是看中了这一点,王龄十分头痛,攻打不下,物资消耗巨大,长时间肯定不能赢,于是他开始想办法,此时的廉颇在战争后期也开始乏力,数十万的军队和车马长时间守城,物资消耗也是十分巨大,而赵国也不是产粮大国,双方对峙不下,但总要想办法打破这个局势。

赵王什么态度,是议和,双方退兵修养,当赵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后,秦的办法发挥了作用,离间计,对使者说廉颇投降的流言,赵王的朝廷内流言纷纷,看廉颇长时间不打便议论纷纷,而廉颇长时间耗下去也是完全不现实的。于是赵王也觉得不妥,换了将领,赵括,当赵括为将的时候,两个人提出了意见,他母亲和蔺相如,蔺相如认为赵括没有临阵变化的能力,只是信书中,而赵括的娘则传达了赵奢的话:用兵打仗是十分严肃的事情,而赵括仅仅口头说的如此容易,必定不能为将。但赵王认为这是推辞,还是命令赵括为将。

秦进攻路线

而秦王也是换了主帅,白起登场,白起依旧是白起,他认为新人必定骄傲,于是送了一波人头,赵括得甜之后,把消息传到朝堂,赵王更加大喜,于是命令赵括全军出击,而交战之后,秦军死伤惨重,这就更加欣喜,以为胜利在望,而白起却慢慢埋伏起来,他在做最后的等待,口袋包围,白起兵力并不多,口袋包围十分危险,但白起仍然尝试,当赵括认为胜利的时候就把信息穿朝堂上,但发现根本出不去了,完全被包围了,但秦军根本吃不了,于是白起让秦昭王一路增援,把河东河西内得男人全部提官,迅速开往长平,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支援,最终四十多天后,赵括兵败,但赵括对军队掌握能力是十分强的,赵军没有发声内斗,没有投降人,而军队都是有序得,但最后还是失败的。

评价

知行合一是我们始终要做到的,我们看赵括,他处理每一个事情都很仔细,但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冲昏了头脑,赵括一死,四十万人的赵国军队如何处置,白起依旧是坑杀,坑杀是迫不得已,放回去是根本不可能,如果接受投降呢,这四十万人一旦动乱,秦国就会出现内乱,更是十分危险,四十万相当于秦国二十分之一的人口,没人敢吸收。

廉颇影视剧形象

同时白起得功高盖主,让秦昭王一怒之下放逐,而战神白起的最后得生涯则是自刎,白起死后,秦昭王六年后病逝,这一朝终究没统一六国,而下一个人嬴政却开创了第一个朝代。你会震撼战争会带来多少人的死亡,你会发现一代名将的大起大落,你会发现什么叫做一战成名万古枯,战国时代的乱战,是无法想象的惨烈与混乱。

一场战争中的白起,廉颇,赵括,他们之间的谋略,给后人带来的是丰富的经验,长平之战在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总需要有人来背锅,总需要有人来享受胜利的果实,历史是胜利者改写的,历史也是失败者得失败之作,假如赵括赢了,呢么还会有秦始皇来打赵,这是历史的最终趋势,相比来看,春秋战国乱悠悠是合理的,因为需要一人,需要一个国家拥有先进得眼光来看待世界。

战国的战斗根本不需要讲是否是正义,秦国就是典型,而就成就了强秦得威名,也为后来的暴秦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秦,是恶秦,坑杀四十万,战国之后得天下,出现了反思,过度的杀戮有违人性。真正的历史也许随着焚书坑怒得一场大火成为了灰烬,我们从仅存的史料里寻找,长平是否是秦国得渲染之作,用来恐吓,还是真实的,都无关重要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这是历史的选择,而嬴政正是那出面的人。

参考文献

《史记 货殖列传》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孙子兵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