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欧货币史系列一:为什么黄金只用于储备而不用于市场流通?

 9tx22v工人 2020-08-09

货币(就是钱)作为一种生活必须物品,其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近现代的金融、货币体系从本质上来讲是诞生于西欧的,欧洲的货币体系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非常强的持续性,这种持续性至今仍然存在于全世界的货币体系之中。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进入了中世纪,在很多方面中世纪并不是如想象那般黑暗。货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世纪西欧不仅从未停止过生产和使用货币,而且还建立起自己的货币体系,货币化也由弱变强,渗透到广大农村。由于中世纪货币如此重要,因此货币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国外钱币学、货币史、经济史和经济社会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一、依旧坚挺罗马货币

中世纪初许多罗马帝国的文明延续下来,金属货币体系也不例外。中世纪欧洲在最初的时间里是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的,确切地说继承了“3世纪危机”后君士坦丁实行的货币制度。

西欧货币史系列一:为什么黄金只用于储备而不用于市场流通?

首先就是金币:包括索里达(solidus),也称为“苏”,重约4.5克纯金,金币下面是银币和铜币,各种货币的兑换率均由国家规定。但发展到了后期,索里达消失了(因为它的面额价值实在是不够,在进行大宗交易时不方便使用),金币只剩等同于为13索里达的特里斯(triens),不过它们极少在市面上流通,主要用于储蓄和大宗贸易比如购买上百匹战马成千套铠甲之类的交易。

西欧货币史系列一:为什么黄金只用于储备而不用于市场流通?

银币:斯立克(siliqua),别看它是银币,它的质量实际上比金币更高,一枚斯立克等于124索里达,但也正因如此,其在早期的发行量比索里达还少。

铜币铜币是罗马帝国主要的流通货币,它们的价值依据与金币、银币兑换率的不同而波动。早期中世纪生产减少,特别是农业生产下降,日常贸易明显萎缩,铜币开始失去市场,到了后来经济恢复,铜币价值又太低,拥有固定含银量的便士开始取而代之。

蛮族入侵后,西罗马帝国的货币经历了两种不同命运。5世纪初罗马军团撤离不列颠及随后的战乱破坏了岛上的罗马文明,那里最后一批罗马货币发行于406年,它们在流通了20年后全部消失。高卢、意大利和西班牙则接受了罗马文化,包括货币,造币厂与造币收入。起初他们完全仿造罗马货币,继续以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名义发行货币,此后有的货币干脆就直接印上了拜占庭帝国皇帝的名字。这可谓影响深远,后来法兰克王国的货币制度严格地说是罗马——拜占庭式的。

而且当蛮族国家在欧洲西部站稳脚跟后,它们没有创新,仍然愿意沿用拜占庭的索里达。各个王国的国王以罗马皇帝名义仿造罗马帝国货币主要出于政治和习惯上的考虑。他们在入侵前后的一段时期继续承认罗马帝国皇帝的宗主权,既然罗马皇帝垄断了造币权,那么各个蛮族国王当然要对此予以尊重。

二 、发行样式的转化

此外,早期的法兰克人和日耳曼人自己不生产货币,但生活在帝国边境附近的日耳曼人和高卢人早已熟悉了罗马货币,老百姓们甚至认为非皇帝名义发行的货币根本不是货币,这也迫使国王在入侵后不能贸然改变罗马货币的发行,仍然继续使用罗马皇帝名义发行货币。

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发行的改变是从银币开始的。5世纪末和6世纪上半叶,东哥特国王便以自己的名义在罗马、拉文那和帕维亚发行斯立克银币。在伦巴第人统治早期,他们仍旧发行斯立克银币。6世纪初中期,墨洛温王朝国王也以自己的名义发行银币,莱茵兰和其他地方同样如此。

西欧货币史系列一:为什么黄金只用于储备而不用于市场流通?

从银币开始改变发行状态本质上是基于如下考虑:1、银币属于本国货币,国王享有造币权。2、金币是国际货币,造币权应该归于罗马皇帝,国王发行实属越权。530年代起日耳曼人开始以国王名义发行金币,遭到拜占庭的非议。

据拜占庭史学家普罗柯比记载:537年,法兰克人接管了普罗旺斯后又占领马赛,使用高卢的金矿石发行了一种金币,该金币使用了国王肖像,而不是像过去一样继续采用罗马皇帝肖像。值得注意的是,普罗柯比并不介意国王使用自己的名义发行银币,但认为在整个日耳曼世界的任何君主在金币上使用自己的肖像都是不正确的。

不过随着各王国对拜占庭帝国从属心态的减弱,从675年开始,拥有真正发行者名字的金币在法兰克王国和西哥特王国已习以为常。 改变货币肖像标志着国王垄断了造币权,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和伦巴第王国均是如此,,但在王权最早衰落的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的造币权急剧削弱,除马赛外,7世纪时其他地区的造币权已经落入各路豪杰之手。

主教和修道院长均以自己名义发行货币,墨洛温王朝的货币保留了1400多个造币者的名字和肖像,生产它们的造币厂不少于1000个,早期法兰克王国造币秩序十分混乱,生产特里斯金的地方超过800个,造币者在5000人以上。

西欧货币史系列一:为什么黄金只用于储备而不用于市场流通?

