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法国导演拍下了1955年的北京,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

 为什么73 2020-08-09

有明人

故事不长

我说给你听

想知道父辈祖辈们的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吗?现在就让你搭乘时光机去看看。

1955年,法国纪录片大师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应邀到中国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北京的星期天》(Sunday in Peking)。从小就梦想到中国看看的Chris Marker,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从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巴黎一路向东,穿越时空,飞往另一个国度,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秘东方之旅。

这部19分钟的短片由一部16毫米柯达胶片摄影机拍摄而成的,记录了60年前中国北京的珍贵片段。

片头是这样的……

“北京的星其匀日”是什么鬼?

虽然导演对新中国的热情让人感动,但仍然改变不了片中存在错别字的事实……

到北京市内,一开始的镜头是一个雾霭朦胧的早晨(PS这并不是雾霾……),您瞧,这个画面是不是就像是舒展开的水墨画?

那时北京没有地铁,有轨电车载着人们慢悠悠地赶往目的地,整个城市不拥堵,也不匆忙。

老妇和扎着小辫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当时这种人力三轮车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就在那个年代,竟然也有“专车”。

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父母的同辈人。那时他们穿着背带裤超可爱 !

您瞧,这是不是前门楼子?那时虽说路没现在款,但是看着不急不躁的行人好安逸呀!

当时的前门大街是这样的,各种繁体字的店牌。此时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火热朝天。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要到隔年即1956年才基本完成。所以依然能看到“资本主义”的尾巴。

小巷里,人们扛着各式工具谋生计。

嚯~这糖葫芦什么时候看这都那么的喜兴!

市场上的食物并不丰富,但只要买到,就是有机食品。

您瞧,这盘盘碗碗,茶壶茶杯是不是看着就那么的亲切?

那时没有广场舞,街边随便一个杂耍节目,就能引来围观。

裹脚的老奶奶背着婴儿,走在冬天的太阳下。

带孩子累了,就坐在路边小憩。

而在另一个角落里,一位老人在温暖的阳光中打盹,面前人来人往。怹睡的是那么的舒坦,继续睡吧。

上体育课的中学生,你看这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

在双杠上腾挪转体的孩子,放现在怎么也是个专业队挑大梁的吧?

女生也不甘示弱,脚踩高低杠一展身姿。

如今的学生有个几个能玩这个?吃的好,喝的好,不一定身体好!身体好是练出来的!

一缕阳光洒在孩子的脸上,让人感觉到那时的京城少了许多喧嚣,让人感到是那么的静怡。

在校园里做个观测箱记录气象的日子,你们一定没经历过……

而在另一个角落里,热爱科学的学生痴迷于实验。

导演给孩子们看一本法国的童书,这也许是他们此生第一次接触西方的文化。

那时的故宫并不拥挤。

故宫里的小姑娘,看着导演天真地笑。

北京动物园。

动物园里,孩子们隔着铁栅栏流连忘返。

颐和园的水面上,让我们荡起双桨。

郁郁葱葱的枝叶掩映着佛香阁,这感觉真好!

国庆游行

当时的国庆游行,还有杂技表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