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峡最后的“纤夫”

 where5 2020-08-10

“纤夫”,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更多的会是陌生。仅存的一点印象,便是那首“纤夫的爱”,带给我们的是爱情的甜蜜与浪漫。然而,现实中的纤夫,他们尝到的只有生活的“艰苦”与“辛酸”。

“纤夫”起源于何时,如何开辟航道已无从考证。据史料记载,上个世纪初甚至更早的时候,在三峡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纤夫的身影。三峡雄奇险峻的峡江地貌,孕育出了这些鬼门关里刨食吃,锋刃尖上讨生活的人。

多少年来,三峡周边村落里的农副土特产品、生活日用品、工业品,全靠纤夫用一种形似“豌豆角”的扁舟运进运出,依靠他们用人力拉动船身。为了生存,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和生命危险,光腚拉纤,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困苦。有时船底与沙石相擦而发出“嘭嘭嘭”的响声,恰似“陆地行舟”。

船下水的时候,由于有些地方水流很急,有些地方水流又很缓慢,所以就需要纤夫来控制速度。

一条小船有时只需要两三个纤夫,遇到大一些的船,就需要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纤夫一起上阵,全靠他们合力拉纤而上,号子声声:“三尺白布,嗨哟!四两麻呀,嗬嗨!脚蹬石头,嗬嗨,手创沙呀,嗨着,光着身子,嗨哟,住上爬哟,嗨着着!号子回荡,嗨哟哟!在山崖哟,嗨着,嗨着,”号子粗犷有力,不绝于耳,空谷回荡。

由于需要长时间待在水里,穿着衣服工作很不方便,所以这些纤夫大多都是裸体上阵。而且,纤夫家境都很贫寒,如果穿着衣服,汗浸盐汲,加上纤索的磨损,衣服就穿不了几天。虽然裸体很不雅观,还会引起很多非议,但纤夫的心灵都是很美丽的。拉纤时,纤夫们将搭脖子拴在纤绳上,倾斜着身体,将体重压在纤绳上转化为拉纤的动力。那一幅幅饱经沧桑的身板 ,没有着华丽的衣裳 ,一样能够斗得赢苦难!一条条嗜血的缆绳深深地勒进弯曲的背影,一具具雄健的肌体紧紧的攀附在悬崖峭壁,一步步在历史的纤道上刻下自己的墓志铭,心心念念地祭奠着往日的不堪!他们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铸就了这份伟大的“裸纤文化”。

2003年,三峡开始蓄水,昔日峡谷险滩都沉入江底,大部分机动船已经能够进入,再加上公路交通的发展,2008年,木船运输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与木船一起消失的,还有三峡纤夫。

从前,纤夫家中几代人的生计就全靠一人的拉纤来养活。如今的纤夫就只存在于风景区中,以拉纤为生的大多都是一些老纤夫。这批老纤夫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其中最大的68岁,年龄最小的也有48岁了。他们会是最后一批纤夫吗?

在神农溪纤夫景区,纤夫拉纤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外地游客的喜欢,游客人数逐年增加,景区除了长期在此上班的20多位老纤夫外,在旅游旺季和黄金周的时候还会把河周围其他多个村庄的纤夫招来拉游客,但每年能招来的人数也是逐渐在减少,目前这批纤夫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也不知道他们还能拉几年。

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号子在山谷中回荡,无尽的纤道穿过历史的迷雾, 从模糊走到了清晰 ,又被推到了舞台中央, 最后湮没于众人的唏嘘呐喊!可没人愿意回头,依旧无畏地向着这条没有路的山登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