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年平桥一生情|| 周武军

 一犁_书馆 2020-08-10

作者:周武军




201911月28日是我们全家下放淮安平桥50周年纪念日。原计划去平桥看看的,因为市委组织部举行县处级干部培训,只好改期,前几天终于成行,又来到了平桥,感慨万分。



 回想50年前我们全家响应号召,积极争取下放,在1969年11月28日早晨6时离开南京,经过一整天12小时抵达平桥,当晚就住宿在公社院内的一间空房间,地上铺些稻草席地而卧,29日上午徒步18里,中午到达陆庄。等待我们的是2间草房。30日就是我11岁生日,和大人一起参加劳动,挖胡萝卜。
        很快我们姐弟三人就去上学,哥哥姐姐上了半天就因为听不懂不去了,我虽然也有听不懂的,但是坚持几天就没问题了,还学会了方言,和新同学玩成一片了。每天说方言引起大姐的反感,一天她和我打赌,如果我一天不讲淮安话就给我一元钱,早晨在家里还说南京话,早餐后同学来问我去不去三官殿,我说:“不去!”(方言)就输了。虽是笑谈,却是当年的真实写照。多年后哥哥姐姐提起这段往事还说亏了我的坚持,带了一个好头,半年后他们 也去上学了,否则就没有今天的两个洋博士了。农村上学虽然辛苦但是丰富多彩,课余种菜养猪种自留地,学会各种农活。生活比在南京好,鸡鱼肉蛋十分丰富,价廉物美。各种蔬菜,自产自销,非常新鲜。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一桌,或看书或玩牌,不亦乐乎。最难忘的是爸爸带领我们挖土填河,在劳动之余每日挖土填河,硬是把我家东侧的一条河沟填平,实践了一回愚公移山。次年在草房后盖好了四间瓦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可惜因为要挖河,房子在l978年春全部拆掉了。

1968年10月送二姐去内蒙古是母亲和我们合影,爸爸在单位受审,有家不能回。



陆庄的草房前合影,1970年春节前后。别人看了说凄凉,我们觉得大家都精神饱满。

    从1969年下放到1976年我高中毕业应征入伍我在平桥生活了7年时间,从少年成为青年,留下最美好的青春记忆。现在虽然远离那里,也常挂念那里的一切,时常回去看看。那是我的第二故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时间越久留在脑海的记忆越清晰。农村的生活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教给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加深了我对农民的感情,使我有机会入伍,复员后还能当了半年工人,以后去学医,有了工农兵的丰富阅历对我做好医生大有帮助。我有今天的成绩和地位,农村的经历是很重要的。我感谢平桥,感谢生活。


12月5日下午,我由好友杨清陪同,小友张经理开车,去陆庄了。好事多磨,快要到时,赶上一段修路,回头绕道,走到一条路,很窄,要很小心才开过去。下午3时半到达陆庄,老同学吴根林一起去的,先到孟树军的鱼塘边,在岔溪河桥上照相,在这里学会的游泳。河南原来的西瓜地已经变成了鱼塘。又去看了恒喜,建忠,建邦,建志,孟立云等。看完了去孟集村的招商引资项目,一个电子厂,一年的利税100多万,一个养猪场,正在发展中。然后来到吴的姐姐家,主人已经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宾主频频举杯,共同庆祝我们下放40周年,祝友谊长久,7时多才恋恋不舍告别平桥。

七年平桥一生情。平桥,我会常来看你的。



作者简介

周武军,男,从事皮肤性病科临床工作30多年,淮安市医学会理事,江苏省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摄影家。

作者相关作品荐读:

旺鸡蛋和毛蛋||仅以此文纪念全家下放50周年

运河人家


大家的运河,

 小家的故事,

 百姓的日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