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瓜子心 2020-08-09

贾谊《过秦论》有言“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秦王朝真可谓“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然到了两宋期间,漠北一蛮族金人竟能使大宋遭到“靖康之耻”,从而签订割地又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即《绍兴和议》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贾谊《过秦论》

试问:在此期间没有悍将保家卫国?宋之将领均是贪生怕死之辈吗?非也,史料记载:绍兴十年,金兵南侵,刘锜率“八字军“破金兵于顺昌,岳飞率”岳家军“接连取得郾城、颖昌大捷,尤其是岳家军组建的“背嵬军”,更是让女真人闻风丧胆。

然将士们纵使粉身碎骨,浴血牺牲,也抵不过奸臣(如:秦桧)及其宋徽宗父子举棋不定后的乞和。同时宋徽宗父子“家”的思想大于“国”的概念,为保全“家”竟然屡次放弃反攻(如:十二道金牌),可伶大好的宋王朝就因“家”重于“国”的思想灭亡了。

对此,我们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入手,探析宋徽宗父子“家”与“国”思想对宋朝的危害。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宋徽宗人物像

引言

金人在北宋的疆土掳走徽、钦二帝以及宗室百官约3000余人,即把整个北宋的朝廷搬到漠北境界内,此行为对北宋简直是国耻,对中兴四将(即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而言更是疚愧难当。借用岳飞《满江红》诗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来表达“靖康之耻”的悲愤和夙愿再好不过了。

然趁着武将们与敌军浴血奋战之际,北宋朝廷内却被金人吓破了胆,不思鼓舞将士捍卫宋之领土,取而代之的竟然是皇帝同宋徽宗连同秦桧等权臣一致希望和金人乞求言和。此乞和的行为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对其宋之朝廷最大的讽刺。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岳飞诗篇《满江红》

在整个宋徽宗与宋高宗期间,我们看到金人屡次用野蛮的手段抢夺钱财,虏获皇家的子嗣,甚至是帝王等。而宋之朝廷为了把虏去子嗣等尽快的送回,竟然一步一步的让步,甚至是岳飞、韩世忠等悍将的捷报传到京都汴京时,皇帝却无视这些让其换回,快速获取其兵权。

其有史料《会编》卷二〇六记载:(绍兴十一年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来朝。……二十四日壬辰,韩世忠、张俊除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范同献议于秦桧,曰:“诸路久握重兵,难制,当以三大帅皆除枢密使、副,罢其兵。”桧喜,遂奏其事,上从之。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一代悍将岳飞

看到这里实在是令人心碎,奸臣范同、秦桧与宋高宗同流合污,本可以让其将领们把金人赶到漠北去,可是却一次次的纵容,一次次的举棋不定,致使金人更加的嚣张跋扈。此行为是宋高宗软弱无能,毫无主张,一心只有“小家”的体现。在此,我们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徽、钦二帝的抛“大家”顾“小家”的思想。

一、靖康之耻:迎回子嗣,割地三镇

可以说,金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偌大的南宋却这么不堪一击,只要虏获其当权大臣,皇家子嗣,就如同扼住了北宋的喉咙,想让其干什么都可以。不然北宋也不会心甘情愿,不动军队就直接割地给金人以换取子嗣的平安等。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徽、钦二帝被金人押送于塞北

据《金史·本纪第三·太宗》记载:癸酉,诸军围汴。甲戌,宋使李棁来谢罪,且请修好。宗望许宋修好,约质,割三镇地,增岁币,载书称伯侄。戊寅,宋以康王构、少宰张邦昌为质。

此史料记录了靖康元年二月,金人掳走了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和当朝的太宰张邦昌,并以此为人质来胁迫宋徽宗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结果北宋的朝廷真的统一割让其三镇来换取子嗣和大臣的平安回来,这等糊涂之举也能做的出来,金人这次“牛刀小试”算是摸到了北宋的软肋。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

纵观整个历史,皇帝的子嗣在异国他乡当做人质的事件很多,为什么都没有用割地的愚蠢行为来换取子嗣的遣返回国呢?因为这些君主知道,自己的国家软弱无能,即便这次割地换回了子嗣,那下一次是不是还要更多的割地来换取呢?此等行为如同“助纣为虐”,其本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同时只有国家强大了,就算其皇家子嗣被掳走了,只要军队一出动,地方一定为了考虑其损失等来仪和,甚至是直接把掳走的子嗣给送过来。可以说掳走康王赵构的行为只是金人的一次试探,一旦试探成功,接下来掳走的是谁,遣送回国的条件又是什么呢?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金国军队图

在靖康二年,金人势如破竹一举南下,火速攻取北宋京都并且掳走了徽、钦二帝,同时还包括大批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可见,这次的掳虐事件很干净和彻底,同时大家心里都明白,假如没有康王被掳走事件能有效的打击金人,徽、钦二帝等不至于被掳走,亦不会存在“靖康之耻”,北宋也不会顷刻间灭亡。

此等结果是宋徽宗“以家庭子嗣为重,以江山社稷为轻”导致的,但凡如此行为者必会面临“靖康之耻”的国耻大辱。可以说如若其子赵构不深知其意,改其行为,南宋亦复如此。帝王者,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以百姓为重,而不是为了其子嗣等折损社稷,使忠良之士寒心,使百姓处于水火之中。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后宫嫔妃等被金人掳走

