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咯血介入止血治疗后又出现肺栓塞,病人儿子问是否是介入造成的

 呼吸科大夫胡洋 2020-08-09

新年前后一片不太平啊,到处是不好的消息,与生命相关的就有好几桩,民航总院杨医生被杀不久,伊朗名将之花被斩首,今天又看到台湾演员明道的哥哥因欠债压力巨大,勒死妻儿后自己上吊自杀,虽然是健康领域的科普作者,写这些难免有跨界不务正业的嫌疑,但大家都是生活在真实世界的人,人命关天的新闻总还会有所耳闻引起心下波澜,在医院里见惯生死,但毕竟很多是因病去世,像这些天的这些非正常死亡,着实让人唏嘘了,希望世界和平,人人安康。

生命的脆弱大部分人是没有深刻了解的,昨天还是鲜活有朝气的少年,今天病恹恹的躺在病床上毕竟只常常发生于医院,于普通职业的人来说则只会偶尔听说,很难亲见。今天接诊了一个网上的问诊,是儿子为父亲咨询,一个慢性肺病患者,应该是支气管扩张突发咯血,用药效果很差,小医院诊治不了,只能转到三级医院就诊,经过介入止血治疗后效果很好,血立马就停止了,但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并发症,经过是这样的,一般介入止血治疗都是从腿根部血管穿刺一个孔将细丝一样的导管插入,循着血管一直走行到肺内找到出血血管堵起来这样一个过程,介入治疗后需要在腿根部血管穿刺的地方压一个沙包以避免血管出血,这样做的一个后遗症会导致静脉血液瘀滞不流通,凝血功能正常的人问题不大,但有些人会出现血栓,也就是血液流淌慢会凝固,当沙袋解除之后血液重新流通,这个血凝块就会随血流淌进入肺内堵塞大血管,这是一个致命性的后遗症,猝死率很高,但血凝块如果比较小,也会存活,但患者会出现很剧烈的胸痛,甚至马上血液流淌停止,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昏迷,这个症状的发作是立竿见影的,据患者儿子描述,拆沙包的医生还没走出病房,患者就突然眼翻白四肢乱抽了。

更加糟糕的是后续的治疗存在很大的矛盾,因为血栓需要用抗凝药或者溶栓药物治疗,而这些药物又会促进出血,肺栓塞本身也会导致咯血的,这些都发生在了患者身上,溶栓药用了不久,患者再次出现大咯血,二十四小时咳出500ml,血压也逐渐下降,甚至需要升药药物维持。这种治疗上的矛盾几乎是无解的,我给出的方法是冒险在做第二次介入,一是再一次阻塞出血的血管,另外是看看能不能取出肺血管里面的血栓,但八成没有医生敢在接手,主要是风险太大,而且儿子已经在问我这个血栓是不是介入造成的,其实这个是没办法界定的,术前也没有人能预料,不做可能已经出血到低血压了。怎么说呢,这种事情特别容易出医疗官司和矛盾,但没有人是主观意愿。

在这种急转直下的病情面前,很多家属是理解和接受的,但世事难料,有时候也确实难以解释,比如我们呼吸科的一些疾病发展的迅速几乎是以天来计算,我曾经接诊过一个病人,间质性肺病的,男性,发病有半年了,肺部病灶一直在进展,虽然已经是气喘吁吁,但毕竟是走着住入病房的,本来做出来肺功能是轻度下降,其他方面应该也可以耐受第二天的气管镜,结果他在前一天晚上带着家属出去吃了顿饭,天气变化没注意,吹了风就加重了,病情是一天一个样,第一天加大氧流量能维持,第二天维持不住了,加无创呼吸机,第三天又不行了,飞机大炮能用的好药全部用上也拉不住,只能气管插管用呼吸机,但仍然毫无缓解,维持了三天去世了,当时儿子没能赶到,赶到的时候病人已经走了,当时花了很长时间沟通和讲解,他儿子也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包括我之前写的科普文章,确实这个病发展起来凶险无比,最后才谅解,唉,想想当时如果是做了气管镜之后加重,那是更加难以解释的。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辈子要做的气管镜肺穿刺等操作可以说是不可计数,总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令你措手不及,有些事可以沟通,有些事确实无法解释,所以说很多时候行医靠情怀支撑,没有一股热爱是难以坚持的,我无意抱怨什么,毕竟世事如此,各行各业都有踩不完的坑,选择这行就要干到底,但愿长久,千里婵娟!

胡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