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客书法论坛:也谈临帖

 老邻居888 2020-08-09


 也谈临帖 

任启政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是传承古人法帖,临摹古人墨迹的重要一环。2015年12月由国家图书馆、中国书协主办的“宋元善拓暨全国书法临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此展将古代碑帖与当代书家的临摹作品相结合展示,引发人们对从临摹到创作、经典与传承的一系列学术思考。以该展为契机,《中国书法》杂志社等单位举办了“经典与传统”主题研讨会,把书法的传承与临摹活动推向高潮。

一.临帖不是复印机,是一种创作过程。

临帖学习的过程是由初级到高级,由“节度其手”到融会己意,由临到创。描摹、对临、背临三种方法主要在“临”字。由形似而求神似,力求其“似”,而意临主要在“意”,求不似之似,其中注入了很大的创作成分。当完全脱开字帖独立创作时,帖中的形态精神将融会于胸中,自然流露于笔端,进入到“忘”帖的高度。要达到这一高度,取决于对传统碑帖的钻研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个人的学识修养及天分禀赋等。还有一个很直接的因素,就是方法和技巧。

1. 临帖首先要把原帖临像。学习书法宜先攻一帖,反复临写,深入进去,功夫下够,纯熟于手,汇融于心。学精一部帖,首先要把形质写像。临像要靠两方面:一是要有一定临习的量,通过大量的临习,对原帖加强理解,加深记忆,使原帖的形式特点在临习者的手里产生惯性,这是临像一本碑帖的基本功;另外一个方法是对原帖的研读,掌握其用笔、结构的规律。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初作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再学再思,再思再校,始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此而纵书,以扩其量。”读帖对临帖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决不可认为临帖就是反复临写而忽视研读。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字的形质,古人是如何写下的这个字,要靠我们在反复研读、反复临写中去体会,去创造。

2. 透过碑刻文字体会古人书写笔法。碑刻文字是书家写在碑上,然后由石匠刻凿成字,刀刻改变了原来书家的笔意。所以一些古人主张不学碑本,他们认为: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返之法,若只看碑本,则唯得字画,全不见笔法神气,终难精进。但康有为认为:今日所传的所谓羲献墨迹,多是后人的摹写,又经宋、明人双钩刻石,历时久远,屡次翻刻,早已面目全非,不如南北朝的石刻能反映出古人的笔法精神的多。学习碑刻文字的关键是不要囿于石刻痕迹,要透过斑驳石花和刀刻斧凿痕迹寻找古人毛笔书写的自然形态。

一方面对原碑帖要细心体会,体察笔画往复萦带之势;另一方面要有长期的临池实践,养成一帖在手,如见古人把笔挥运之状。临刻本字帖,对其笔法与其说是模拟,还不如说是用心体察和创作。越是原帖保存笔意少者,临摹时笔法的创作成分就越大。

临摹碑刻书法有一个笔法的发现和线条美重新塑造的问题,碑派书法的用笔有两类:一是追求金石线条斑驳古厚的审美特点,用毛笔写出石刻或铸金线条的形质;一类是忠实于原碑帖的结构之形而不囿于其线条的形质。如金农不可能见到汉代简牍隶书,但他的隶书能透过汉碑体察古人的笔意,又善于在笔下自我表现。如我们把握了《张猛龙碑》以刚健为主的基本审美特点和其点画、转折、钩挑的基本特点之后,如何临写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了。我们可以通过临池实践的积累,通过不同方式的尝试,通过对前人成功者的研究借鉴,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用笔之路,用不同的毛笔表现出不同质感的线条。

赵之谦创作的魏碑楷书的用笔特点来源于邓石如篆书的启示,其篆、隶、行、楷的用笔特点一脉相承。清代书法大家各以其不同的用笔方法形成独具个性的线条美,构筑了各自的书法风格,这对我们在意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在用笔上力求个性发展很有启示性意义。

二.临帖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临帖要取法经典。取法经典,是今人对取法高度的一种尊重、敬畏和自觉。但近年来书法界的跟评委之风、跟展览之风、跟今人之风愈刮愈烈。临帖大赛的目的,就是要承传经典,回归传统,扭转书法界的不正之风。因此,参加临帖大赛的作品,要杜绝取法今人。

2. 临帖中的三个理念。其一:临帖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写像。而更在于从古人那里学习到方法。临帖的基本要求是从追求形似,最终上升为形神兼备。其二:临书要考虑到与书法创作有关的要素,如:书写工具、行笔速度、章法布局、落款钤印等。其三:临帖如何化为己有。刘熙载说:“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入他神是入帖的过程,而入我神则是临创的转化。临创转化就是学书者对经典的取舍过程,不明取舍,临帖还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懂得取舍,临帖即可成为创作的不竭源泉。

3. 临帖的四个要点。第一。临摹实际上是揣摩古人的运笔方式,书写状态,尽可能去接近、甚至逼真原帖。通过临摹研究笔画的取势、使转、提按、疾涩、断连、收放,研究结体、笔画的规律。第二。临摹是与古人对接气息。书法创作是书家个人的艺术创造,但前提是建立在古人的基础上的,没有根基的创新,只能是摆弄形态。只有先通会然后才能通变。第三。临摹的方式,不是抄书式的“抄写”,而是心悟手追,由粗临到精临,先个体到全局。没有质量的临摹,徒费时光,掌握正确的临摹方法后,要海量的去写,不停地重复,通过重复来固定技法,让技术定性。在临摹过程中,手上要有强烈的记忆意识,把这种记忆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恢复。第四。临摹是对创作的补充与调节。从临摹到创作,再从创作再到临摹,由生到熟,由熟再到生,好的书家总是穿梭在自我与古人之间。带着主观意识去临摹古人,既是临摹,又是改造。对创作是非常有价值的。

4.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临摹历代书法经典碑帖是步入书法艺术殿堂的不二门径,临摹贯穿于书法家的整个书法生涯。临摹是继承传统,亲近古贤,获取古韵的手段和方法。临摹是得古法、变古法为己法,用古人的书写方法逐渐取代个人之书写习惯。临摹要忠实于原帖,即使是以为不美之字,也切莫自作主张,擅自修改。创作前期只需将临摹所得之法度、技巧率意轻松的植入自然书写之中,而不必刻意地表现。处于成熟期的书家才懂得取舍,知道整合。是一种寻求个性语言,塑造个体形象,建立个人风格的创造。

END

墨客艺术 ◎ 每日分享

发 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