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之乎者也:古语中的大数据

 昵称10993641 2020-08-09

“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有时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估计很多人是读了鲁迅的《孔乙己》后熟悉这四个字的。其实,作为一个成语,它早有来头。

宋代释文莹在《湘山野录》中说:“太祖皇帝(赵匡胤)将展外城,幸朱雀门,亲自规画,独赵韩王普时从幸。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祇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太祖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大白话的意思是:

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之乎者也”在唐宋笔记小说中常连用,指读书人的本分,所谓“之乎者也都不识,如今嗟叹始悲吟”。再后来,被用来形容文人的陈腐之气,典型的当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了,也不知这四个字是不是被孔乙己玩坏的呢。

我曾经比较疑惑:古文字词不可谓不多,为什么偏偏是这几个虚词被绑在一起呢?会不会与使用频率有关——古人觉得这几个词最常见,于是就借它们来代文章了,实际是否如此呢?

热词统计基本可以佐证这一想法。新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6-9年级)中,共有古文的数量41篇,运用文e通的技术手段对所有文章进行统计,得到热词top10:

排名         词     出现次数

1          之       743

2         不       492

3          而       388

4          也       342

5          曰       329

6          者       303

7          其       297

8          有       208

9          为       191

10        人       189

统计结果表明:“之乎者也”四字中有三字进入热词top10,另有一个稍靠后,位居第24位。特别是第一个字“之”,统计结果与古人的感知完全吻合啊!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跟着感觉走的能力啊,莫非他们也懂大数据?

佩服古人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一些有失公允之处:“之”“者”“也”可谓当仁不让,只是“也”应该排在“者”之前,而“乎”就有些受抬举了。古人要是知道这个统计结果,为公允严谨起见,“之乎者也”估计得改为“之也者乎”了哦。

统计数据由“AI加持,八项第一,最懂古文最懂你”的古文学习神器“文e通”提供。扫描文后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已通”,点击下面的“古文学习”,或通过电脑、平板及手机登录网址http://www.:8081/,便可免费获得学习机会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