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我们会为虚构的故事如痴如狂?——想象的快感

 初见娱乐 2020-08-10

【心理导读】‍

就像人工制造的糖精比天然的糖更甜一样,虚拟的故事有的时候也可能比真实的事件更能触动人心。

熟悉Cindy的朋友都知道,每星期的周三、周四晚上她是绝对不会安排社交活动的,所有饭局、约会在那两晚都要绕道。原来Cindy是为了追韩剧,在她看来,影视剧中的角色人见人爱、车见车爆胎,和朋友约会哪有看偶像的俊脸重要。

相比Cindy的看剧模式,还在上大学的Angle则被“花痴”的利箭射穿了颅骨。随着某韩剧的播出,Angle不但将手机屏保换成男主人公,更逢人便推荐该剧如何好看。对方如果表示不感兴趣,她便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剧情卖点,总结得比编剧还到位。对方如果仍拒绝,她则有可能拂袖而去,与之反目成仇。因为一度痴迷剧情,Angle和男友两个人甚至在大雪天还跑去吃炸鸡、喝啤酒,想要体验一下初雪的浪漫,结果上吐下泻被诊断为胰腺炎。

那些每周追剧、微信圈晒图的大多属于轻微中毒;怂恿男友整容成偶像的模样,这就多少有些脑瘫的嫌疑了;而那些迷恋剧中女主角服饰、总结外景拍摄场地的技术型人才,追星追得才叫一个高大上”——地球上哪会有这种理智清醒又高智商的粉丝!

然而,就在大批粉丝接连“中毒”的时候,他们的朋友也几乎被其折磨得陷入癫狂状态,要么被洗脑同化,要么发生争吵与之保持距离,就算你想独善其身都成问题。看还是不看,都成了身边有韩剧迷的人们最大的困惑。

面对韩流病毒的疯狂来袭,无奈我们种了多少豌豆射手都会前仆后继地卧倒在欧巴的大长腿下。人类的应对措施似乎永远赶不上“病毒”变异的步伐,韩剧病毒为何如此猖狂?“中毒”病症是否有药可解?“中毒”人群真的只是无知少女吗?

与以往韩流来袭的状况不同,此次“病毒”波及范围之广,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你以为“中毒”人群只是一路被韩剧熏陶出来的花痴少女,以及闲来无事靠电视剧打发时间的主妇阿姨,那你一定是来自于外星。现如今,就连明星、媒体记者都已成“中毒患者”,甚至连百毒不侵的广大直男(GAY圈中对于双性恋或异性恋的一个特殊称呼)也不幸中招了。

某身强体壮直男,自认为走高端大气的“电影咖”路线,平素对小儿科一样的电视剧看都不看一眼。听闻某女神要出演,于是抱着看美女的心态看了一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当“病毒”如此肆虐时,若想解毒却并非易事。拿笔者自己来说吧,接触的人都是普通人,生活圈也只是人类社会的很小的一部分,没有长了一张女神标配的脸蛋,却拥有女神经病标配的性格的女性朋友;没有听说过高富帅男神爱上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更没有经历过穿越、灵异、超能力的人。所以,只能在虚拟世界中看到这些奇人怪事,更何况虚拟的角色可能会比我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更机智、更智慧,所以他们的冒险故事会更有趣。

而且很多时候,现实生活都是很无聊的,也很平淡无奇。虚拟的故事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所用的表现手法总是能给人们带来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乐趣。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主角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都会一一呈现出来,而且也可以展现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遇到的奇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你根本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相反在虚拟故事中,你可以读到每个人每一次的心理活动。就像评论家克莱夫·詹姆士说的那样:“所谓故事就是把生活里枯燥乏味的部分都去掉之后的精简版。”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老友记》中的角色比你身边的朋友看起来更有趣吧。

不仅如此,影视剧中的特写镜头也能带给观众类似的快感。纵观电影史,“偷窥”这一主题始终历久不衰,弗洛伊德对此认为,强烈的禁忌之所以被严格设定,正是因为那是人性中最深层次的冲动。人类的“最高秘密”——最不愿与人分享的事情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经典作品《后窗》,电影本身的技术特性便能很好地满足人类的偷窥欲。在看电影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肆无忌惮地盯着片中的角色看,不用担心会被角色瞪一眼。哲学家科林·麦金认为:“有偷窥癖的人会对进入别人的卧室或盥洗室很感兴趣,而电影不仅能展现剧中角色的卧室和盥洗室,还能带观众去看更私密的东西——角色的灵魂。”

我们之所以会为虚拟的故事如痴如狂,其原因还远不止这些,说不准一向自称对韩剧超具免疫力的你,在某一天,也会深陷此泥潭而不能自拔。到时,可别急于给自己下思想堕落的结论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