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 豆惭愧地说,土豆生长在田地间, 土豆是日常生活常见之物,在这首诗里,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意象。“不管怎样,女人对土豆的情感将一直/持续到晚年。或许到了人生苍暮的阶段,/她们对土豆更加依赖。她们,把它碾压成泥!/当她们不再拥有牙齿,也不依靠味觉。”诗的最后,土豆的意象明显指向生活本身,道出了人与生活之复杂关系:人依赖于生活所提供的一切,又想胜过它(碾压)。 这是多数人对生活的一种感受。但诗歌语言的意趣不是为了说出某种道理,而在其叙述本身。这首诗的叙述首先呈现出一种生活气息,“那么温和,妥当,懂它的人/都了解它的善意。它们在手里/被挑来选去,那外表质朴憨厚的,/似乎更为忠诚,也更为人所期待。”土豆本身的质感及人对土豆的感情,跃然纸上。其次,诗歌的叙述很细致,也有层次感,“蒸煮,保留它的原始个性;/分成条,把感觉均匀在每一次触碰;/如果你喜欢滚刀块,那你将与它们/多角度地交流,品尝到不同的味道。//但是,什么样的爱,才能把土豆切丝呢?/什么样的女人,什么样的刀,/可以把土豆切成细致的千丝万缕,并且能够/从狭小的针孔里穿过?爱到像恨!”土豆条、土豆块、土豆丝……土豆的不同形态也带来不同的联想,普通的生活场景与细节在叙述中呈现出某种诗意。 作者以女人的身份来叙述,这位叙述者可能是一位家庭主妇或者常常操持家务的女性。这种身份让人觉得亲切。诗不一定在远方,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万物都可能因诗人的联想与想象而充满意味。很多人觉得贫乏、无趣的事物和生活场景,在诗人的言语中,可能满有意趣。 荣光启,农历1973年12月20日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95年7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受“江南诗社”影响,毕业后开始写诗。1998-2002年,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99-2000年,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支教一年。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7月始任教于武汉大学文学院。著有诗集《噢恰当》(上海三联书店,2014)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