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清胃散治牙痛一绝,但要注意用药剂量哦! 升麻气味俱薄,其性升浮,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因名之曰升麻”(《药性赋》)。 《药性论》首言其“能治口齿风蛪肿疼,牙根浮烂恶臭”。《四百味》称其“清胃热毒,升提下陷,牙疼可逐”。 余曾治一患者霍某,男,43岁,农民。 素体强壮,3天前患牙痛。初起不以为然,第二日疼痛加重,且齿龈糜烂,至夜则牙痛连及头面肿痛难忍,不得少安,坐卧不宁,现已一昼夜未眠。 余观之,两手按腮,呻吟不已,唇口满是血迹,言语难以启齿,口干不敢饮水,稍进饮食则疼痛加剧。舌深红,苔厚而干,脉洪大而数。 诊断为胃火牙痛,遂拟东垣之清胃散。 《医方集解》曰:“清胃散,治胃有积热,上下牙痛,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其牙喜寒恶热,或牙龈出血、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口颊腮肿痛。” 此证与上述完全相符,且悯其状,故大剂用之。黄连15g,升麻20g,生地25g,丹皮15g,生石膏50g,投2剂。 当即回家煎煮1剂,约晚6时服进1次,晚8时许牙痛稍缓,便和衣而卧,逐渐朦胧欲寐,但不时口中觉有咸味,便随意吐之床头,不知何时,酣然入睡,及至清晨,一觉醒来,肿痛俱消。 起床观之,床前一大血饼,直径足有半尺,家人惊讶。 余药是否再服?患者特来求问。诊之脉已转缓,牙痛全止,齿龈肿消,不见血迹,饮食无妨,自觉轻快,便嘱其停药,病未再发。 方中升麻用量较大,以致升提太过。 事后査阅文献,《本草新编》曾记载:“或问升麻能止衄血……止血必须地黄,非升麻可止。用升麻者,不过用其引地黄,入于肺与胃耳。此等病,升麻又忌多用,少用数分,便能相济以成功,切不可多至于一钱之外也。” 该患方中升麻用量过大,升提太过,以致气血上涌,令其齿衄出血。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段富津》,李冀、段凤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7.8。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360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