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浅谈:主张“尚意”,然而苏轼的书法却还有许多局限性

 羲皇上人同故人 2020-08-09

“不独独善其身,又兼兼济天下”是贯穿苏轼一生的人生信念。他以儒家济世思想为主线,以释道思想为舒缓个人不平的手段, 修炼成了一种达观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一切迫害跟不幸, 可以在困蹇面前心如止水。这种达练的人生态度, 必然影响到苏轼的书法创作激情, 影响到他的多数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像贬居黄州时所作《寒食诗》那样的诗、书都取得少有的艺术高度的充满激愤之情的作品, 在苏轼一生的创作中是少见的。

书法浅谈:主张“尚意”,然而苏轼的书法却还有许多局限性

我们知道, 黄庭坚、米芾二人的书法艺术最高成就和突出风格特点都是在晚年取得的, 而苏轼在中年创作《黄州寒食诗帖》以后, 却再未出现撼人心魄的书法佳作。我们认为, 这和苏轼的人生态度密不可分。他将释道思想的超越态度和平常心修炼到可以从容面对一切迫害和不幸。他从不悲天悯人, 也从不改变直言犯上的个性, 所谓“窃怀忧国爱民之意。自为小官, 即好僭议朝政, 屡以此获罪” (《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 。

书法浅谈:主张“尚意”,然而苏轼的书法却还有许多局限性

可以说, 在人格修养的高度上, 苏轼是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榜样;可是从书法艺术的创作来看, 却因此而缺少了艺术创作最难能可贵的创作激情和创作冲动, 从而使他的书法面貌略显单一。对此, 曹宝麟教授亦曾指出:“尽管晚年南窜八年的谪居生活比黄州更为恶劣, 但越修炼得心如止水, 以至不以物喜, 不为己悲, 则表现艺术最可宝贵的激情越微弱, 那么不能再期望出现感人肺腑的作品来了。东坡的风格比较单调即是此故。”

书法浅谈:主张“尚意”,然而苏轼的书法却还有许多局限性

由于儒家王道思想的长期影响, 使苏轼相对冷落了书法艺术, 但中国书法的历史却没办法绕开这位天才的文艺家。苏轼对书法艺术的贡献, 以及跻身宋四家之列甚至居于首席的突出地位, 更多的是一种天才的文艺才华和人格气节的综合体现, 而不是如黄庭坚、米芾等一样通过苦学所达到的一种纯书法艺术的高度。如黄庭坚就坚持苏轼书法天下第一, 一是因为苏轼书法“笔圆而韵胜”, 二是苏轼“挟以文章妙天下, 忠义贯日月之气”。 (《跋东坡墨迹》)

丛文俊教授亦曾精辟地指出:“苏字才高气华, 功力稍逊。”“苏字须观字外之妙。”“苏字妙尽天然, 无意于佳而佳。” 很显然, 苏轼在高扬尚意书风的时代大旗下, 他本人的书法创作成就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个人的书法面目上还有待进一步达至无人企及的时代高度。在这一点上, 黄庭坚、米芾二人走得更远。

书法浅谈:主张“尚意”,然而苏轼的书法却还有许多局限性

人们历来津津乐道于苏轼对于宋人尚意书风形成的开创性贡献, 却相对忽略了苏轼书法艺术观念以及创作实践上的守成性的一面, 应该说, 这是不全面的。对书法的守成性认识与他的“尚意”主张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 苏轼靠他天才的文艺才华及时捕捉到书法艺术的时代前进方向, 提出响亮的“尚意”宣言并得到黄庭坚、米芾等人的追随从而全面振兴了宋朝建国以来书法的衰弱局面, 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另一方面, 苏轼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创造也有局限性、守成性, 这主要源于他一生所受的儒家济世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

苏轼对书法认识上的局限性、守成性, 使他的一些书法作品客观上并未完全摆脱唐人“尚法”的面貌而达至他自己所主张的“尚意”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