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搬迁最“频繁”的省会:兜兜转转搬迁了11次,这是为何?

 清阅书斋 2020-08-09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游行侠云游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河北省,我国唯一的一个同时兼有草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形地貌的省份,同时还临近渤海。河北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传承悠久,是我国有名的文物大省,省内有着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遗存达两千多公里的长城,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清代皇陵墓群,以及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等。
河北不仅是文物大省还是我国的粮食大省,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四季分明的气候使得河北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因为临近渤海和省内拥有众多的河流,河北盛产鱼虾,比如鳜鱼、桂鱼、琵琶虾、对虾等。四季分明的气候使河北的粮食作物和果树的产量都非常的高,其中板栗和梨更是居全国第一,复杂的地形也使得河北成为了我国13个煤炭基地之一。
众所周知,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是石家庄,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正是河北省省会城市的历史变迁。石家庄自1968年2月被定为河北的省会城市到现在已有50多年了,在这之前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共经历了11次变迁,可以说是我国省会搬迁最为频繁的省份。
大家都知道,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行政中心,经济发展的重心,可以说省会城市的变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省会都不轻易变迁。但是河北却经历了11次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河北的历史发展有关,在历史的长河中河北从舜分置十二州时的幽州到如今的河北,期间地名、归属一直都在变,比如唐代为河北道、元代为中书省、明清为直隶省。
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区划模式都不一样,秦汉的郡县制、起源于元的行省制,而省会的存在,正是由于后面行省面积大,对其进行管理,古称“首邑”。河北省最早设立省会是在清顺治时期,因为那时的河北省已经成型,当时称作“直隶省”,其省会为大名府,而后不到三年其首府移驻于正定府。到康熙八年,为了方便直隶总督与朝廷之间的联络,于是将首府迁至距离京城较近的保定府。
保定作为当时的首府长达两百年之久,到了清末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压迫,需开放通商口岸,使得当时直隶省的办公地一直在变,夏至天津、冬至保定,也许这就是后面1913年省会从保定迁移至天津的铺垫吧!天津作为直隶省的首府持续了10多年时间,直到民国17年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后,相应的省会也由天津迁至北平,可不到两年又迁回了天津,原因是北平被升为了特别市。
河北的省会在晚清至民国期间一直在保定、北平、天津之间来回迁移,后面到1935年又转回了保定,在这之后,河北省的省会又在保定与天津之间来回转了一次,直到1968年河北省的省会迁移至石家庄。河北省的省会兜兜转转了10余次,最终迁至石家庄,虽然后面有“留石”和“回保”的争论,但在周总理批复下,石家庄仍为河北的省会,直至今天。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