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妆术|“粉白黛黑,施芳泽只”,为何说淡妆浓抹总相宜是门绝活

 瓜子心 2020-08-08

引言

我国先秦至清末有着不同历史时期女性面部化妆的特点,古代女性化妆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与演变。然而历史的车轮现在已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文明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形象,女性似乎比男性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打扮。当今女性对美的追求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只要加以注意,您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已被各种大众媒体覆盖,例如美容广告,美容书籍和美容食谱。面对流行的整容,在研究这种社会现象的同时,许多人萌发了探索古代人的妆容的兴趣。

通过总结古代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女性的妆容特征,进行古代与近代的比较,可以从女性的角度看待不同时代审美特征的全貌。古代居民的妆容呈现出多种特征,主要体现在妆容技巧,化妆品和化妆工具上,在修饰眉毛,面部妆容,面部图案和面部装饰方面可以找到。古代的化妆习惯一方面受到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一方面保持了该地区的特殊风格。

古代女子涂唇妆

一、先秦时期女子的化妆造型特点

早在先秦时代,妇女的化妆就简单而神秘。除了实用之外,人们的妆容还渗透到原始图腾崇拜的痕迹中,充分体现了人类精神文化的丰富性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女性的面部妆容从简单实用变为日益丰富华丽。受魏晋,南北朝浪漫,自由,轻松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女性美的概念从简单变为华丽,从自然变为雕刻风格为主,女人的面部装扮是独一无二的。

胭脂涂在脸颊上可以说是古代和现代女性化妆的基本方式。在先秦时代,女性已经使用粉末来装饰自己的脸。他们在脸上涂上白色粉末,使皮肤白皙柔软,表达着青春的美丽,因此在当时被称为白妆。那时,那个女人开始使用胭脂,并且有画眉毛和嘴唇的趋势。中国古代十分重视眉毛,并认为眉毛是人类生活的外在象征。

古代女子照镜子

《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魂乎归来! 以娱昔只。"

女性绘制眉毛的方法是先去除原始的眉毛,然后使用涂料在原始的眉毛上绘制所需的眉毛形状。此时,画眉的材料主要是黛。至于眉型,通常是长眉毛,但也有形状像蚕蛾的蛾眉。在古代妇女的脸部装饰中,也有喜好小嘴唇的风俗,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也非常尊重和关注女性嘴唇的美丽。所谓的唇点是在嘴唇上涂类似于今天女性使用的唇膏。总之,先秦时代的原始和神秘,除了人们的妆容除实用外,还渗透了原始巫术图腾崇拜的痕迹,充分展示了人类精神文化的丰富性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的女子彩妆

根据古籍《事物起源》中的记录,在秦始皇帝时代,宫殿中的所有妇女都穿着红色的妆容和绿色的眉毛。在汉代,妇女也喜欢涂粉,但与前几代女子不同,她们在双额头上涂了朱粉。此时,会有一定的固体铅粉。当时,这些用品在女性的妆容中很受欢迎。这样的眉毛细长弯曲,眉毛尖朝下,好像在皱眉一样。哭泣的妆容就是在眼底涂上白色粉末,就像刚刚哭过一样,使之更加动人。汉代鹅口的样式继承了先秦国家的习俗,魏晋,隋唐时期的样式,是中国妇女鹅口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汉代流行的眉型主要是长眉。在汉武帝的宫殿中,女人的眉毛上画着八字形的眉毛。这实际上是长眉毛的一种形式。与先秦时期相比,从简单实用到日益丰富的秦汉时期,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个人化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汉代女子

受魏晋,南北朝浪漫,自由,轻松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女性美的概念从简单变为华丽,从自然变为雕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面部化妆很独特。这时,流行的"桃花妆","飞霞妆"等,最典型的脸妆属于浅黄妆,所谓浅黄妆就是额头上染黄的妆容。据说,南北朝女性流行的浅黄妆容是受到佛像的启发,此时,女性的眉毛基本上继承了汉代的时尚,至今仍然主要是画长的眉毛,由武帝创造的眉妆,这种眉毛一直延续到齐梁时期。就唇饰而言,没有特殊的风格。在魏晋时期,小巧精致通常是美丽的。如果您不是天生的小巧,则需要使用化妆品来达到此目的,即在涂抹粉末和油脂时,嘴唇必须一起变白,可以使用唇脂,造型可与日本艺术妆容媲美。

在南北朝和唐代,没有清楚的记录适用于额头的黄色粉末。北部契丹贵族妇女使用的黄色粉末在冬季涂有枯萎的东西,比如艾蒿和淡黄色的花朵,直到春天才被洗掉。契丹人位于莫贝,那里天气十分寒冷多风。涂抹这种粉末可以抵抗冷风和沙子的入侵。春季洗后,皮肤会显得白皙柔软。宫殿中的女人觉得这种妆容很漂亮,仅用黄色的妆容和金色的漆完成,就成为宫廷中最受欢迎的妆容。因此,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黄色化妆可能纯粹是一种装饰,但辽代契丹妇女的黄色粉染的脸颊主要是皮肤护理。金黄色的珍贵色彩用于女性化妆,可用于皮肤护理,并适合外表的庄严之美。由此,在特殊条件下制作妆容。

丰富多样的粉盒

隋朝的妇女穿得更简单,没有魏晋南北朝的风格更多样化,也没有唐朝那么丰富多彩。直到隋炀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提倡奢侈,随着整个社会氛围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奢华和大胆的唐代时尚,女性化妆总体上趋于丰富和开放。在唐代,使用胭脂作为红色化妆品的女性盛行。除了红色的化妆,还有其他的化妆技巧,例如花耳环,唇妆和眉毛。

