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砍价,是买玉的乐趣,但也可能成为陷阱

 今相玉 2020-08-10

《今相玉》第2193期

“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是爱玉朋友都熟知的,即使在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今天,对玉的准确定价依然无法完成,尤其是优质的和田籽玉,更是由于存量稀少、个性化强、可比性弱等原因,会出现“一物十价”(同一块玉不同人有不同的估价)。

也正因为如此,买玉的过程中,谈价、砍价就成为必然,这其中是买卖双方在玉的认知、对市场的了解、对未来的判断等方面的博弈过程。对于爱玉的玩家,如果能在谈价的过程中从玉的品质与卖家展开切磋、找出这块玉的弱点与商家谈价,即使最终没能成交,也能从中有所收获并提升自己的玩玉水准。

可有些玩家只为了砍价而砍价,对玉质没有太多的理解,始终瞪着价格谈。不论买什么玉、商家报什么价格,都是一个套路。总结出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太贵了”,第二句话“最低多少钱”;第三句话“三折卖吗,我只有这么多钱”。然后就是颠来倒去地和商家讲:“市场行情不好”,“已经没人买玉了”,“有价无市”,“工薪族收入低”…… 对这块玉的品质全然不顾。

在这些买家的心理,砍掉的价格就是自己赚到的,所以砍得越多赚得越多,至于这块玉的真正价值并重要,也不想知道,因为和朋友炫耀时只沉浸在成功砍价的自豪感中。

通常这种砍价模式下,好品质的玉基本不会成交;能够成交的,玉的品质会是怎样呢?

在此有两句话提醒的:“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生意没人做”。当这些买家因为砍价成功而喜不自禁时,卖家却迎来了下一位手握“大砍刀”的买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