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八)

 鹰击长空186 2020-08-09

【这是“谋略家群像素描”的最后一篇,此篇所论述的专题很值得注意,曾国藩用谋异常厉害,能于极大险境中急流勇退,成功避险而又继续掌权,史上能做到的人很少,值得深思。】

明之后,清王朝最引人注目的谋略家是被喻为是“同治中兴”名臣的曾国藩。曾国藩以二品礼部侍郎身份,因母丧守制在家,充分利用清政府鼓励地方团练扩大势力以抑制太平天国势力的难得机遇,在他的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宗亲、亲戚、好友等亲近而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因为曾国藩所组建的湘军举起的是忠孝的旗帜,他又能以身作则,坚持仁孝原则,而且很善于用人,注重精神教育,治军严厉,所以,湘军很快超过了八旗军和绿营兵,成了清王朝对抗太平天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主力。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八)

曾国藩

最后,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成功地攻进天京,摧毁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政权,实现了所谓的“中兴”大业,曾国藩也因此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曾国藩以文人身份起家,掌兵而成名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官居一品。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个出色的谋略家。

最能突出表现曾国藩的十分厉害智谋的事例并非他执掌湘军、攻占天京的军事行动,而是他攻下天京之后,以娴熟奇妙的政治谋略,激流勇退,成功地避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强臣命运,同时又以非常巧妙的方式保留高官职位和政治实力。

湘军围攻南京时,曾国藩策划了一个既稳妥又合理的围攻计划,由他的亲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由皖北东下,从正面主攻天京。曾国荃所率领的以“吉字营”为主体的湘军主力,对天京的攻势很十分猛烈,这既能着力保证攻城的成功,又能保证攻下天京之后,其首功属于曾氏家族。同时,曾国藩保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让他带兵入浙;保荐李鸿章为江苏巡抚,率淮军去上海,这两路军马对天京形成钳制之势,夹击太平军。而曾国藩自己却坐镇安庆大帅营寨,对各路大军的军事行动及时进行整体调度,协调指挥。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八)

曾国藩

有如此周全方案,湘军进攻天京的军事行动进行地很顺利,各路大军向天京逼近。1864年6月3日,太平天国军事首领洪秀全病死于天京,由其长子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湘军攻陷天京。湘军入城疯狂烧杀抢掠,制造了天京惨剧。而曾国藩作为湘军统帅,被清王朝赏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他的弟弟曾国荃作为进攻天京的前线总指挥,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八)

曾国藩题字

如此大的功绩,在清朝汉人大臣中是极为罕见的,这对于湘军和曾氏家族来说是巨大的胜利,湘军和清王朝皆充满了十分浓厚的欢庆气氛之中。从安庆营寨到天京城里,湘军众将皆沉浸于无比欢乐的兴奋之中,湘军将士大摆酒宴,庆祝破城大捷。可是,众人皆醉独他醒,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此时却处于极度焦虑之中,他日夜不安,忧心忡忡。曾国藩内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恐惧。

湘军众将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都只知道欢庆而没有意识到危险,而作为深谋远虑的谋略家,曾国藩心里十分清楚,湘军攻克金陵之后,天平天国的军队基本被歼灭了,湘军已没有对手,此时,矛盾转化了,湘军与朝廷的关系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湘军灭了天平天国军队这个强大的对手,现在,湘军作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显然,也就成了清王朝的可怕对手,湘军的家族式管理体制,湘军的“曾家军”私家军性质,在天京破城之后,便对朝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而且,曾氏家族在两江地区的惊人权势,也让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寝食难安。

此时,曾国藩想到历史上杰出功臣因“功高震主”而落得“兔死狗烹”下场诸多事例,他不由得感到不寒而栗。攻破天京之后,形势的变化使湘军面临着比苦战天京更为危险的局面。曾国藩心里明白,同治年间,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不是八旗,也不是绿营,而是他所统领的湘军,当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被铲除后,湘军成了对清王朝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的军事力量。而且在此前,曾已经是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负责督办江、浙、皖、赣四省军务,四省之内,所有的巡抚、提督悉数归他节制。而且,当时江南各州府,多数的巡抚、提督是曾国藩的门生、宗亲、亲戚或部下。曾国藩在当时是汉人大臣中军事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他掌控着东南半壁江山。

此外,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直接掌握着攻进天京的湘军精锐部队“吉字营”。而让清朝统治者更心怵的是,曾国藩是清王朝历史上集兵权和行政权于一身的最大权势的汉人。此时,湘军没有太平天国起义军作为对手,而其军事力量又是最强的,这对清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其实,清王朝最高统治者也已经采取行动,对攻下天京的湘军进行防范,曾国藩已经敏感地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向湘军逼过来。在长江北面,有满人的部队驻扎;在湘军主营附近有僧格林沁、官文等主持军政。当时,在曾氏兄弟受封侯、伯时,僧格林沁、官文、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都兴阿、富明阿、杨岳斌、彭玉麟、骆秉章、鲍超等也都受封,而且其爵位并不比曾国荃低。曾国荃在攻下天京后即上奏报捷,得到的不是朝廷的嘉奖,而反而是朝廷的训斥,朝廷指责他不该立即返回雨花台大营,使千余太平军突围。紧接着,朝廷又以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为名,指责曾国荃所部军纪败坏。此外,朝廷还在江西、湖北的长江码头设哨卡盘查,对从金陵开出的船只予以严格验查,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专门设卡在查湘军。还有,朝廷指派江宁将军富明阿到金陵,名为对湘军进行慰劳,其实是对“吉字营”进行监视。