花在额头和眉毛之间被切成各种图案的鸟,昆虫,花朵,叶子等,并附着在额头上。斜红色是新月形,画在脸颊的太阳穴上,像是伤口,也被称为花,它们通常被称为酒窝。面部酒窝是在女性脸颊上构成的酒窝,在丹青,朱砂等上发现了各种图像,月球形或金钱状。有些则用金箔和玉石切割而成,这种彩妆在唐末五代中比较流行。

女子点唇

唐初的妇女有很好的红唇,并且有各种各样的点唇造型,包括石榴,大红唇,小红唇,嫩五香,万金红,檀心,露珠,天宫桥,罗尔音,双汤梅,花奴外观等。总之,娇小是最好的,最美丽的是樱桃嘴。隋唐时期,女性的眉毛饰品样式很多。长眉在隋朝很流行,浓眉在唐初仍然很流行。从唐代中期开始,使用时髦的短而宽的眉毛。在元和时期及以后,开放八字公妹很受欢迎。在五朝的后期,也强调了飞蛾眉毛,浓密的眉毛和上翘的眼睛。简而言之,在整个历史上,隋唐时期的女性化妆艺术可谓是中国化妆史上最浓烈的色彩,也是中国女性最重视化妆的时期。

女子红唇妆

三、宋代以后女子化妆技术模式的转变

在宋代,保湿粉仍被用作面部化妆的基本元素,红色妆容仍然是宋代女性化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宋代,上流社会的妇女也继承了上一代的遗产,在前额和两颊之间放上了用金箔或彩色纸剪成的花朵。同时,隋,唐,五朝以来在眼底的绘画图案的化妆方法也得以保留,但不是很普遍,只在局部地区流行。在继承唐五代传统的基础上,宋代妇女的眉毛逐渐变得更加美丽。同样在宋代,妇女开始选择戴耳环。许多考古数据和大量出土的实际耳环可以证明戴耳环的女性盛行。简而言之,在科学的影响下,无论男女,整体形象追求的是清新,自然,朴素和优雅,没有华丽的装饰。

在辽,金,元时期,不同的族群执政。由于人们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的衣着也相互影响。在面部化妆方面,辽代妇女提倡在脸上涂金粉,据说冬天的月亮的脸上满是枯萎的东西,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被冲走。金朝的女性习惯于在自己的心中做化妆。蒙古族妇女还喜欢将黄色粉末涂在额头上,这种眉粉因细眉毛的形状而广受欢迎。

簪花的古代女子

花的颜色通常由材料本身决定,例如金箔用金箔,黑面光泽纸用黑色等,并且可以根据图案的需要将其染成各种颜色。有一种叫做翠蝶的花,它是由各种翠鸟的羽毛制成的,翠绿色,清新独特。据说用胶贴花的胶水制成的,粘贴花朵时,只要呼吸并使用少量口服溶液,就可以溶解粘贴。卸妆时可以用热水将其提起,非常方便实用。到元代初,佛像的化妆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到明清时期,面部化妆还没有那么华丽,充满了变化。女人以淡淡的妆容为美丽,更喜欢美丽清新的造型。随着时间的流逝,使用金蜡的习俗逐渐消失。

总体而言,尽管明代妇女的面部妆容仍保留着带有油脂和粉末的红色妆容,但与上一代女性不同。面部化妆并不是那么华丽,充满变化,但偏向美丽,清新的造型。当时,女性外表的审美标准就像明代画家唐寅所说的蛋面柳眉鲤鱼嘴。修长且略微弯曲的眉毛,长而瘦的眼睛,薄薄的嘴唇,洁白的脸颊以及细腻的脸庞变得越来越小巧迷人。

清代贵族女子

在清朝,女子崇尚美丽的形象。清代妇女的眉毛也和明代妇女一样纤细弯曲。从清朝皇帝的画像和各种女士的画像来看,她们都是美丽的脸庞,弯曲的眉毛,稀薄的眼睛和稀薄的嘴唇。

古代居民的化妆习惯在化妆造型,化妆品原料,化妆工具等诸多方面都有体现。从脸上的这些美化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审美习惯上的巨大差异。从眉毛的修饰,面部妆容,面部图案和面部装饰的变化还可以看出,古代化妆习俗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受到中原和西方的影响,一方面,他们保持了该地区的特殊风格,然后对内陆的妆容风格产生了影响。保存完好的古代遗物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百变的妆容造型

结论

通过追溯古代女性化妆的特点,我可以看到女性化妆的悠久历史,与此同时,当我以一种怪异的心态探索古代人的化妆时,我发现人们的审美水平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作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魏晋佛教的盛行与峨眉妆的盛行,唐代强盛的女性妆,理性的宋朝的美丽女妆等影响,都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在回顾古代人的妆容时,让我们看一下当今人类对美的追求。可以说,这是绰绰有余的。当然,对美本身的追求不应该受到指责,只有当我看到有许多方法可以通过整容和其他方法达到理想的外观时,我们的大众媒体应该引导普通观众以正确的审美观对待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宣传人造美女的魅力。

古代女子面部妆容的基本特征

化妆是古代居民追求美的重要体现。从考古数据和文献记录来看,古代西方居民主要在眉毛和脸部进行美化。化妆功能与内陆相似,有些在样式上与波斯和印度相似,并且还有一些独特的局部化妆形式。总体而言,古代居民的饮食习惯具有多种特征。由于西部地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内外各种民族的化妆方法已经融合,这在南部墓葬中出土的尸体和墓葬中得到了明显体现。

参考文献

《楚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