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孟子》(29)-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山乡武侠 2020-08-09

读《孟子》(29-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翁武侠

陈臻,孟子的学生。

一天,陈臻向孟子提了一个要求二选一的解答题。

“以前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您好金一百镒,不接受;到宋国的时候,宋王送给您七十镒,却接受了;在薛地,薛君送给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确的,那后面的接受就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后来的接受是正确的,那以前的不接受就是错误的。老师,以前的不接受和现在的接受总有一起是错误的,您也总有一次是做错了吧。”

陈臻不解,我们的老师有些事情做得有些让人不能理解。齐国的一百镒不收,宋国的薛地的几十镒却收了。要收就应都收下,不收就应都不收,这才是正确的作法。多的不收,少的却全收,道理上说不过去。

孟子却言:“都是正确的。”

孟子的回答结论直接简要,把自己肯定的论点先提出来摆上来,表明立场态度和看法,接下来的后面再据经引典,说事论理加以佐证。这样的行文格式贯穿本书的始终。

接下来,孟子就讲事情的原委了。

“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理应送些盘缠。所以宋王说:‘送一些盘缠。’我怎么能不接受呢?在薛地的时候,我听说要行走的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薛君说:‘听说您需要戒备,所以送上一些买兵器的钱。’我怎么能不接受呢?至于在齐国,我没有理由,齐王也没有任何理由却要送我一些钱,这等于是在用钱来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

这次孟子的回答就没有说古道今摆经说典了,直接述事原由,不铺不蔓,直接明了。我自己需要,别人理解我的需要而伸出援手,是人之常情,是可以接受的;我自己不需要,而送礼之人没有明说的理由却暗送殷情,这可不能接受。一句话,不明不白的钱物不能收。

陈臻巧设辩题,先设对错之坑,想陷孟子于二选一的思虑之中。孟子却避开此圈套,直言事情之委,心绪之由,跳出了“两难推论”的藩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辩证解决。总结出当受则受,当辞则辞的人世交往之警句。

202082日星期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