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饰文化:窄袖窄襦到女扮男装,聊一聊唐朝女性服装的演变

 瓜子心 2020-08-08

前言

唐朝是一个杂糅的朝代,故使其经济繁荣,百姓生活殷实,在我国诸多朝代中也属于为数不多的,尤其在服装方面。同时由于唐朝历史特殊的缘故,很多服装都是由胡人或是其他彝族引进到唐朝。作为这个结果,唐朝的服装在种类、款式、特色等方面才能在历史的服装舞台上大放光芒。

而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一说唐朝女装的款式都都有哪些,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时期都有哪种女装引领时尚。为何要说女装呢?其实服装是一个统称的概念,而服装主要的载体客户为女性客户,这些是由女装的消费能力和市场调节决定的,这一点和现在代的服装特点如出一辙,这就是为何我们很少看见服装展等场合展现出来的是男性的服装。

唐朝和胡人有直接的关系,而唐朝的整体服饰的发展及其演变都是根据胡人的衣服(简称:胡服),同时再结合市场女性的消费等统一演变的。话不多说,我们以唐朝女性的服装作为论述的要点,来深度介绍唐朝服装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唐朝部分服饰呈现

袅娜腰肢淡薄妆,六朝宫样窄衣裳

外出旅游,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景点有三五成群的少男或是少女,大多数为少女,她们手持蒲扇,披着长发,出现在游人的视野中。而所谓的汉服,其实更多的为唐朝时期的服装,而在初唐阶段,裙子成为了男人和女人每天的主要服装,而且初唐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裙子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窄袖窄襦、长裙、胡服和女扮男装,现在我们就对这两种款式做出具体介绍。

唐朝之前的女子,均穿宽大的衣服,袖子的下底可以直接垂到膝盖的位置。在南北朝时期,由于西域窄袖的服装传入中原,给当时的服装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而且窄袖在布料上比长袖节省了布料,价格上比长袖的销量更加好。文人韩惺在《美人》一诗中写到:“袅娜腰肢淡薄妆,六朝宫样窄衣裳。”可见,当时的窄袖瞬间成为了一种趋势,直接取缔了长袖“繁文缛节”的服饰类型。

窄袖窄襦

作为这个结果,隋唐的女子开始流行穿着衫襦,大多是窄袖衫襦,分对襟和右衽交领两种。窄袖长至腕,衣衫窄短到腰部。起初,这种西域的服装只流行于宫廷和贵族女子中,后来服饰的商家们看到了背后的暴利等开始大规模宣传,故窄袖衫襦开始不分官庶,竞相仿效,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服式,在唐中期达到了高峰。中唐之后,窄袖服式就不再时髦,代之而起的是宽袖衣衫。到晚唐,民间已有宽达“四尺”的大袖宽衫。

这种情况到唐时更为明显。在隋代、初唐的绘画、雕塑作品中,常可见女子上身穿着窄袖衫,长度仅到腰脐部,下身穿着长裙,腰部系长带,肩披中帛;脚穿高头鞋履。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对窄袖衣衫特意写了一首诗,如:“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都说文人的眼睛里都是美景,在唐代诗人们的诗词中,我们不仅看出窄袖衫襦在女性身上展示的美,而且还可以看到窄袖衫襦成为了主宰了唐朝的服饰。

身穿窄袖窄襦的女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在大街上,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很多的女孩子穿着裙子,而且裙子的款式、颜色等更加的有创意等等,整个人看起来不仅年轻,而且艳丽,称为街头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追溯裙子的历史,唐朝的裙子是我们不得不研究和重点说明的。

唐朝的裙子基本沿袭南北朝的风格,只是在尺寸上,唐朝的裙子长度更加的长,尤其是贵族或是后宫里面的妃嫔等,她们的裙子一般都托在地方很长很长,以彰显自己的手中的权贵等等。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在《采莲曲》中把罗裙比作水中的荷叶,即: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女子服饰

由于唐朝的裙子特别长,最长可以到达女性胸部的上处,然后用大带系结、拉长,加强腰带上邵勺比例关系,上短下长。而在影视剧中,看到唐朝的女性把大半个胸部都袒露出来,这个并不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凭空捏造的,而是唐朝的裙子用纱罗等轻薄作为材质,故在女性的某些部位呈半透明状,如果不刻意遮挡,很容易从外面看到。作为这个结果,唐朝的女性对后来的朝代等表现出来一种大胆、开放、包容的特征,这些特征和唐朝引入胡人,胡人舞蹈有艳丽的特征是分不开的。同时唐朝的裙子主打两种裙式,即花笼裙和百鸟裙。