朝廷的这些举动,使曾国藩感觉到危机重重,身处险境。在这种险境中,当然湘军阵营中也有精通韬略者建议曾国藩走另外一条路,即效仿赵匡胤,乘机不举兵反清,夺回汉人的权力。但是,胸有韬略且处事谨慎的曾国藩没有绝对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走“另一条路”的,他心里清楚,此时他效仿不了赵匡胤,轻易反朝廷,极难成功。首先,他是不会违背“忠君敬上”的儒家信条的,因为他是举着忠孝的旗帜来进攻太平天国军队的,反清等于是自己砍了自己竖起的旗帜。其次,湘军攻进南京后烧杀抢奸,军心已涣散,已失去原来的战斗力,若再遇到战事,很难成功。再次,即使他正的举起了反旗,原本属于湘军系统的李鸿章、左宗棠等,已各有大功,各占一方地盘,各有自己的军队,未必会听他调遣。还有,沈葆桢会反他,满人都兴阿、富明阿等也领兵在江南,临近又有僧格林沁的部队,曾国藩是反不成的。所以,曾国藩只剩下一条路走,那就是急流勇退。

于是,曾国藩面临着巨大的险境,冷静、巧妙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退却的措施,保证曾氏家族的安全,保证他继续占据权臣职位,保证手中仍有军政权力,同时,也保证让清朝统治者能放心,不再担忧湘军的威胁。之前,他一直坚持屡败屡战,这回,他是以退为进。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八)

曾国藩的题字

首先,曾国藩针对朝廷担忧湘军强大的心理,上奏朝廷自请裁撤湘军。8月15日,朝廷批准曾国藩的裁军建议,8月21日,曾国藩裁削湘军二万五千余人,只留一万人守江宁,一万五千人作为城外游击之师。到第二年3 月,守金陵的湘军仅留两千人,城外的游击之师也所余无几。后来,到清政府命曾国藩北上镇压捻军时,曾国藩手只有刘松山统领的“老湘营”的少量湘军。湘军大裁削,这是曾国藩送给清王朝统治者的最大的一颗“定心丸”。

其次,曾国藩上奏停解湘军军饷,巧妙处理金银粮饷。清政府在金陵城破不久,即逼令曾国藩交出金陵缴获的金银。曾国藩一面上奏朝廷,称金陵城确无金银可以“报部拨用”,另一面他及时上奏停解湘军军饷,实际上是以此作为交换条件。在奏请裁军后的没几天,曾国藩即奏请停解湘军军饷。第一笔是停解广东厘金,这是一笔可观的、也是湘军军饷中最可靠的开支来源,自同治元年(1862 年)以来,至少有120 万两,供金陵围城军队使用。停解广东厘金,表明曾国藩的诚意。清政府立即批准,谕旨准许曾国藩可留其三成作饷,而曾国藩却谢恩拒绝,以表诚心。接着,他又奏请停解江西的军饷,清廷也予以批准,江西厘金改供鲍超等军。随后,曾国藩又奏请停收湖南的“东征厘金”,归由湖南主持征收。停解军饷,这是向朝廷表明,不用那么多军费了,从经济上让朝廷放心。

再次,曾国藩采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即劝说他的九弟、围攻金陵的湘军前线总指挥曾国荃回家养病,解散了湘军最精锐的部队“吉字营”。当曾国藩上奏朝廷让曾国荃回家养病时,朝廷先是假意慰劳,接着很快就准奏了。朝廷批准这位大功臣、一等侯爵回家去休息。其实,这是曾国藩从军事上让朝廷放心,他连湘军最精锐的嫡系部队“吉字营”都遣散了,朝廷还能不放心吗?

此外,曾国藩在攻下金陵的几个月会,就疏通因战争毁坏的秦淮河,力图恢复昔日的繁华景象,重新举办灯会,重建部分夫子庙建筑,重建江南贡院,恢复江南会试,向朝廷表示自己的仁德和忠心。

曾国藩的这一系列的措施,让朝廷对曾国藩放心了,曾国藩身边几乎没有自己嫡系的兵马了,也减少了金银粮饷,他专心为朝廷治理江南。而曾国藩对朝廷也放心了,他巧妙地消解了“功高盖主”的危机,幸免于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同时,他又保住了官位,保住了曾氏家族的荣耀。而且,曾国藩还通过其门生李鸿章等保住淮军等军事力量,这保证了曾国藩在朝中仍留有权势,通过许多门生、部下、亲友在江南各州府任封疆大吏,曾国藩依然威名显赫。所有这些,不难看出曾国藩作为大谋略家的绝妙高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