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张良庙(一):进入秦岭

 老庄友华 2020-08-09

进入秦岭

——走读张良庙(一)

/老庄友华 2020-8-8

庚子年份特殊,过了五月半,我才第一次出离海南岛。

在西宁小住几天,暖日融融晴方好。等到离别之时,却是画风突变成淫雨霏霏、湿风沁人,将这硬朗的青藏高原,生生浸染出了文弱的江南风情。

我和两位朋友搭高铁南下,过兰州,到宝鸡。傍晚的一场接风宴,充满了热情热闹。东道主之一的杨兄,纵酒言欢间几番邀约,说是陪我去汉中看看。

汉中有些特别,承载着大汉演绎、三国鼎立的各种传奇,牵连到汉江起源、汉人来历的诸多渊源……俺既为汉族,又生长在汉江下游,还喜欢遇事刨刨根探个底,对于汉中的好奇心,也正是由来已久了。

宿醉不觉有梦。起床用餐过后,已是将近午时。杨兄开上他的白色霸道,载我向南,奔往秦岭深处。

苍莽莽的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分界,被尊为神州的龙脉。秦岭护佑的八百里秦川,黄土厚重,历史厚重,在华夏三千多年的文明史上,竞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占据在天下舞台的中央。原产此地的秦制,更是巍峨耸立了两千余年,至今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宝鸡到汉中,高速公路才建成了一半,北段还需要走国道。当然,走老路也未必就一无是处。沿途经过的太白县,坐落着海拔3700多米的太白山,是秦岭最高的主峰。这条国道依山傍水、风光清新,又是刘邦、诸葛亮们的北伐故道,尚有栈道等不少古迹,可观赏可凭吊……只是,老路免不了坑洼颠簸,路窄坡陡弯多,到底欠缺些安全感舒适度。

上了高速,刚才开始感受路的平顺,转眼间就已到了汉中市下辖的留坝县。留坝境内的张良庙,正是我们此行预定的首访地。

我有种直觉,留坝这个县名,应当与留侯张良脱不开干系。但张良的封地,不是远在江苏么?

史书明白记着:刘邦登基后封赏功臣,曾让张良在齐国自选三万户。这封万户侯,虽说是无数英雄毕生追求、终难圆满的成功梦。然而人臣不知进退,等于不知死活。张良当即辞以“不敢当三万户”,只选了与太祖初次相遇的、彭城附近小而穷的留地。子房先生这份叩谢隆恩、躬辞名利的谦卑与惶恐,不管有几分真诚、几多谋略,结果就是幸免于兔死狗烹,生前死后都妥妥地做稳了留侯。

还好,查询地名的结果,没有辜负俺的直觉:刘邦早年曾在此地建过汉王城,遂名为“刘坝”。后来又因张良亦在本县紫柏山中隐居,再更名“留坝”——留者,留侯之谓也。

可惜,这留坝与张良之间的关系,仍嫌语焉不详。还不如直接就叫张良、或留侯县,来得好听好记,这才更有益于本地提高知名度、发展旅游业等等。看看别处,就连历史积淀八百米厚的徽州,都敢更名黄山,浑不顾上头安徽省的称谓,还有没有依凭……当然,保守留坝之名,可能因为山里人民厚道,也许还会涉及政治正确。

下了高速,我们没进县城,直奔十多公里外的张良庙。

各地供奉先贤的祠庙很多,俺还从没见过张良庙。文庙基本上遍布各地县城,这个关乎国教,兹事体大不好比。但关帝庙、武侯祠也能大量存在,就颇值得玩味。这可以表明:关公、武侯之精神,才真正充满了忠义、忠君的正能量,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才能让历代领导们更加喜闻乐见、倡导鼓励推广……

我深信不疑:神州大地上流传下来的人文古迹,大抵无关庶民的选择,全都只能体现庙堂之上的意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