花笼裙有几大特点,即为:轻薄、细软、薄明,而且属于丝织品中的“单丝罗”。早期这种服饰主要用在权贵们喝酒时伴舞的舞女身上,有种迷迷糊糊的朦胧美,后期这种开始盛行在大庭广众之下,而且出现了上饰织文或绣文的花裙,罩在其它裙之外。

《旧唐书-五行志》记载“镂金为花鸟,细如丝发, 鸟子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今见之。”

花笼裙

该处记载为唐中宗时,安乐公主曾要求制“单丝碧罗第裙”, 丝线的材料为金线绣,条纹或是花纹为各种鸟类,称之为“百花争艳”。由于这种裙式主要的消费对象为皇室宗亲或是诸侯大臣们的亲属,故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炫富的局面,直接在裙子的装饰着金、银线绣花。而另一种为百鸟裙,即用众多鸟类的羽毛丝、罗捻线织成的裙子。

《旧唐书·五行志》记载:“有尚方织成毛裙,合百鸟毛,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裙中。”

继安乐公主设计出百鸟裙后,文武百官家、百姓家都来纷纷仿效。然而由于这一类裙式材质珍贵新奇、费工、费料,故在一定的程度上没有花笼裙普及,据记载最低的消费对象处于当时的社会中上层的妇女中间。

百鸟裙

移舟木兰掉,行洒石榴花

石榴裙,是我们男性最为了解的,有很多相关的话语都是有关石榴裙的,而从文献史料来看,石榴裙属于一种鲜艳的红裙,流行在中青年妇女中。而且在唐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写过有关石榴裙的诗篇,如李白:“移舟木兰掉,行洒石榴花。”

黄裙:一种裙子能带着花香味,你能想象这是一种什么裙子吗?据说杨贵妃就是因为身穿黄裙,才在众多妃子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这种裙由郁金香草染成,色泽鲜艳如花,且不怕日晒,不退色,发出芬芳的气气味。黄裙虽然有优势,但是当花笼裙出现后,还是被轻薄透明的面料给压下去啦。

说起唐朝的服装,女着男装就不得不说啦,可以这样说女性如果想在男性或是家中表现出女性的美,会自然而然的身穿花笼裙,而外出时为了方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等,都会穿女扮男装的服装走在繁华的长安街上。我们如何识别一个女人,是否女扮男装呢?女伴扮装的女人,一般着装有下面这些特点,头戴软脚幞头,身穿圆领或折领、窄袖、腰系革带,脚着黑皮靴。

女着男装

胡服是唐朝的外来服装,不是由隋朝演变而来,属于舶来品。据说,唐朝生活了很多的胡人,安禄山就是胡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衣服因为按照胡人的风格和习俗打造的,唐朝属于一种外来服饰的入侵,带着好奇,一时间大受欢迎。这种服装样式为:头戴缀满宝饰和簪钗的桃形多凤 冠,身旁折领窄袖长袍,袖口与领边均有绣金的纹饰,足有软线靴。

背子在唐朝属于基本的服装,没有性别的限制,不分场合,而且服装形式、款式简单,为对襟、宽大的领口,显胸、短袖或无袖、有时为“贯 头”式,有的为胸前系结。背子自身的特点无袖状,穿着清爽,穿时方便,故一时间唐朝的后宫内宫女们都开始穿背子,结果背子成为宫中的礼服。后来贵族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背子的面料、服色、装饰做了大量的改进。

背子

帔帛可谓是不过时的服装,纵观整个历史,帔帛在隋、唐、宋都很流行,像像围巾,呈细长或宽长状围在颈间的称为帔帛。

据《事物纪原》中记载:“开元中令三妃以下通服之”。

史料可见,帔帛在皇宫及其权贵间的流行,同时披帛的围方法很多,最为简单的是直接披在肩背上,两边垂在肩膀上,如果现在的坎肩一般;复杂的也有,如较宽的披帛象披巾一样,平展披在后背肩处,在胸前打结。假如走在唐朝的街头 ,我们看到女子披着披帛,一般属于未婚的女子;出嫁的女子一般都直接改用披子,两者的材料等几乎没有丝毫的区别。

帔帛

总结

上述我们介绍了多种唐朝女性的服饰,有的服饰在南北朝与隋朝直接承袭下来或略加修饰,有的直接是外来民族引进的,可以说唐朝能在经济、文化、服饰等各个方面有如此卓越的成就,其主要原因为引进外来的文化,并在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让更好的为唐朝服务。

单从唐朝女性服装来看,女性服装的改进和推广,主要是唐朝对女性思想的解放和对女性的重视,不然作为封建社会是不能达到如此程度,这就是为何说唐朝的女性特别的开放,这种开放的背后是唐朝文化对女性的一种包容,一种追求美的外在表现形式。现在我们的服装,不仅和古代历史服装演变有关系,也是科技的发展,网络的通达有关系。

参考文献:

《事物纪原》

《旧唐书·五行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