二、绍兴和议:迎回父辈,割地赔款又斩将

金人掳走了皇室、后宫及百官,可以说手里的王牌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在南宋帝王宋高宗赵构的心脏。赵构之人,如其父,必不会对其父亲姐妹等不管不顾,纵使百姓被金人谄害,斩杀武将等也在所不惜。此等的宋之朝廷,何以称之国,用“小家”代者再好不过了。

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同命令其金人萧毅、邢具瞻在宋官李微的带领下和宋高宗面议商量议和的具体事项。然韦太后趁机让李微带话于其子宋高宗,同时宋高宗用书信答之。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韦太后影视照

其书信记载如下:洪皓在燕,求得(韦)后书,遣李微持归。帝大喜曰:“遣使百辈,不如一书。”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萧毅、邢具瞻来议和,帝曰:“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誓信,当明言归我(韦)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萧)毅等还,帝又语之曰:”(韦)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其未也,虽有誓约,徒为虚文。

此次的议和一事进展的很顺利,同时金人要求宋高宗派一代表(秦桧)到金国去签订具体的议和条文。然前线的金人将领屡次被岳飞、韩世忠等军队打得节节溃败,金人的有利形势很快就要转眼即逝了。其岳飞、韩世忠军队有史料这样记载。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奸臣秦桧

据《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在此可见,南宋的军队并不是没有金人的英勇,也不是其将领指挥不当等原因。两宋交换之际遭到一系列的惨状,其来源均在南宋的朝廷之上,均在奸臣和皇帝们身上。南宋本有一副好牌却打成这个样子,真是令人“怪哉”、“惜哉”。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岳家军

作为这个结果,金人的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另外加了一个前提,曰“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其具体的书信一部分如下:

《金佗稡编》卷八引查籥语:虏自叛河南之盟,岳飞深入不已,桧私于金人,劝上班师。金人谓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也就是说仪和一事很好商量,金人也愿意接受宋国的赔款和割地。但是有一前提条件,想要让其韦太后等回宋国,想要达成议和,必须先把岳飞给杀掉。岳飞乃抗金的主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整个宋朝的救星,假如把岳飞给杀掉了,那宋国就再无回天之力了。正常人都知道金人心里的“小九九”,然为了“家人”能平安回家,一代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岳家军将佐图

岳飞身死,仪和的前提条件达到了,同时宋高宗按着金人的要求签下不平等条约《绍兴和议》,其内容被《宋史》被抹杀,幸好吾熟读历史,在《金史》中找到了具体的内容,在此分享给大家,以戒“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性。

据《金史·宗弼传》记载:“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绍兴和议》谈判部分资料

寥寥百余字,字字诛心。在内容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平等条约有如下几点:

  • 1、规定宋金边界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割让岳飞收复的唐、邓两州,及商州、秦州的大片土地;

  • 2、南宋为金人的藩属国,世世代代均要恪守君臣之礼;

  • 3、南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本为强国,本有悍将,却举棋不定,以“家”为重,致使金人步步紧逼,直到签下《绍兴和议》。同时金人的目的都达到了,在5月1日派完颜宗送回了“靖康之耻”中幸存的人员,其具体的过程有史料记载。

据《宋史·高宗本纪》记载:绍兴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韦)皇太后偕梓宫(徽宗灵柩) 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金人送回韦太后等所虏之人

此时完全可以想象的出南宋的百姓们无不为岳飞痛哭流涕,文武百官无不为南宋朝廷失望之极,宋高宗与韦太后们虽然团聚了,但是这些均是岳飞的性命和三条不合理的要求换来的。反观金国再也不惧怕北宋了,甚至继岳飞被斩后史料有一描述,表达出金人的喜悦之情。

《鄂王行实编年》:先臣死,洪皓时在虏中,驰蜡书还奏,以为虏所大畏服,不敢以名呼者唯先臣,号之为“岳爷爷”。诸酋闻其死,皆酌酒相贺曰:“和议自此坚矣!”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岳飞被斩杀之际

总结

试想大宋为何会有“靖康之耻”和“绍兴和议”的国耻呢?其实是当权者不能有效的控制朝政,同时听信一方之言语。如果宋高宗能平等的对待武将岳飞和文臣秦桧,知道江山社稷之重,以劳苦的百姓为本,断然不会出现“靖康之耻”,亦不会签下“绍兴和议”。

秦庄襄王异人曾在赵国邯郸做人质,可有割让土地,赔偿巨款,斩杀悍将只为迎回“家眷”的事迹呢?因其知道不能为了“小家”而退让其“大家”(大家代指国家),同时此等做法也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处理不好会有更大的祸患会出现。

从“靖康之耻”到《绍兴和议》,浅析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

宋高宗与秦桧影视照

此为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然宋徽宗却不明其理,其子宋高宗以有“靖康之耻”的前车之鉴,却依旧采用割让“大家”成全“小家”的思想。此等“眷家”思想何以成就大事,何以守护大宋河山,保护大宋子民呢?用宋徽宗父子的“家”与“国”思想来看待“靖康之耻”和“绍兴和议”只是个人的观点,如若读者有其他切入点或是异议,均可以彼此交流,一起回顾历史,传承华夏文化。

参考文献:《金史·宗弼传》、《云麓漫钞》、《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稡编》、《宋史·岳飞传》、《宋史·高宗本纪》、《金史·本纪第三·太宗》、《会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