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雕作品中汉字的温度

 今相玉 2020-08-10

中华民族用特有的文化艺术以及独特的视觉语言将自然事物或者社会现象中的吉祥信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图案、图样,希望把这种信念传给亲朋好友、传给天、传给地。唐朝玄英在《注疏》中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由此有了“吉祥”之称。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而其中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希冀则集中体现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无疑,汉字本身就是抒发心愿和祝福的最直接最集中的方式。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本身就很容易被还原为图画或者直接就作为构图元素而被采用,这也是传统玉雕图案中往往有较多的文字或其变形作为装饰或意义表现手法的主要原因。

传统玉雕吉祥图案中汉字化的例子,典型如双“喜”、万“寿”、百“福”。

与“双喜”相配的还有“喜鹊”、“喜蛛”、“鹳”等源自动物的吉祥图案,它们一起组合或直接由文字变形而成的玉雕吉祥图案有“喜从天降”、“喜上眉梢”、“龙凤双喜”、“富贵有余(鱼)”“招财进宝”等。

所谓“人臻于五福,事求吉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吉祥寄托了老百姓全部善良的愿望和对现世幸福生活的憧憬,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