造币权的分散破坏了高卢货币的统一性,一个地方生产的索里达或特里斯与另一个地方不同,因此货币称重和检验成色成为交易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卢货币成为劣质货币的同义词。罗马货币体系在中世纪早期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675年以后东罗马帝国和日耳曼各王国都停止发行银币。铜币也曾以各日耳曼王国国王的名义发行,但它们比银币结束得还要早,大约在6世纪中期停止发行。索里达和特里斯金币也没有坚持很久,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仍大量发行索里达,重量和质量没有变化。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欧流通的特里斯的数量开始超过索里达,550年后除马赛外西部统治者不再发行索里达。它们从真实货币(realmoney)变为记账货币(money of account)。7世纪后期,随着新银币的发行,最后的金币——特里斯币日益没落,罗马货币体系最终解体。

三 、新货币体系的出现

金币的消失标志着中世纪西欧与延续了两个多世纪的西罗马帝国货币制度的最后“决裂”。这是一种渐进但彻底的变革,施普福特对此评论道:“当金币在意大利以外最终消失时,西欧留下了以银便士为基础的新的铸币制度,它既完全不像在拜占庭帝国幸存的货币,也不像罗马帝国晚期的货币。并不是野蛮人给罗马世界带来了新事物,因为他们以前没有自己的货币。

但这种改变在野蛮人进入罗马世界之后发生了。”与古代的决裂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性变革,像日耳曼民族于403年穿越莱茵河疆域时那样,而是一种历经两个世纪才完成的渐进性变革。罗马传统的金币—银币—铜币的货币体系逐渐渐消失。

西欧货币史系列一:为什么黄金只用于储备而不用于市场流通?

变革原因在于中世纪初的商业衰落和7世纪西北欧的商业复兴。5到6世纪,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逐渐减少,在6世纪中期铜币和银币被放弃之前,各个蛮族国家制造的铜币和银币比罗马帝国原型币的质量差,而且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商业用途(银币含银量低、铜币几乎就是一个劣质金属块)。

古代城市的衰落直接导致铜币的消失的重要原因,因为只有在真正的城市环境中才需要大量的小额零钱。在早期中世纪,只有西西里还使用必要的铜币。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古代罗马的大城市已经日渐衰落 。金币的减少和消失发生在法兰克——墨洛温王朝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由于黄金被大量储藏,从而导致金价上升。因此墨洛温王朝时期黄金和金币虽然有着极高的价值,但也仅仅限于拥有极高的价值而已。另外,7世纪晚期银币取代金币的根本原因是贸易复兴所致。650-700年间整个欧洲都经历了从金币向银币的转变,银币需求量增加,而高额的金币在那个时期可以说真的只是有价无市。

西欧货币史系列一:为什么黄金只用于储备而不用于市场流通?

在墨洛温王朝统治下,银币的生产时间很早并且规模巨大,银币的胜利不是金币短缺所致,而是当时的欧洲偏爱和内部贸易的硬性需要。最重要的是,银币不像金币那样价值过高,又不像铜币那样粗制滥造。

西欧货币史系列一:为什么黄金只用于储备而不用于市场流通?

早期中世纪金币被放弃并不是经济衰落的迹象,反而反映了当时的欧洲经济正在缓慢的复苏,银币的大量使用是小规模商业交换日益增加的表现。具体的说,7世纪北海沿岸地区贸易复兴,普通消费品的贸易促进了早期欧洲银本位制的中世纪货币体系的诞生。但黄金和金币虽然几乎不在市场上流通,但它们仍然被大量的储藏起来,以便日后之需。当时的欧洲西部如果使用价值极为高昂的金币,那么数量众多的小规模日常用品交易会变得非常难以进行。

也正是因此,在早期的中世纪货币方面数量大但价值低的货币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这场转变的开始是金币慢慢淡出市场,银币开始大量制造和发行并且被广泛使用。这场变革开始于7世纪,到了8世纪早期金币则彻底的退出了市场,直接转型成为了一种贮备货币。

结语

早期中世纪货币体系的变化对现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金币这方面,黄金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其价值实在过于高昂,除非极为大宗的贸易否则根本不可能使用。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各个封建国家对待金币和黄金的处理手段被一直延续至今——即不管什么样的国家都会大量囤积黄金来作为基本的经济储备,但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则是价值更低的货币。

参考文献:

论中世纪西欧的货币与货币化

《中世纪简史》

《剑桥中世纪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