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玉对中国人思维观念的影响

 今相玉 2020-08-10

《诗》云:“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古人将崇高的道德赋予美玉,“润泽以湿,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羲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枝,洁之方也。”随身佩戴的玉石,时刻都在规范着言行举止。

人才观

中国向来注重德才兼备,学识和能力是君子必须具备的素养。古人常常用玉石来比喻品德优良、才华出众的人才,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词语,如“喷珠吐玉”、“玉堂金马”、“金友玉昆”、“昆山之玉”、“芝兰玉树”和“丰年玉”等。

感情观

玉石的温润、内敛让人爱不释手,在古代,玉石不仅是赠送亲友的佳礼,也是有情人间的定情信物。将玉佩留给家人,睹物思人,表达了血浓于水的温暖亲情;而将宝玉赠送给爱人,既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也见证着男女间纯洁坚贞、至死不渝的爱情。

称谓观

华夏乃礼仪之邦,从称谓上能体现出东方文化特有的低调和谦逊。古往今来,我们引用玉石来表达对他人的尊敬,比如:玉体、玉面、玉音、玉言等等,以及玉札是对别人书信的尊称,玉人指代纯洁善良、美丽温柔的女子,而器物的纹理线条则用玉脉来形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