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不见于著录的“兽”字

 昵称66395862 2020-08-10

 “兽”印:

如图所示,红框之字释:兽外链

释意:司山者为兽

——这是我的一个新发现。

《说文》曰:“兽,守备者。”指野兽。能守能备,如虎豹在山。

《尔雅》曰:“四足而毛谓之兽。”

现在的我们因为找不到或者不能确认周前文明之“兽”字,便把“兽”字附会于“獸”、“狩”等字,认为“兽”字与之相通,此实为学术之大误也。

今人解字,认为“兽”字始见于甲骨文,兽的本义是打猎,即捕捉禽兽的活动,用作动词,转指打猎的对象,即野兽,引申为野蛮。字源演变图示录如下:

国人错误地认为“兽”乃会意字,从犬,单是狩猎工具,犬也是用于打猎的。兽、獸、狩是音义相同,构形异体而已。

造成此误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找不到古代单列、单义的“兽”字,进而混淆了定义。

其实,“兽”在古代单指野兽,它并不代表“獸猎”之意,且其为名词。

而曾侯乙墓出土的“獸钟”,也可见一斑:

墓中出土的“獸钟”,只能理解为“獸猎”、“巡狩”、“狩护”之钟。若以“兽”、“獸”相通,按“兽钟”来理解,则无法理解墓主“獸钟”之本意。

综上,此新发现之“兽”字,符合古人所说的“守备者”之意,即“司山者为兽”。

解一字,能纠一国之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