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江苏省五次划分县的等级,上海也曾是三等县

 邓超越梦想 2020-08-09

县的分等制度,从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后,始终是县制的基本内容之一。秦代时,依照人口多少,分县为2级:万户以上为大县,万户以下为小县。这种县的分等制度不但在封建社会历代相传,而且一直延续到民国时代。

在民国时期,内政部曾多次组织各省评定县的等级,江苏省作为首都南京所在的畿辅之地,每一次评定都积极参与,是所有省份之中参与次数最多的。在民国期间,江苏一共参与评定县的等级5次,其中:评定后实际变更县等的有4次,评定后未作变更的有1次。


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颁布《县组织法》,其中第四条规定:各县政府,按区域大小、事务繁简,分为三等,由民政厅编定,呈经省政府会同内政部核准行之。江苏省遂组织评定,将全省61县分为3等,一等12县、二等28县,三等21县,详细划分如下:

一等县;江宁、上海、吴县、松江、无锡、武进、镇江、吴江、宜兴、淮阴、江都、铜山等12县;

二等县;江浦、六合、丹阳、溧阳、南汇、青浦、太仓、嘉定、宝山、常熟、昆山、江阴、南通、如皋、淮安、阜宁、盐城、兴化、泰县、高邮、萧县、砀山、邳县、宿迁、东海、灌云、沭阳、赣榆等28县;

三等县;句容、溧水、高淳、金坛、扬中、奉贤、金山、川沙、崇明、启东、海门、靖江、泰兴、泗阳、涟水、仪征、东台、宝应、丰县、沛县、睢宁等21县。

民国时期,江苏省五次划分县的等级,上海也曾是三等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内政部正式颁发各省拟定县等标准:于划分各县为三等之外,规定根据面积、人口、富力三项,假定若干方里为一分,若干人口为一分,赋税收入若干元为一分,就三者平均之多寡,核定等次。至于难治之区,边要之区,则于原定分数之外,酌予提等,以资治理。

据此,江苏省民政厅根据等级标准,重新拟定了各县等级。仍将全省61县分为3等,其中:一等8县、二等23县,三等30县。

一等县:吴县、无锡、武进、南通、如皋、阜宁、江都、铜山等8县;

二等县:江宁、丹阳、溧阳、松江、南汇、太仓、常熟、昆山、吴江、宜兴、江阴、泰兴、淮阴、淮安、盐城、东台、兴化、泰县、高邮、邳县、宿迁、东海、灌云等23县;

三等县:镇江、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金坛、扬中、上海、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启东、海门、靖江、泗阳、涟水、仪征、宝应、丰县、沛县、萧县、砀山、睢宁、沭阳、赣榆等30县

民国时期,江苏省五次划分县的等级,上海也曾是三等县

此次拟定的各县等级,经江苏省政府委员会议定暂缓变更,但会议仍将南通县特殊处理,由二等县升为一等县。本年实际县的分等是:

民国时期,江苏省五次划分县的等级,上海也曾是三等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因原为一等的淮阴县上年度财政赤字,入不敷出,欠发薪饷。经省府决定降为三等县。内政部责令江苏民政厅重新厘定各县等级。

江苏省民政厅遂以:面积500方里为1分,人口以25000人为1分,财赋以地漕杂税每2万元及地亩实价200万元为1分,总计在40分以上者,列为一等;在20分以上者列为二等;不满20分者列为三等。照此,江苏省将全省61县分为3等,其中:一等14县、二等17县,三等30县。此次划等结果,随浙江、广西等14省结果一起,在1934年政府公报上予以公布。

一等县:镇江、江宁、上海、吴县、无锡、南通、常熟、吴江、武进、如皋、阜宁、盐城、江都、铜山等14个县;

二等县:丹阳、金坛、溧阳、松江、南汇、青浦、太仓、昆山、宜兴、江阴、泰兴、淮安、涟水、东台、兴化、泰县、高邮等17县;

三等县: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扬中、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启东、海门、靖江、淮阴、泗阳、仪征、宝应、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东海、灌云、沭阳、赣榆等30县。

民国时期,江苏省五次划分县的等级,上海也曾是三等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江苏省决定调整县的等级划分标准:面积以400方里为1分,人口以20000人为1分,地价以2百万元为1分,税额以2万元为1分。面积权重为20%,人口权重为30%,财赋权重为50%。依此算出总分,在31分及以上者为一等县,在20分及以上者为二等县,其余为三等县。

在这次评定中,江苏省61县被分为3等,其中:一等15县、二等15县,三等31县。

一等县有镇江、江宁、吴县、常熟、吴江、武进、无锡、南通、如皋、阜宁、盐城、江都、东台、高邮、铜山等15个县;

二等县有丹阳、溧阳、松江、南汇、昆山、宜兴、江阴、泰兴、淮阴、淮安、涟水、兴化、泰县、东海、灌云等15个县;

三等县有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金坛、扬中、上海、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太仓、嘉定、宝山、崇明、启东、海门、靖江、泗阳、仪征、宝应、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沭阳、赣榆等31个县。

其中:镇江县因是省会所在,淮阴县因是江北军事重心,东海县因是边防要镇、灌云县因是未来重要商港(连云港),上述四县,各提一等。

民国时期,江苏省五次划分县的等级,上海也曾是三等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月2日,萧县由三等升为二等。此后,抗战爆发,政府工作转为应对战争,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江苏省再未进行过县等的升降。


抗战胜利后,由于战争中户口损耗,田地荒芜,人地分离,造成战前所分县等已经不能反映实际状况,内政部遂于战后组织了一次全国各省的评定各县等级的活动。在这次评定中,江苏省61县被分为4等,其中:一等12县、二等12县,三等29县,四等县8个。

一等县有镇江、江宁、吴县、无锡、武进、江阴、南通、如皋、阜宁、盐城、江都、铜山等12个县;

二等县有松江、常熟、吴江、宜兴、泰兴、淮阴、淮安、东台、泰县、高邮、东海、灌云等12个县

三等县有句容、丹阳、溧阳、六合、金坛、上海、南汇、青浦、奉贤、太仓、嘉定、宝山、昆山、崇明、启东、海门、泗阳、涟水、兴化、宝应、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沭阳、赣榆等29个县;;

四等有溧水、高淳、江浦、扬中、靖江、金山、川沙、仪征等8个县。

民国时期,江苏省五次划分县的等级,上海也曾是三等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