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月八日“八八节”,原来这才是中国的父亲节

 闲云野鹤qpab3u 2020-08-08

父亲节是什么时候?

“咦,不是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吗”

“已经过了啊”

“我那天还给爸爸准备了父亲节快乐的蛋糕呢”

但实际上

你所知道的父亲节只是“舶来品”

真正咱中国人自己的父亲节

是每年公历八月八日

又称“八八节”谐音“爸爸节”

由 来

1945年8月,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无数将士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血洒疆场。为了鼓舞民众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也为了颂扬和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上海一些爱国人士及社会名流发起倡议,建议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父亲节”。

(资料图片)

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八八父亲节缘起》,消息称,美国的茄维丝女士在悼念战争死难者时发起了创立母亲节的倡议,以纪念和赞扬那些战争英雄们的母亲;而今,无数爱国将士战死沙场,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孩子的父亲,为了记住这些英勇的父亲,故在此发起“八八父亲节”活动。消息的末尾记录了10位主要发起人,京剧大师梅兰芳是其中之一。

8月7日,《申报》在一版的一角再次刊发了消息《明日“父亲节”,尽孝道莫忘助学》,文中再次强调发起父亲节活动的初衷,倡议为人子女者在8月8日这一天,胸前佩花,纪念“父亲节”。

《新闻报·八八父亲节增刊》1946年8月8日第14版

8月8日,许多受到感召的子女都参与了“八八父亲节”的活动。父亲健在者,佩戴红花,以示庆贺;父亲已故者,佩戴白花,以示哀思。纪念亡者的同时,也不忘为生者谋福利,发起活动的各界名流将自己所佩花朵献出义卖,卖花所得均用于捐资助学。

在发起“八八父亲节”的一周之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庆。上海名流如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觉得,定“父亲节”很有意义,有特别加以提倡的必要,便联名呈请国民政府准予规定每年8月8日为“父亲节”,通令全国遵行。后来呈请获准,8月8日就正式成为中国的“父亲节”了。

据称,之所以定8月8日为“父亲节”,是因为“八八”与“爸爸”谐音,便于记忆,且“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又好像一个“父”字。

意 义

1、纪念文化的意义: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上海文人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定“爸爸”谐音的8月8日为父亲节。

《申报》1946年8月8日第4版

2、文字文化的意义:八月八日的两个“八”字重叠在一起,变形就成了“父”字,文字谐音“爸爸”,“八八节”即“爸爸节”,既有创意又顺口,简单好记又响亮。

当年刊登父亲节的报纸

3、孝文化意义: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孝文化一直浸润着中华大地;孝之思想、理念、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年倡导设立父亲节也是弘扬中华孝文化的体现。此外,8月8日与中国悠久传统的敬老节日“九九”重阳节也遥相呼应。

在记者看来

不管是8月8日

还是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庆祝“父亲节”的目的

都是为了培养子女的感恩意识

值得宣传推广

新闻知多D

在中国,“父亲节”的概念由来已久,它主要是由众多跟父亲有关的节日浓缩而成的,如父亲的生日、父母的结婚纪念日、孩子的生日、父亲事业的起点日等等,然后分开来过。这样一来,一年间就有许多次,孩子们的祝福也有许多次,父亲的幸福感自然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

在古代,我们一般把哪些节日作为父亲节呢?

父亲的生日

古人喜欢将父亲的生日作为“父亲节”,一般要举行家宴,还有“声乐”助兴。儿女们要亲自为父亲制作生日汤饼,又名“水引”,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寿面。《红楼梦》里写贾敬的生日宴饮时,儿子贾珍“先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些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还找来戏班举行大型娱乐活动,极尽奢华。

父母的“天伦日”

父母的结婚纪念日,在如今很流行,儿女们也很看重。在古代,这个节日叫做“天伦日”。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具有绝对的权威。每逢这个节日,成年的子女要举行家庭礼仪,行“九拜”大礼,祝福父亲得享天伦之乐,感谢父亲赐予的血脉之恩。南宋陆游曾撰文叙述,在每年他与妻子的大婚纪念日时,其长子陆子虞都要将其他的兄弟姊妹们召集起来,一起向父亲跪拜稽首。陆游那首著名的绝笔诗《示儿》就是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天伦日”里写的。

儿女的生日

成年子女过生日,如果父母均在世,也要作为一个父亲节来过的,这叫不忘本,是中国古代孝文化的核心。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这里的“三年”并非实指,而是代表时间长的意思。子女每年生日到来,要先拜父母,在父亲的安排下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然后才能庆祝自己的生日,父亲在子女的生日里始终在唱主角:没有我,哪有你。所谓“孝为百行之首”,子女生日也是“百行”之一,尽孝的本质,就是为父亲过节。

父亲的“科甲日”

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父亲的“事业起点日”,文化人称为“科甲日”,即考中功名的那一天,一般老百姓没有这个节日。

白居易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另一位新科进十刘沧写道:“紫毫粉壁题仙籍”,简直以为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像我们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都是出身微寒,通过科举踏上仕途的。

“科甲日”是他们功名事业的起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文化人会一生铭记这个日子,而他们的子女们更不会忘记,每当这一天到来,都要为父亲举行祝福活动。比如何薳在《春渚纪闻》中叙述了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就有他的大儿子苏迈在知河间县令任上,千里迢迢赶回家,为苏东坡庆祝“科甲日”。

古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如今看来不太实际,但能否常常和父亲表达心意,孝敬他,让他觉得被需要,这是我们作为子女最值得思考的事。给父亲多一点陪伴,给他多一点爱,让每一天,都成为父亲的节日!

本文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韶关发布、韶关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