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开,是为了重新回来!武川路222弄原地拆除重建,居民告别五十年厨卫合用史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8-09

今天,对于武川路222弄的居民来说是一个新开始。把行李搬上大卡车,14号楼的赵阿姨最后看一眼那生活了30多年的老房,斑驳的墙面已经脱落得不成样子,堆满杂物的过道在白昼却昏暗得如同黑夜。“我以为一辈子都逃不出这暗无天日的生活了。”她叹了口气,跳上车,卡车发动,搭载着几只行李箱和一个旧冰箱驶出了222弄的大门。

离开,是为了重新回来。今天早上,伴随着最后一户居民搬离,武川路222弄的7幢2层砖木结构不成套房屋将被拆除,并在原地上重新建起3幢3层住宅和2幢7层新住宅,计划到2019年底基本竣工。届时,等居民们重新搬回来,迎接他们的将会是全新的生活。

蜷缩在老房子里的昏暗人生

走进武川路222弄,这种砖木结构的房屋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里面是木板,外面包裹着石灰。白色的两层楼房外墙上如蛛网般爬满了电线,楼与楼之间挨得很紧,在层层叠叠的私搭铁棚掩盖下,只露出狭长的一抹蓝天。

走进楼里,木板铺设的地面和楼梯吱呀作响,楼上有人走路说话,楼下的声音都清晰可闻。由于不成套,每户居民的室内空间太小,家里堆不下的东西就往外放,狭窄的过道里堆满了杂七杂八的生活物品,脸盆、自行车、旧书报、纸皮箱……一层楼16户,共用一个公共卫生间,没有厨房,家家在门口私搭灶台,每到傍晚时分,袅袅炊烟弥漫在狭窄的过道。

赵阿姨是30多年前嫁进来的,当时夫妻俩与婆婆挤在这个17平方米的房间里勉强生活。后来女儿出生,她又用木板在房间里隔出一个小阁楼。房门后放着一把扶梯,女儿每天都要用它爬上“楼”睡觉,在这个高度只有80厘米的小阁楼里,度过了28年时光。最苦的是没有独立厨卫,赵阿姨带记者去看一个用一楼的楼梯间改造成的洗澡房。“每天晚上,16户人家等着洗澡,排队都要排到凌晨12点。”

配套设施落后,房屋安全也存在隐患。由于小区所处地势低,每逢春夏大雨后,雨水都要漫过居民膝盖,几天不退。“30多年来,每年这个房子都要在雨水里浸泡长达半个月以上时间,地板格栅都腐烂了。”赵阿姨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房子又遭遇过白蚂蚁灾害,房屋地板、楼梯、门窗、樑柱都被蛀空了。加之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地铁18号线将于2018年6月正面穿越沿武川路的3幢房子,让房屋的安全状况雪上加霜。一场改造,已迫在眉睫。

改建原则是“拆一还一”

武川路222弄共有14幢房屋,其中7幢为砖混结构成套售后公房,而另外7幢为砖木结构的不成套房。50多年来,产权人从上海建材学院到同济大学到上海财经大学,虽几经易手,但不成套和厨卫合用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善。“武川路222弄的房屋属于职工住宅,不是旧式里弄,不属于旧改范围,因而一直无法实现改造。”杨浦区房管局城市更新和房屋安全科负责人陈颖告诉记者。

面对居民迫切的改造需求,去年底,杨浦区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由区房管局牵头对222弄制定了“拆除重建”的改造计划。所谓“拆除重建”,又称为“拆落地”,是指居民先通过在外租房过渡等方式搬离老房,然后由政府将老房拆除在原地重建,待房屋竣工后居民再回搬的一种改造方案,改建原则是“拆一还一”。

“武川路222弄3-8号、14号、24-29号均为不成套房屋,将这7幢房屋拆除后,在原用地范围内新建3幢3层住宅和2幢7层住宅。”据陈颖介绍,新建总建筑面积6960平方米,建成成套独用一室户住宅158套,其中153套用于安置居民,剩余5套房屋作为社区公建配套用房。

改建前,222弄的居民住在面积为8.4到18.3平方米的不成套一室户里,改建后,房屋将变成为居住面积为14.5到21.3的成套一室户,户均建筑面积达到44平方米。这意味着,居民不但将告别“厨卫合用”的历史,居住面积也将大大增加,而由于房屋从7幢变成5幢,房屋间日照间距也将扩大。

改造好,门里门外都一样清爽

今年1月3日,一纸“拆除重建”告知书贴到了这座老小区,让老居民们看到了曙光。然而实现“拆除重建”的前提是所有居民实现100%签约率才能进行,“只要有一户居民不同意就不能动”。主要困难在于居民的诉求各异,有的居民希望留在原来熟悉的社区里,但有的希望通过‘动拆迁’多拿房子的居民则仍在观望,还有的居民因为早年修缮房子投入成本较大舍不得搬离。

站在14号楼209邵阿姨家的房门口,门外的破败不堪与门内的清爽整洁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铺着木地板的小客厅,旁边有一条木楼梯通向二层,走到楼上别有洞天,一大一小两个卧室,还有厨房和卫生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邵阿姨搬进来的时候和其他居民一样是个17平方米的一室户,她自己把斜屋顶改装成一个大房间,并重新装修一番,屋里屋外便成了两个世界。“我是1997年上海最早的一批下岗工人,一个人带着儿子,白天开卡车,晚上到别人家里做钟点工,一点一点从牙缝里省下来十几万,全花在装修这个房子上。”

奋斗半生的积蓄就是为了母子俩有个温暖的家,如今要拆除,邵阿姨打心底里舍不得。“没办法啊,一家人不拆,就通通拆不掉,得顾全大局啊。”而对于未来的生活,邵阿姨心里还是充满期待,“两年后等全部房子都改装好了,整个小区焕然一新,门里门外都一样清爽啦……”

武川路222弄拆除重建改造项目居民征询自今年1月3日正式启动,街道、房管局工作人员天天上门与居民做工作,到1月21日便完成了全部153户居民的选房签约,改造规模(居民户数)与签约速度均创杨浦区拆除重建纪录。

“拆除重建是一项有温度的民生工程,应十年磨一剑地持续推进下去。”杨浦区房管局局长于洋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计划实施拆除重建改造50万平方米,而在杨浦,还有许多达不到旧改动迁标准的老房子可以通过拆除重建的方式焕发新生,尤其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旧房应优先实施改造。武川路222弄只是上海旧房拆除重建试点之一,未来还将逐步研究完善拆除重建的实施规范和配套政策。

本文图片均黄尖尖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