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亚夫受邀去吃饭,发现就自己没筷子,愤怒离席!皇帝:他不能留

 雨霁视角 2020-08-09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一个故事:
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无切肉,又不置。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这段记载讲的是汉景帝有一次请周亚夫吃饭,在上菜的时候,特意给他上了一大块肉,而且这肉还是一块整肉,并没给他筷子。


看到这个情况周亚夫就很气,他给管食物的人递眼色,意思是:“给我拿筷子。然而管食物的人就像没有看懂他的意思一样,就是不动,周亚夫大为愤怒。

而此时,汉景帝却开始装糊涂说:”怎么,爱卿,这么多吃的还不够吃的吗?

周亚夫也不说明,站起谢恩,然而就离席而去。看着周亚夫离开的背影,汉景帝说:“周亚夫是不能用了,这样的人,是不会听从少主的安排的。

提起周亚夫相信大家都会想起《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吧,周亚夫是汉代开国将军周勃的儿子,周勃在汉朝开国功勋之中,并不算最厉害的人,但他却笑到了最后。


周勃留名青名最大的原因在于他的一次站队,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了朝政,扶植了一批吕家后人,吕后去世后,汉朝面临着一个选择,那就是到底是把政权还给刘氏,还是继续让吕氏把持朝政。

这时周勃和陈平坚定的站在了一起,决定把政权还给刘氏,平定了诸吕,所以汉文帝继位之后,周勃成了复兴刘氏政权的最大功臣之一,因此得以出将入相。

《史记》说:“勃为人木强敦厚,高祖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
意思是指周勃并没有什么文化程度,在当丞相的期间,政务处理上也不是很能胜任。除了打仗那点功劳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在关键时刻站对了队。

而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他一生的有两次大的功绩,让他也得以出将入相。

周亚夫第一次出名是“细柳阅兵”这件事,当时皇帝前去阅兵,周亚夫严格要求皇帝遵守军营纪录,因此让他的军中声威大震,军队的纪律性非常高。


古代的名将对部队的纪律要求性都特别高,但敢要求皇帝也要遵循军营纪律的,古往今来他还是独一个。

周亚夫一生因为两场大战而出名,第1场是打败了匈奴的入侵,第2场是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这场仗,周亚夫严格执行作战计划,把梁王当诱饵,被叛军一顿猛攻,梁王让周亚夫救援,周亚夫坚持不去,他认为自己带着10万主力军和50万地方叛军去硬干,肯定是一场消耗战,最好的办法是先断了叛军的粮道,再用“示弱”的方法,让叛军骄傲松懈,最后设伏奇袭叛军。

最后证明周亚夫这一招确实非常有效,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这场叛乱,但把梁王当棋子使这件事,梁子算是结下了。

周亚夫虽然说是一代名将,为大汉朝江山的长治久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皇帝眼里他也是一个隐藏的忧患,在细柳阅兵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军队如果连皇帝都不当回事,只听将军的,那这个将军想造反时,那就太危险了。


所以,汉景帝直接把周亚夫从将军提升为宰相,这表面上是升官,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军权。

显然武将出身的他,并不是能适应文臣这样的工作,他在朝堂上也讲军中那一套,讲规矩,讲纪律。

经常与汉景帝意见相左,汉景帝想废除太子刘荣改立刘彻,周亚夫反对。

汉景帝想拉拢匈奴,把投降过来的五个人封为侯,周亚夫反对。

窦太后想封自己的弟弟为侯,周亚夫反对。

尽管周亚夫都是站在公道的立场上的,在道德上是对的,但那毕竟是家天下的封建社会,皇帝的喜好才是第一标准。


一般来讲,在作战期间将领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皇帝一般都会接受的,但在和平时期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宰相,这个角色其实就是皇帝的高级助理,如果经常和皇帝意见不一致,那关键时候怎么办事,就有学问了,陈平在这一点上就做的特别老道。

他也经常与汉文帝意见不一致,但每次意见不同时,他都会拿出另一套与皇帝心意一样的方案来,总之他明白一个道理,必须跟着老大的意见走。显然周亚夫就没有这么灵活了,他非常坚持自己的原则,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绝对不愿意改变。

这种处理方式,肯定是会为给自己带来麻烦的。

此时,汉景帝也日渐衰老,他也预感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世,他得为自己年少的儿子汉武帝刘彻做好铺垫工作。

所以就有了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这事。


这其实也是周亚夫最后的生机,但可惜,周亚夫没有看懂,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

汉景帝请他吃饭,故意给他一块整肉,不给筷子,其实是想告诉周亚夫,你今天的荣耀(面前的这块大肉)其实都是我们皇家给的,既然你想要这一份荣耀,那你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听话,就是切好了,用筷子夹着吃,但你现在不听话,还想吃这块肉,那你就只能按我的方式,用手抓着吃。

你若是听话,抓起来就啃,这份荣耀就还是你的。

显然,周亚夫没看懂汉景帝的这个哑谜,他以为汉景帝是在羞辱他,所以转身就走了。

不久之后,周亚夫因为谋反罪被抓了,而且理由也非常奇葩。


周亚夫知道自己快死了,就让儿子为他买一些甲盾之类冥器,在汉朝,私自藏甲胄被视为谋反。

廷尉问他说:“君侯欲反耶?”周亚夫说:“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耶?”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从这一段对话也可以看出,审案子的人也不相信他要谋反,只是现在皇帝需要你谋反,你就是谋反,于是,周亚夫“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周亚夫死后,汉景帝又封了周勃的另一个儿子为平曲侯,以延续周家的爵位,从这可以看出汉景帝知道周家的功劳,只是因为政治需要,不得不除掉周亚夫罢了。

司马迁说:“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而不逊,终以究困,悲夫!”
司马迁对周亚夫的评价很高,将他比作战国名将司马穰苴,同时他做事太坚持原则,不听皇帝的话,最终造就了自己的悲剧,所以司马迁说:“可悲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