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孩子设立目标,家长们必须要看清的事实~

 youngkate 2020-08-10

文:节选自《父母的觉醒》(有删改)

著:莎法丽·萨巴瑞 | 译:王臻 | 编:叮当

越来越多的父母会为学龄前的孩子报名参加学业提高班,盼望他们赢在起跑线上。由于我们认识到社交网络的重要性,所以很早就开始监督孩子同谁交往。我们给孩子安排各种课外活动,不是根据他们的兴趣,而是根据这些活动能否能为他们申请大学加分。

身为父母,我们能够轻易地将一些期望强加给孩子,由于这些期望源于我们自身的处境,我们甚至常常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但是,这些期望和要求却往往不能尊重孩子的本真。

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就会自然而然地尊重孩子的生活与感受。他们最需要的是不断有机会焕发属于自己的光彩。但是,我们习惯于给他们施加太多压力,以致于他们总觉得自己无法达到我们的期望。如此一来, 我们非但不能创造机会让他们熠熠生辉,还为他们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如果孩子从未静下心来面对自己的本真,而家长亦对他们怀有巨大的期望,那么孩子就会极其渴望获得价值认同。此类孩子的家长,往往甚至在孩子还不满7岁时就为他们准备好了申请名牌大学的计划,并催促他们为达成此目标而努力,完全不考虑这是不是孩子最理想的生命轨迹。

当孩子的唯一活动目标被锁定为进入名校,他们也就失去了发展核心素质的机会。他们的价值将完全由成败来决定。一旦无法达成眼前的目标,他们就很可能对自身的价值、天赋、生活目标产生疑惑。尤其是当孩子尚且年幼时,他们需要充足的空间发展与表达自身的志趣倾向。我们的任务则是愉快地回应他们,用眼神与微笑传递对他们的欣赏与尊重,因为他们表现出了纯粹的自我。

无论何时,当我们认为孩子只有参加大量活动才能变得优秀时,也许该问问自己:是真的想要促使孩子忠于他们的本真,还是想要从孩子的荣誉中获得享受?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够完美,我们会不会感到遗憾,因为这触动了我们的缺憾?如果的确如此,那么不管我们表现得多么尽职尽责,也永远无法填补自身的缺失感。结果,孩子长大后也只会通过外在指标——成绩、外貌、职业、财富、配偶、人际交往——来衡量自己的内在价值。

但是身为父母,我们相信自己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孩子订立一个目标。许多父母在孩子八九岁时就为他们描画了宏伟的蓝图,预想着他们该上什么样的大学以及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认定,为孩子设定一个高期望值是我们的责任,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为自己设立较高的标准。

然而如果孩子很早就接受了家长的灌输——成为律师、医生、科学家,就会产生一种过度的自身缺失感。如果标杆树得太高,孩子当然会感到自己是个小矮人,这反而削弱他们的潜力

父母会反驳:“难道我们不该对孩子抱有期望?不该让他们努力进入名牌大学吗?

请想一下:如果孩子没能力进入我们为他选择的学校该怎么办?他们该不该认为,进入州立大学就是低人一等呢? 如果孩子有意休学一年而周游世界,学习服装设计、成为僧侣、或者去蒙大拿的农场里学习畜牧,又该怎么办?

孩子应该得到释放自我的机会。有一次,我在冰场里看到一个漂亮的7岁女孩,她是个花样滑冰选手。接下来我留意到,她母亲坐在椅子边缘,紧紧地盯着她的每一个动作。我当时想:“天哪,我怎么就不能像这位母亲一样,日复一日在这里陪着女儿呢?”后来,我意识到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像她那样。因为朋友告诉我,这位母亲之所以这样卖力地督促女儿,是为了完成她自己的夙愿一一让家里出一位花样滑冰的“明星”。我为这个母亲感到惊讶,同时也明白她在某种程度上感到非常失落,她将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女儿身上了。

请不要让孩子去修补我们自身的缺损,这一点很重要。

我还想到一位家长,她曾在我臂弯里哭泣,因为她的女儿进入了一所并不理想的大学。当时她告诉我:“她参加的那些课外活动、赢得的那些奖牌全没用了,还不如什么都别做。”这位母亲否定了自己女儿取得的所有成绩,仅仅因为它们没能带来她所预期的结果。

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一旦为孩子设定了教育、情感、事业的轨迹,也就限定了孩子的发展模式。而孩子有能力自己开创一片天地,那是我们的想象力不曾达到的疆界。正如我们无法为当演员的苗子提供医科生的支持,我们也无法规定孩子的结婚年龄。

虽然有些“聪明”的家长会将自己的专制垄断美化为“引导”,但依然难掩言行背后的企图。孩子不是傻瓜。他们知道我们的意图,哪怕我们什么都没说。我们嘴上也许会说:“追逐你自己的梦想吧。”但孩子明白,我们实际上说的是:“追逐我的梦想吧!”

我们不能强迫孩子为进入名校而奋斗,除非那出于他们真心的选择。的确,对孩子“撒手不管”会让我们感到害怕。也许我们认为,这种置身事外的方式会对孩子有害,其实恰恰相反。

我们可以在下述几方面为孩子设定目标:

  • 让孩子发出真实的心声;
  • 让孩子每天同我们真诚对话;
  • 让孩子参与服务他人的行动;
  • 让孩子每天都有沉静安详的时间;
  • 让孩子展现想象力、创造力和心灵世界;
  • 让孩子善待自己与他人;
  • 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 让孩子坦率地表达情感;
  • 让孩子保持一种好奇与开放的状态。

与其为孩子设定目标,让他们变成我们理想中的人;还不如设定目标让他们体现自己的本真,让他们相信自己天生的价值与能力。以此为基础,他们会自己确立起优秀与否的标准,这个标准能够反映出他们内心最精彩的状态。

对孩子抱有哪些期望才是现实的?

我们有权对孩子抱有何种期待呢?我发现有三个要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自身安全。

在此基础上,孩子有权表明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哪怕它与我们的愿望不吻合。不能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就要他们抱持我们的愿望,我们的愿望只属于我们自己。

对孩子抱有哪些期望才是现实的呢?请允许我提出以下建议:

  • 不要期望孩子获得多大成就,但愿他们善于学习;
  • 不要期望孩子对我们俯首帖耳,但愿他们尊重我们;
  • 不要期望孩子盲目跟从我们,但愿他们征询我们的意见;
  • 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大明星,但愿他们掌握保持本真的艺术;
  • 不要期望孩子跟随我们的愿景,但愿他们创造自己的蓝图;
  • 不要期望孩子获得成功,但愿他们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 不要期望孩子一定找到方向,但愿他们发现生活的意义;
  • 不要期望孩子做我们的傀儡,但愿他们成为我们的精神伙伴;
  • 不要期望孩子不经历任何苦痛,但愿他们找到完善自我的途径;
  • 不要期望孩子不遭遇任何失败,但愿他们有勇气从头再来;
  • 不要期望孩子永不伤害别人,但愿他们感悟慈悲、求得原谅。

我们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名家长,我们要追求精神上的拓展,要学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完美——如果我们足够聪明,也不会去寻求完美。与其致力于追求完美,不如在平凡中愉快地发现自我、获得心灵的自由。

能够从容面对自身的特质,这一点无论对孩子还是我们都很重要。我们无需通过孩子来获得更好的自我感觉,因为我们会发现这注定是一场孤独的体验。

让孩子们脱离我们的自我中心,找到他们自己的”自我中心“吧!

END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为网络无版权声明图片,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