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学期结束,迎来短暂的暑假,恰逢立秋。一夜雨,暑气未尽,傍晚时分,一阵风,也有了几丝秋意。放假后的学校极其安静,带着润儿逛校园,他总在反复的问,“人都到哪里去了?”我跟他解释说,“放假了,学生们回家了。”他还无法理解什么是放假,但是察觉出了校园跟以往的不同。平时校园太热闹,四处是人,与学生相遇,几个乃至几十个学生同时问好,总让我应接不暇。此时,在校园漫步,倒是想遇见几个学生,听听他们吵闹的声音。可惜没有,有的只是倔强的路灯与黑夜对抗,夏虫与寂静叫嚣。 深处寂静的环境中,思绪可以更加热闹,不会被周遭的人和事打扰。可以天马行空,放飞思绪。可以凝视眼前的花木、昏黄的路灯,抑或静静的聆听夏虫的鸣唱。当然,更多的时候,总会触景生情,想起过往的许多事来。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记忆也丰富起来。总以后许多经历过的事,会如苏东坡的“不思量,自难忘”一般,虽然没有刻意的回忆、想念,但是断然不会忘记的。然而,自己竟也忽视了这份“不思量,自难忘”的念想,该是曾经刻骨铭心的。就像这些年的许多日子,自己也不觉得在虚度,或是按了快进键,每一天都填充着若干的人和事。可是此时回想起来,竟像是喝酒断片了一般,没有怀疑那些事真实发生过,可我什么也记不起来。这或许就是经历的很多事,却都没有刻骨铭心吧。任凭思绪,我在记忆里努力找寻学生时代的一些东西,可脑海中的景象,多是模糊的,似是而非。都已无法清晰的记得,某年某月,某人某事。这倒很像前几天翻阅的高中时代的摘抄本中记录的一句话,是郭敬明《刻下来的幸福时光》中的一句话:早已经没有人逼着我非要记住什么,就像上学时老师要求记住某些知识点那样。也没有谁逼着自己不能忘记谁,就像那些本就是谎言的青春誓言。可我总觉得需要记住些什么,也很害怕现在这样——每天忙忙碌碌,见不完的人,做不完的事——回头却什么都没有记下来,空白白的一片。好像很嘲讽,每天忙碌充实的生活,留给我回忆,竟是苍茫一片。像极了《无问西东》里的一句台词: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因为总在输出,总在应付,却没有时间反观,慰藉麻木的灵魂。假以时日,抑或真的只剩敷衍,无关悲喜。不念过去,不该是没有过去(回首,一片空白)。其实早就知道,生命里总有一大段时光是用来“浪费”的,也必须有这么一段时光“浪费”在倾情某一人、某一物、某一事。和朋友闲坐喝酒论道也好,听一夜秋雨也罢,抑或仅是发呆。总要有这样的时光,撇开现实俗事,关照内心,关涉灵魂,想一想“人生的意义”。 幸好昨夜无眠,忙碌的生活没有麻木我的内心,我听到了立秋后,第一场雨敲打窗户的声音,还有随之而来的风声、雷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